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出版人访谈 >> 正文

市场化深入的出版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2日11:00 来源:中华读书报
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总支书记 黄旭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总支书记 黄旭

 

 

 

 

 

 

    读书报:出版业全面市场化不断深入,出版集团上市已经4年多,全行业完成企业化也已经2年,您觉得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出现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变化?这些对您所在的出版企业有何影响? 

    黄旭:转企改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出版的动力问题,促进出版生产力的解放,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该说,出版社改制后作为企业,可以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名正言顺地参与市场竞争,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生产一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消极的,或者说不利的,主要是转企后,企业直面市场,各种压力陡然加大,但大至企业的运作模式的转变、小至具体选题的研发思维,包括各种制度建设、人的观念的转变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客观地说,出版行业刚由事业转为企业,对竞争的激烈、市场环境的恶劣,应该说,是思想上有认识,但认识不够深刻,机制上有所转变,但转变不够彻底,而市场就是市场,它不会因为你没准备好而对你网开一面,同时受囿于目前市场大环境整个机制的某些缺陷,例如市场竞争法则有待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小型出版社的发展应该说是面临较大的挑战。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大型出版集团因其先天优势占据了更多的资源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多的话语权,甚至是规则制定权,这一点对中小出版社是比较不利的。

    读书报:今年管理部门进行了机构调整,您觉得这会给出版业带来什么新的变化? 

    黄旭:此次调整正如中央编办的解释,“有利于减少职责交叉,提高管理效率”。我个人体会是,就出版业而言,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更新,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除了传统的纸质书之外,与书配套的电子书、音像材料等将越来越多,传统的出版在某种意义上与广电系出现了相互交叉、融合的趋势。我个人觉得,此次机构调整对减少职责交叉、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新媒体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出版业与广电业虽有交叉,但又均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希望管理部门机构的调整能在书、刊、剧、网等多平台资源的统筹、协调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读书报:您认为中国出版业利润依赖教材教辅的情况近年来是否有所变化?您怎样评价大众图书市场的变化? 

    黄旭:就我个人的观察,短期来看出版业利润主要还是在教材教辅领域。大众图书市场现在是雾里看花。特别是当前传统主渠道新华书店系统对进销货模式因应市场做了调整,一般图书铺发货、销售模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大众阅读越来越碎片化,浅阅读大行其道,总的感觉一般图书越来越不好做——印多了,极有可能发不动。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提出“向3000册要效益”,我们呼吁、要求一般图书的编辑,负起经济责任,不要让库存侵占全盘利润格局,不要让积压变成未来的负担。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在选题研发、编辑校对、图书宣传、铺发销售等环节加强管理,提升一般图书的“双效”。当然,讲到一般图书,我想再谈一下畅销书,近来市场涌现了一批畅销书,我们也在争取“做”畅销书。但畅销书主要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因为品牌效应,好的选题不一定会落到你手里,特别是对于大多数中小出版社而言更是如此。第二个是,好的选题难寻,因为市场变化快,热点切换频繁,畅销书选题往往是可遇不可求。还有一个问题是,在畅销书光鲜亮丽的销售码洋背后往后伴随着高额的投入,有的畅销书甚至是赔钱赚吆喝。因此,我们在一般图书的研发上,总的思路是,打造重点书和常销书,追求畅销书,提高选题有效性和出版效率。

    读书报:随着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图书阅读日益向手机、平板电脑等转移,您如何评价这一情况?您会带领企业向移动互联挺进吗?

    黄旭:当前纸质图书还是占据统治地位,但我想数字出版,有如纸张的发明之于书籍的发展,它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我也不赞同那种“纸质书最终将走向消亡”的观点。因为书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要满足不同层次人的文化需求,可以这么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纸质书还将担负重要的历史使命。不过,在当下“E”时代,在数字出版、电子出版发展大潮中,作为出版人,我们自是要顺势而为,未雨绸缪,做好数字出版资源库等数字出版基础工作,甚至要积极介入数字出版,引领阅读新风尚。其中移动互联更是重中之重。前不久,百道网上有篇报道,标题是“移动终端已经占数字内容消费1/3的天下”,文中提到目前37%的数字媒体消费时间属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一是要坚守内容提供商的定位,就教育出版而言,做好基础工作,为电子书包、教辅APP等移动数字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内容。另一个则是要积极探索教育出版新型商业模式,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型。

    读书报:想借书博会和世界读书日这个机会请您谈谈如何推进全民阅读?如何刺激消费者的购书需求?

    黄旭:当前,社会上总有一种感觉,读书的人越来来越少了,即使读书,更多的是快餐式的浅阅读,我觉得出版机构要有意识地推动国民由“浅阅读”向“深阅读”转变。一个是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紧紧围绕大众需求打造文化精品。二是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打造文化精品,身为出版人自是责无旁贷,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以前,推动阅读,似乎更多的是书店在运作,在使劲。我想今后出版机构除了出好书之外,应该更多地由幕后走到台前,多举办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例如我们社3月30日在上海古籍书店举办“叶灵凤与上海——暨《书淫艳异录》新书分享会”为上海地区读者带来精彩的讲演,这个活动吸引了上海新闻晨报、东方早报、文汇读书周报等8家媒体的注意,腾讯网读书频道也头版头条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样一方面对推动书的销售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想更重要的是,出版机构通过这类文化活动,有效地把人们的眼球吸引到阅读上来。

    读书报:能否请您结合自己所在的出版企业实际,谈谈今年有哪些亮点书或者创刊举措。

    黄旭:作为一家地方教育出版社,2013年我们在图书生产上重点之一便是巩固教师专业成长用书板块在全国的影响,整合资源,打造“梦山书系”品牌,开拓青少年阅读图书市场,做好青少年“鹿鸣书系”等品种的开发,确立选题建设的大格局。同时,做好几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重大选题。3月份出版 “道德八书——最为紧迫的时代呼唤”丛书(该书入选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力争在9月份前出齐十二五规划项目《严复全集》,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此外,2013年我们还要重点打造期刊《新教师》。《新教师》创刊于2012年3月份,这份刊物凝聚了我们闽教人不少心血,我们期望全力打造一个教育杂志时尚新品牌,一改教育期刊传统风格。2013年,在做好出版主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在重点考虑出版的“创新”与“转型”问题,计划启动“梦山27文化创意谷”建设,力求打造一个基于“中小学教育版权”核心内容的孵化、创作、开发而建立的读者、编者与作者的交流、体验、互动的开放式“文化核心服务平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