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张凡玉:雨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6日09:5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张凡玉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文化馆   张凡玉

  我从小认识阜阳是从这条石板雨巷开始的。整个城市的概念在儿时的记忆中就是一条长长的巷子,两侧是清代民居,还有巷口那家杂货店,以及柜台上玻璃罐里花花绿绿诱人的糖果。这一切让我觉得城市的雨天怎么那样有趣,那样不一般呢?

  那时侯,由于历史原因父亲要到乡下劳动,母亲没办法也跟着下乡了,他们都失去了工作。乡下的生活很艰苦,父亲十几年后才恢复工作。母亲倘若要来城里看看父亲只能住外公外婆家,因为父亲只有一间办公室兼居室。每次母亲来我们几个都要随着来,可是哥哥姐姐都要上学,那我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记得从车站下了汽车,要过洋桥,也就是今天的泉河桥。过去的洋桥桥面不足十米宽吧,高高的水泥栏杆,桥上车来人往,桥下是碧波荡漾的宽宽河面,水上有好多家船民,洗衣的淘米的汲水的,船上还有小狗跑来跑去……那情景好似江南水乡。下了桥走一会儿就到外婆家了。她家的南侧就是那条长长的石板巷子。能第一次踏进这巷子跟那场初冬的小雨密不可分。头一天还是冬日暖阳,第二天却下起了小雨,天空暗暗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我坐在母亲的腿上,望着门外的细雨失落起来。外婆看出了我的困顿,让母亲带我出去走走,说可以到过去老邻居谢姥姥家玩玩。我是不知道谢姥姥是谁,能带我出门玩就好。我立刻从母亲身上下来拉起她就向门外跑,母亲撑着一把黄色的油布雨伞,而我兴奋得连伞都不愿打了,故意让小雨淋在身上。

  头一次看见那么好看的石板雨巷。这是一条长长的用青色石板铺就的巷子,光滑整齐的石板错落有致,在雨水的沐浴中发出青幽幽的光,静静的雨巷,诗一般的意境。两侧的屋檐飘落的雨滴击打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一曲幽怨的词牌。石板经不起历史的风雨,已经有了浅浅的笑意,那笑意中斟满了今天的雨滴。母亲拉着我的手,她手中的雨伞在雨巷上投射出一片暗暗的岁月,她就在这里长大,今天她又走在这巷中却那么陌生。我想起外婆的话,就问要去哪个谢姥姥家?母亲轻轻地告诉我人家没在家。我没有继续往下问,而是默默设想会是哪个门“吱扭”一声开了,走出一位像我外婆那样慈祥的姥姥……我拉着母亲的衣襟继续往前走,看到老屋厚厚的墙,重重的木门。屋顶覆盖着乌黑的小布瓦,那摇曳在冷风中的瓦中花和老屋墙根上深深的青苔,让人感觉生命的“敬畏”在这解读得如此淋漓尽致。这是谁家的大门,还有好看的木雕呢,虽然油漆早已斑驳,但细致美丽的雕饰仍然掩盖不掉它当年的美丽、高贵。这院子里也会有一个女孩像母亲一样慢慢长大,然后她上哪去了呢?呦!哪家的大门里跑出一条黑白花的小狗,被雨淋得慌张着跑远了。偶尔有几个人从巷子里走过,我便歪着小脑袋仔细地看看,总觉得与我们乡下的邻居怎么不一样呢?

  最有趣的是这里每户人家门前都有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石头框框圈圈,母亲告诉我说那是下水道的水池沿。这些石头或是黄白色或是暗红色的,点缀在石板雨巷两侧竟是那样协调。我一一看过还要对母亲说哪个大一点哪个小一点,并且要求回到乡下也要换个这样的下水池沿。那时认为这样的要求也不算过分吧。母亲总是笑着提醒我别把脚下的布鞋弄湿了,我还是不依不饶让她答应我。

  又过了一天,天晴好了,我们该走了。一出屋风好冷啊,母亲下了好大的决心决定给我买一条头巾,当她进杂货店时我又跑进昨天来过的雨巷。冬天阳光下的石板巷子别有景致,老屋厚厚的青色砖墙上还留着大片被雨淋湿过的印子,乌黑的房顶,青凌凌的石板,还有昨天调皮的小狗,整条巷子就是一幅充满诗意的中国画。大自然是个了不起的画师,不过有时也有败笔的瞬间,就看时间的主人怎么来修复它了。母亲已经买好了,这是一条淡粉色的方巾,其间夹着金色的细线条,那时我不懂什么是漂亮,母亲把它系在我头上很暖和。她高兴地看着我说,回家吧,问我怎么又跑到巷子里了,没等我说什么,她仔细地看看长长的雨巷,再看看巷口东边外婆的老屋,轻轻地叹气,拉起我的手走了。

  很奇怪,我每次回到乡下都会对小伙伴说城里的趣事,雨巷说了吗?好像没有吧,我能怎样描述呢,谁会对这感兴趣呢?

  在那次来后的第二年我们全家都迁居到这个城市,以后倒是没有一次像那种情景那种心情在巷子里仔细地走一走了。很是巧合的,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和同事居然要对这条石板巷子的那家有雕花的木门、清代的老屋专门登记。那一刻如同做梦一般,昨天,今天……一时不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我不由想起那个雨天和母亲一起在雨巷中走过的时光,也想到戴望舒《雨巷》里那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青石板全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路面,老屋也是零零散散的样子,失去了原先的韵味。在我的记忆里仍然是雨中的青石巷子,那把黄油布伞下一对母女在静静地看古老的雨巷,在她们的心里留下两种不同的画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