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出版人访谈 >> 正文

全民阅读,依旧任重而道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2日11: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 左健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 左健

  2010年4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介绍说,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全民阅读调查,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来源:新华网)。2011年4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出版大国的尴尬:中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不变》,称“在一切都迅猛变化的中国,有一项统计数字20年来却几乎没变,那就是人均图书消费量”。2012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再次关注国民阅读,刊发题为《中国陷入阅读危机 人均图书阅读量是4.3本》的报道。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尽管全民阅读是老话题,尽管政府、出版行业以及知识界的有识之士都在大力倡导推动全民阅读,但是我国的全民阅读无论在阅读数量还是阅读质量上,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依旧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出版人谈到全民阅读,我常常想起狄更斯在《双城记》里那句著名的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从阅读的“硬件”方面来说,中国图书出版的品种和总印数已经居于世界第一,是名符其实的出版大国,读者可以选择的图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而且,图书的定价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总体偏低。随着技术的进步,阅读的载体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质书,互联网阅读、电子阅读器、移动阅读等阅读终端迅猛发展,只要愿意,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阅读。如果从这些角度想,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同时,现在虽然市场上书很多,真正的、深度的阅读反而变得困难了,因为社会太快,干扰太多,人们前所未有地浮躁,无法沉下心来安静地、深入地阅读那些有营养的书。快餐吃多了,人就容易营养不良。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处在一个浅阅读、微阅读、碎片化阅读正在迅速成为社会时尚,尤其是年轻人的阅读时尚的时代,真正的阅读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

  在中国,要推进全民阅读,领导的带头作用很重要。领导要提倡读书、带头读书,要起到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毛泽东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卧室、床上都堆满了书。他见到许世友时还问他读过几遍《红楼梦》,并说出了“《红楼梦》至少要读5遍才有发言权”的名言。最近几年,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如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2012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书香之县”评选活动;不久前,江苏“书香之县、书香之乡、书香之家”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大到县、乡,小到企业、家庭,都掀起了提倡阅读的热潮。我相信,由政府主导的这些活动,对推动全民阅读、刺激消费者的购书需求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再深一步,我认为,对推动全民阅读还要有一些相应的效果检验:第一步,可以是提出倡导,建设书屋,购书等;第二步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征文、读书沙龙等等,对所读的书进行思考、交流,使得全民阅读真正落实到“读”的行动。

  推进全民阅读,从出版社来说就是要出好书。首先,内容要好。要有经典的、被历史证明的,有文化积累、有价值的东西。其次,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大众阅读的需要,从源头抓起,推出一些原创的作品。第三,既需要专业的学术书,也需要普及性的大众图书。要善于把营养丰富然而相对艰深的“顶天”的学术著作,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立地”之作,为大众服务。

  一年一度的全国书市,是各家出版社推销自己的图书产品、展示自身特色的好机会。今年,南大社带来了众多精品图书,除了南大社看家的学术著作、高校教材,有三类值得一提。第一类是目前为止堪称“独一无二”的大部头精品书,如16册的《全清词?雍乾卷》;如国内迄今最完整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原创性研究专著《南京大屠杀全史》(三卷本)等。第二类是适合大众阅读的文学、文化类书,如“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丛书”;精装人文译丛之波德里亚的《冷记忆》;小说《“独角鲸”号的远航》;澳大利亚著名艺术批评家罗伯特·休斯的回忆录《我不知道的那些事情》,以及已达20种的《人文社科通识文丛》等。

  最后我要重点推荐一下南大社的少儿书。南大社成立于2011年年底的少儿图书中心,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今年将进入发力年:预计推出产品400种。目前,南大社少儿图书中心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品牌授权产品,如上海淘米公司授权的《赛尔号Ⅱ》系列、腾讯授权的《地下城与勇士》系列、新东方授权的“泡泡”图书系列、迪斯尼授权的《小鳄鱼洗澡》系列等;原创儿童文学系列,如《狼王》、《机械迷城》、《7公主》《香水迷境》等;引进版系列,如《超级小子》、《龙骑士》、《冒险你来定》等。希望这些品质良好的书,能勾起一些读者的阅读欲望,为推动全民阅读尽绵薄之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