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说杜甫诗《又呈吴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9日17:1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顾 农

  《又呈吴郎》是杜甫晚年在夔州(今奉节)时写的一首有名的诗: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诗的大意不难理解,说的是对于邻居中的穷人要多些关爱之心,而措辞却颇曲折。

  在这首诗之前,杜甫已经写过《简吴郎司法》一首,诗云:

  有客乘舸自忠州,

  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藉疏豁,

  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

  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过逢地,

  许坐层轩数散愁。

  根据这首诗可以知道,这位姓吴的年轻人是杜甫的亲戚,从忠州坐船来到夔州,他是来担任司法参军事一职的,一时没有地方住,杜甫就把自己在瀼西的住宅暂借给他——诗人自己则住到东屯(在江北,那里有杜甫的田产)去了。《简吴郎司法》就是杜甫送给其人的诗;稍后又赠一首,所以题作《又呈吴郎》。

  这后一首诗中只说一件事:希望吴郎像自己一样,允许邻妇继续在这里打枣,不要干涉。杜甫说,过去自己是听凭她来打枣的,她是个穷人,无食无儿,非常值得同情;我过去怕她因为是打别人家的枣子而思想上有顾虑,有恐惧,所以对她特别把态度放得亲切些(“只缘恐惧转须亲”);现在你住进这里来,不了解过去的事情,所以要特别交代一下。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两句解说起来比较麻烦。看来过去杜甫自己住在这里的时候,两家之间是没有篱笆墙的。现在这“疏篱”是谁插的?为什么要插?无非有三种可能:一、杜甫本人;二、吴郎;三、邻妇。

  杜甫本人不可能,他把房子借给亲戚住,自己临离去之前忽然插起一道篱笆墙来,完全没有必要。吴郎也不可能,临时借住亲戚的房子,不必搞什么基本建设。看来只有邻妇了。她是个单身女人,老邻居是诗人杜甫和他老人家的一大家子人,两家之间没有篱笆也无所谓;现在忽然来了个陌生的年轻人(古代小官上任,往往先单身前往),两家之间没有任何界限不大好,她虽然穷得很,却很自重,于是就插上一道疏篱——尽管这样一来再过来打枣就不大方便——她大约准备从此不来打枣了。

  杜甫对吴郎说,这女人忽然插起篱笆来,以防远客,虽然是多此一举(“多事”),认真得过了头,但也可以理解,不必介意。他的意思是说,今后还是应当让她来打枣,对这样的穷人多些关爱吧。现在兵荒马乱,老百姓负担很重,就是我们自己也感时伤世非常痛苦啊。

  杜甫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实在感人至深。

  过去常见的解释,说是吴郎入住以后插起一道篱笆来,不让邻妇过来打枣,杜甫劝他不要如此。生活中这种可能性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与诗的字句不合,如此则“即防远客”讲不通了,邻妇并非远客,吴郎才算是客人呢。说杜甫本人要“防远客”也毫无道理,他自己多什么事;只有邻妇才会“防远客”——其人虽穷,却自有尊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顾  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