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温不增华看世态 寒不改叶写春秋——访著名作家张笑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8日16:18 来源:吉林日报 张林

  温不增华,寒不改叶,物我两忘,宠辱不惊,这是张笑天挂在客厅的16个字,他说那是他追求的人生境界,不要随波浮沉,要做一个正当的人。70多岁已是古稀之年,然而张笑天给人的感觉,却是在走过很多路,看过很多世态之后,依然以一种壮年的心态,去了解世界,去刻画人性,在徜徉历史和拥抱时代之间,以独到的眼光,如刀的笔触,寻求一种对人性和灵魂的抵达。

  《扎西1935》:再现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

  近日,张笑天编剧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扎西1935》上映,全景再现了“扎西会议”前后,发生在乌蒙山区的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扎西会议”的电影。

  谈到为什么书写这段历史,张笑天说,在历史上,人们对遵义会议十分熟悉,却对扎西会议知之甚少。他也是在云南昭通参加一次文学活动时,听当地老乡介绍,才了解了在历史上非常重要却鲜为人知的扎西会议。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最终完成,遵义会议没来得及解决和落实的,特别是组织上的调整,在扎西会议上画上圆满句号,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电影出品人之一、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康健民说,影片着力刻画了毛泽东高瞻远瞩的伟人风范,充分展现出毛泽东非凡的人格魅力,也展示了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纯真爱情,革命伴侣的日常家庭生活得到了真实的艺术捕捉。张笑天说之前的革命历史小说有一个四平八稳的阶段,不许写情感,《开国大典》是对领袖人物塑造的一个突破,把毛泽东从神坛上拉了下来,变成人,将领袖人化。《扎西1935》是对历史革命小说写历史人物的又一次突破,写了领袖的生活细节和情感波动,把笔触深入到领导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他当作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写,写他作为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一面。如和贺子珍的感情戏,贺子珍为救红军战士,身上受17处伤,生命垂危,如被留在老乡家,这几乎是死路一条,毛泽东便在电话里火了,坚决要求将其带走。这让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看到了伟人的真实感情,看到了伟人心中与我们很接近的一面。

  中短篇小说:是镜子更是刀子

  看张笑天的文字,洋洋洒洒,产量惊人,那锁眉疾书的姿态却有一种执拗的认真,是对历史长久的注视和关切,是对人性透彻的触摸和阐释。他的长篇小说以史诗般的视角再现历史沧桑和人间百态,传达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普世价值。而他的中短篇小说,则是镜子更是刀子,反映社会,挖掘人性,对社会现象揭露的背后,那支笔直指每个人的灵魂,去拷问,去逼视。

  张笑天对记者说,他近些年的中短篇小说多是官场小说,确切地说是官场心态小说,小说多为现实题材,故事性比较强,侧重人性和人的内心的书写。

  他说,在当今的小说中,像镜子一样的小说是比较多的,客观反映现实世界。“然而我在努力地将我的笔变成一把解剖刀,用以解剖灵魂,分析人性,在写作中完成心灵的自我净化和自我鞭挞。”

  他的中短篇小说写尽繁华,也写尽苍凉,最后却落笔在人心最隐匿的角落,慢慢勾画,让人惊醒,让人沉默,让人思考。谈到作家的社会价值,他说,不过就是各尽力量,净化自己,感染别人。

  与网络结缘:老作家做网络“新兵”

  网络是信息时代重要的阵地,虽然古稀之年,然而张笑天却紧跟时代,以宽容的心态和积极尝试新事物的态度,让自己的文学作品在网络上接受检验。七八年前,他将《朱元璋》、《永乐大帝》挂在新浪网上,结果上亿的点击率让他感到震惊,也看到了现代传媒不可忽视的魔力和影响力。

  后来张笑天参加起点中文网三十省作家协会主席长篇小说作品巡展,将作品《沉沦与觉醒》交给了网络,交给了文学网民去检验。他认为,在网络上,有平等的文学批评,批评者与被批评者是平等的,这里隐去了尊卑长幼,名气、威望很可能变得一文不值,你必须有被肢解、大卸八块,甚至被曲解、被侮辱的准备,谁都可以直抒胸臆,常能听到有切肤之感的真话。

  张笑天表示,未来将是网络世界,网络文学异军突起,虽然还有有待完善提高的地方,但是要承认其蓬勃的生命力,以宽容的态度,多关注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学作家,将其变成中国文学的未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