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王英:用写作绽放女人之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2日11:55 来源:嘉兴广播电视报 第11期

  人物档案:王英,1956年生于海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长篇传记《一代名人张元济》、《三毛之父——平民画家张乐平》,散文集《与你一起成长》、《擦肩而过》、《走不出家乡的海》等。目前,王英历时5年完成的首部长篇小说《我与父亲的战争》、由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作序,正在各地新华书店销售,广受好评。

  采访王英是在她海盐的家中,阳光洁净的房子布置得清新浪漫,先生彬彬有礼,老母亲健硕亲切,儿子三口之家的温馨照片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而让记者大为惊讶的是眼前长发披肩、优雅时尚的王老师已近知天命的年岁。她既幸福地体验着生活中多重的女性角色,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作家、记者,这一天正值妇女节前夕,在请作为女性榜样的王老师讲一句寄语时,她沉思一会后说:“女人,要学会做自己。”

  命运要主动去把握,三十四岁之前没有写作

  提起写作,王英说,每个作家都有一条隐秘的河流,而起源得从小时候说起。王英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文人,耳濡目染,对书的兴趣便埋下种子。但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成长期正处于休学串联的文革,对“我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凭”的过往,王英不作避讳,但满是遗憾。“还好,是书拯救了我。”室外是械斗纷争的红卫兵,室内是捧书独享的小王英,这样一份爱好,使她有了与众常人的质疑与思考,“我就是不愿意受束缚,怎么想就会勇敢去尝试,从来不会考虑结果如何。”

  如此这般的敢说敢做影响了她的一生,为平平淡淡的现实生活添了一双梦想的翅膀,并且有了敢于超越并且展翅翱翔的力量。198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下海经商的大潮席卷南北,在海盐医药公司工作多年的王英,零星发表过几篇豆腐干小文,她就对丈夫说——我想写书,丈夫甚至用手摸摸她的额头,看其是否发烧。但王英没有将内心的作家之梦搁浅,而是努力寻找道路。在当时,“怎么办,怎么走”,对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已婚妇女来说是莫大的困境,“我甚至都不知道衙门朝哪个方向开。”

  于是出现了相当戏剧的一幕——

  医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独自跑到县里的人大,因为周围人都说人大主任官最大,她对领导说:“我要去图书馆,我就是要看书,其他都不想。”主任对这位倔强的女性,劝说无效,只好把她领到县委副书记沈子松的办公室,听到的是诧异的调侃“你什么都不要,看来真是个人才啊!”当然还有政策解说:“工作调动,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符合条件,层层审批。”或许是王英的勇气打动了他们,也或者是她这种逆潮流的执着和坚定感动了他们,当有些失落的王英走到县委楼下的大门口时,副书记追了出来说:“我已经给有关部门打过招呼,他们答应一路绿灯给你放行,你就回家等着吧!”激动不已的王英深深地向对方鞠了一躬。

  接下来,当然是梦想成真,王英距离作家之梦更近了一步,她成为海盐县张元济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读书、写作不再是奢侈的享受,而是她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三年之后,王英又凭借着出色的才干作为人才流动调进海盐县政协,她的视野和眼界迅速打开:走进北京钓鱼台采访;去人民日报社进修,论文得到99.5的高分;在社科院听课结识众多大师大家,并与他们成为良师益友……

  “有机会时我一定要主动把握,提高自己。”面对人生,王英有这份努力与积极,但面对儿子中考在即的关键、家中老母的殷殷牵挂时,也会主动舍弃留京的好机会,她说:“对这些,我从不后悔,家庭永远是第一位的。”

  迄今为止,王英已有著作10部,四百多万字,传记、散文涉猎众多,为了专心地投入创作,2005年王英提前六年退休,而自小身体羸弱的她在写作中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腰椎病已经很多年了,有时简直坐卧不安,更别说在电脑前打字了。”但在就在这种身体状况下,王英却在五年内写出了二部散文,一部长篇传记。25万字的长篇小说《我与父亲的战争》,她用细腻质朴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一个极具叛逆的女子小小的成长史,家庭暴力的现场、对知识与信仰的追求、面对爱情与婚姻的迷茫……都情真意切,有着过往时代的质感。三个男人在她生命中走过,作为父权压迫的父亲,作为精神导师的班主任,作为日常生活回归的大师兄,而这一切的历练,最终完成了一个女人的史诗。“这本书有着我自己的影子,但更多的是为我这一代人写传记,我们这代人真的不容易。”王英说,“写完最后一个字后,真的感觉如释重负,心灵上有了一种交代。”这本书出版后,王英经常接到了读者电话与来信,告诉她说读得热泪盈眶,感同身受。

  而接下来她下一部长篇已提上日程,名字叫《母爱之殇》,她想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描述出身为女人的艰难和伟大。

  儿子称呼我为哥们,做好女人需要艺术

  王英曾在2005年出版过一本纪实散文《与你一起成长》,讲述自己的亲子教育,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我的儿子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得给我的儿子留点什么,我觉得这绝对不是物质上的东西,我希望儿子拥有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应该首先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谈起儿子,王英一脸的骄傲。“其实,更多时候就是和孩子一起长大,我们成人要放下身段,不断地像他们学习。像我儿子现在已经30多岁,现在是一名外科医生,我从来没有粗暴地对待过他,我们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平时都称呼我为哥们。”而作为知名作家和事业型女性,王英更会主动放下光环,放弃写作,在小孙女出生时去照顾了近两年,甚至为此学习烹饪。

  谈到现在的剩女问题,王英也以自己的幸福生活现身说法,“我认识我先生时,他一无所有,我们也是同甘共苦,一步步奋斗到现在的,从小房子到大房子,从苦到甜,与很多夫妻一样,因为有这些基础,才能相濡以沫。”王英的先生经商,他们在事业上是两个世界,“但我们相互尊重,互相支持,我很感激他,当我天马行空地漂浮在天上时,他是我坚实的土地,而且为我提供饭票。”王英开玩笑说。“在选择另一半时,不要过分苛求偏向与物质的一面,更多关注心灵的契合,而大龄的知识女性,要学会将梦想与现实结合。”

  现在的王英除了写作,生活中也有很多乐趣与爱好,她现在是中国百姓摄影家协会会员,绘画上也很有追求,像小说《我与父亲的战争》的封面便是她亲自设计并敲定的。此外,她酷爱旅游,提起在欧洲的游玩,念念不忘:“卢浮宫的作品深深地震撼了我,整个西欧就像是一个开放的露天艺术馆,美得不可思议。欧洲之旅对我启发很大,我甚至跟小孙女讲,有机会一定去法国留学。”王英说,“女人不要把自己的世界封闭,多出去看看挺好。”

  这次采访是愉悦且有收获的,王英亲切随和如老友,但才情、执着又在言谈中透出锐利的锋芒。都说女人如花,王英应该是芬芳凌丽,但又傲雪枝头的春梅吧。                           

  文/记者 孙婷婷 实习生/士然

  摄/记者盛黎明  实习生 严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