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 正文

记者手记:夜宿龙门,感受大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1日16: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四川芦山4月21日电(记者吴丹)4月21日凌晨四点半,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夜晚。

  电力中断使位于芦山地震震中附近的龙门乡陷入一片黑暗,只有设在乡政府院子里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几顶简易帐篷里灯火通明。10米开外,几台柴油发电机正突突响着。

  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由于雅安到震中的道路拥堵,主要救灾物资还没有全部到达。在已知伤亡人数最多的龙门乡,没有帐篷,没有棉被,却有互助自救的群众和赶到震中通宵忙碌的人们。

  凌晨两点,坐镇指挥部的四川省委领导召集志愿者开会,同意志愿者们21日一早随部队救援,协助他们救助伤员、发放物资,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辅导。

  四川农业大学英语系的大三学生刘雪琴,刚刚在下午被临时确定为龙门乡志愿者活动的总协调人。她面前的小本子清楚记录着集结在此的130多名志愿者的姓名、职业、手机号等信息。他们来自四川省内外的各个地方,有学生、公司职员、医护工作者,也有退伍军人、司机、厨师。瘦小的刘雪琴此前并没有任何应急救援的志愿服务经验,唯一的实践经历是在校报做过记者。“但我有一腔热情,能踏踏实实做事。我不是什么领导,只是在团队中为大家服好务,给救援队伍帮忙不添乱。”到达龙门乡的十几个小时里,她不停地接待着陆续赶来的志愿者,井井有条地为大家安排着新一天的工作。远处的志愿者们正忙着卸下外面运送进来的救灾物资。

  龙门乡吴家坝的小伙子杨建在成都一家木门公司上班,地震发生后,他马上搭朋友的摩托车往家里赶。路上,他又辗转搭乘汽车,由于道路阻断,从火井到正西山,七八十公里的山间小路,他快步走了10个小时。家里三层楼房的一层已经损毁,傍晚到家后杨建简单吃过两口饭,母亲告诉他,家门口搭的简易棚住不下人了,去乡政府看看吧。在乡政府的院子里,他迅速成为一名志愿者。他说:“我今天不去救别人,当我真的有难了,指望谁来救我?”他的朋友偷偷告诉记者,今天早上,杨建15岁的表弟刚刚被家中砸落的房梁夺去生命。

  凌晨4点,成都市红会的两辆运输车开抵乡政府大院。红会备灾救灾中心主任江中发说,他们带来了106顶帐篷和100床棉被,下午4点从成都出发,开车足足走了12个小时。

  汶川民兵救援分队的150人队伍在两小时前抵达。其中有20位擅长废墟救援和高山救援的专业人员。汶川人武部副部长杜若凯说,他们都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救援队的任务就是排险、救人、搬运物资。

  龙门乡医院紧挨着乡政府,穿粉色大褂的护士靠门站着,正等待送来的伤员。护士张玲说,乡医院3个点的30多名医护人员今晚都在医院待命。

  乡政府附近,武警四川总队雅安市支队的官兵们正在轮流值班,等待着上级的命令。“目的地应该是宝兴。”一名战士告诉记者。那里也是地震灾区目前正在抓紧抢通的两条道路之一。上午,100多个战友已经先期步行到达。20日傍晚,暂时留守在龙门乡的官兵对临近村落进行了逐户排查,确保没有人员伤亡隐患。

  采访的时候余震不断。其中有两次是记者自20日上午11点到达龙门乡以来震感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的余震。救援队员和志愿者会心微笑着:“淡定、淡定。”

  帐篷外面,一辆辆的救灾物资车辆正陆续抵达。震中龙门,八方驰援。

  虽然风刮得不小,但庆幸的是,救援人员和村民此前一直担心的雨并没有下,天色渐渐亮起来,新的一天又将开始。

  震中龙门,彻夜难眠。

  在爱和希望的聚集地,祈愿四川平安,中国平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