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张刃:旅欧遐思轻与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2日10:12 来源:北京日报 张刃

  享受生活之轻

  出国旅行,为的是远离忙碌,放松自己,享受生活。到欧洲转了一圈才发现,那里的人们,即使不出门旅行,同样活得轻松,惬意,因为他们平日里过的就是一种闲散,甚至懒散的生活。

  先说极致的。在巴塞罗那,最初听说那里人们的午饭时间是下午三点,晚饭则要九点以后,有些不相信。住了下来,上街去找饭馆,才发现是真的——不到那个点儿,很难找到正餐,想果腹,只有小吃店。巴萨人果然是“夜行动物”。

  入夜,巴萨街头,酒吧、咖啡馆、小吃店鳞次栉比,生意火爆。即使在偏僻的小巷、简陋的小屋,也不时可见众多男女或围坐吧台,或散落桌几,一杯咖啡,一瓶啤酒,散淡聊天的场景。老实说,许多档次、价格都不高,但消费者显然都很惬意。

  然而,清晨的巴萨街头,除了清洁工在打扫凌晨才散去的人们留下的一片狼藉,和少数浪迹天涯的背包客匆匆赶路,几乎看不到什么人。上午十点多出门打车,司机还冲你“古都毛宁”呢。一位在巴萨开饭馆的中国人告诉我,尽管西班牙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达26%,但西班牙人对工作、挣钱似乎并不积极,只要有条件,有时间,就会休息、享受。

  再说懒散的。工作、挣钱“不积极”,在罗马、佛罗伦萨也能够得到印证。我曾走进过多家店铺,没见有导购之类来主动介绍商品,恨不得掏你口袋似的;店主悠闲地坐在一旁,或者读书看报,或者忙别的,你买不买东西,他似乎并不在意。特别是周末,在我们看来正是赚钱的时候,他们照例要休息。

  有人说,南欧人生性懒散,在那样的环境中,你想忙碌起来都难。那么,维也纳不算南欧了吧,也没有那么多灯红酒绿,但那里的恬静更令人陶醉。流连于花园般的街头,徜徉于多瑙河畔,你想不悠闲都难。再往北,柏林似乎是一座总也建设不完的城市,时隔十年重访,还是有那么多工地,或许这就是德国人勤奋的体现。但尽管如此,他们的生活节奏也是有条不紊,看不到疲于奔命之人。生活中透着那么一种平和、散淡气息。

  欧洲人会享受生活,而且是悠闲地享受。我们呢,我们中的某些有钱人也学会了享受,在豪华、奢侈方面甚至超过了欧洲人。然而,他们还没有学会悠闲享受,特别是档次不见得高,但却十分惬意的享受。享受也是文化,是学问。至于某些没有什么钱,却在刻意追求有钱人生活的人,其生存方式被人形容为“拼命地挣,拼命地花”,这“拼命”二字形象极了,简直就是抓紧挣钱、抓紧活着,然后抓紧离开这个世界……

  有人说,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忙碌起来积极挣钱还不一定能活好呢,节奏慢下来,水平降下来,怎么活?其实不然。竞争激烈不假,但实力不是节奏决定的,倒是与追求是否恰当有关。没有实力,积极也不好活;追求过高过多,实力不济,也痛苦。慢一点,适当些,反而轻松。倘若需要拼命,我宁肯清苦一点。

  欧洲有欧洲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与我们不可简单类比。但我想,把我们的生活节奏放慢一些,让生活追求更实际一些,总是不难做到的。    

  直面历史之重

  这里所说的历史是特指的,不是那种光荣的、值得反复夸耀、甚至夸大宣传的历史,而是丑恶的、但必须真实记录并且从中汲取教训的历史。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又在冷战时期被人为地一分为二,按说“元气大伤”,很难崛起了。然而,时至今日,它不仅恢复了“元气”,而且成为欧洲最强、世界前列的经济大国,更重要的是,它背负着曾经屠杀异族、挑起世界大战的罪名,却依然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这是为什么?因素固然很多,但它敢于直面自己的丑恶历史,真诚且不断地深刻反思,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应该是它迅速复兴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今天的德国,许多地方仍保留着纪念二战的遗迹。在柏林,更在市中心建有“恐怖之地”纪念馆、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纪念碑林、屠杀50万辛提人和洛马族人纪念碑,以及柏林墙、冷战博物馆等,常年开放,以教育、警醒国人,牢记纳粹的罪恶、冷战的残酷,永远不让黑暗的历史重复。

  德国特别重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通过修订历史教科书等方式从小教育青少年了解真实的历史。我曾在不止一个展览场馆,看到老师带领着学生参观,老师细心讲解,学生认真记录。这种长年不断、潜移默化的教育,不能不深入人心。正如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所说:“对纳粹主义及其发动的战争、种族屠杀和其他暴行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德国人反思历史,没有停留在保留遗迹上,而是利用一切时机不断更新。我到柏林时,那里正在筹备纳粹上台80周年系列回顾活动,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为《柏林1933走向专制之路》展览揭幕时发表演讲指出,当年纳粹能够犯下滔天罪行,德国社会也有责任。一部分精英分子加入了纳粹党,更多的人则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她再次强调,德国对历史罪行负有永久责任。

  许多人都记得,勃兰特成为联邦德国总理后访问波兰,众目睽睽之下跪在了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这样做的人下跪”。这著名的一跪,为勃兰特赢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也为德国赢得了举世的尊重。    

  德国教授鲍尔肯佩尔说:“很多国家尽力赞美历史上的成就,德国却总是建立标记耻辱的纪念碑。这是因为,德国有责任为过去履行道德义务,寻求公众的宽恕。”战后,面对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同为战争罪魁祸首的德国和日本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历史态度。德国退休教师范达姆说,回忆历史总是痛苦的,但又是必要的。“即使你不能从历史中学习,至少你不能否认历史”。

  敢于直面历史,敢于让历史的耻辱鞭挞自己的灵魂,从而净化自己的灵魂,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民族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无疑也是一个成熟的民族。在我看来,德国乃是这样的一个民族。在参观了《恐怖时期(1933-1945)摄影展览》后,我有感而留言:“勇于面对自己历史丑恶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