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王蒙在《青春万岁》审片会上为何拍案而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5日10:32 来源:北京晚报  杨庆华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这是王蒙小说《青春万岁》的序诗。1953年,王蒙开始动笔写《青春万岁》。三十年后,198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黄蜀芹将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

  一天,王蒙在三联书店和读者座谈。我带了一张《青春万岁》的电影海报。王蒙问:“你这是当年从电影院门口揭下来的吧?”围着的读者都乐了。对于这部电影,王蒙并不掩饰他的满意之情。

  电影《青春万岁》的创作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56年,小说《青春万岁》刚刚写完,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编辑刘果生就来组电影剧本稿。王蒙推荐好友张弦改编。1957年,王蒙、张弦和刘果生都被错划成右派。二十多年后,1978年,《青春万岁》的电影改编二次上马。1979年,小说《青春万岁》终于出书,电影剧本的改编也大致完成。张弦把剧本推荐给黄蜀芹。黄蜀芹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上海有名的第三女子中学,“对那健康的、亲密的、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女中校园生活作一个朴素的历史回顾”,是黄蜀芹最初的拍摄动机。

  《青春万岁》描写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女七中的中学生生活。由于季节因素,电影主要放在上海拍。只有几场戏在北京选景。印象深的是北海溜冰这场戏。

  白塔,行人来往的石桥上。杨蔷云走来,忽然发现:“张世群。”

  张世群打量她:“你长高了!”

  杨蔷云:“是吗,哎,你现在在哪儿?”

  张世群:“地质学院,我打算在荒山僻壤过一辈子,做个土地爷。”

  杨蔷云:“嗬,真了不起。”

  张世群:“那你毕了业也来考我们学院。”

  杨蔷云:“做个土地奶奶。”

  “哎呀!”杨蔷云意识到失言。

  张世群一摸脑袋也笑了。

  冰场上,杨蔷云笑着喊:“张世群,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像飞一样!”

  影片《青春万岁》的长度只有10本,镜头数多达718个。大量短镜头的运用营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学生清纯烂漫的生活。特别是影片的结尾,随着摄影机的不断向前移动,阳光透过快速向后移动的树荫的缝隙闪烁,行进的卡车上,姑娘们欢声笑语。卡车超过了张世群带领的大学生远足自行车队。

  卡车上杨蔷云:“我快要毕业啦。”

  “祝贺你,祝贺你们走向生活。”

  “什么时候再见面?”

  “在大学生联欢会上。”

  “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庆祝会上。”

  “不,国庆十周年。”

  “二十周年。”

  “三十周年典礼上。”

  张世群奋力喊着:“喂,还会记得今天吗?”

  杨蔷云摘下头上的太阳帽,使劲挥着:“忘不了!永远忘不了!”

  影片跳跃、欢快的节拍,使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学员班挑选的演员们很难适应。扮演杨蔷云的任冶湘那时十八九岁,她被要求总是以蹦蹦跳跳的形象出现。任冶湘找到黄蜀芹说:“导演啊,您让我跑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这个杨蔷云总是要跑呢?”演员们有时理解不了共和国初期朝气蓬勃的中学生生活,黄蜀芹感到片子拍得很累。更让黄蜀芹感到意外的是,影片拍完后,在北京的审片会上,一些圈内人士不理解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有位专家甚至跟黄蜀芹讲:“我真是为你感到惋惜。”影片遭到了批评,说电影“左”了。王蒙在会上拍案而起,跟他们激烈辩论起来:“说‘左’,无非是说50年代青年的那种革命理想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主人翁感、自豪感与责任感,以及对于思想品质教育、对于团组织活动的重视等等。但是如果连这样一些其实不应带引号的左都否定了,我们还有什么呢?我们还剩下什么呢?没有革命的热情与忠诚,难道还会有革命和革命的胜利,还会有‘五四’以来的中国革命史吗?”

  黄蜀芹记得,会议结束后,她和王蒙站在小西天街口那个城墙边,一直聊了一个多钟头。

  电影《青春万岁》公映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有的观众一连看了十几遍。后来,影片还在国际上获了奖。小说《青春万岁》被上世纪80年代中学生评为“最爱读的书”。

  小说《青春万岁》是王蒙19岁时的处女作,今年79岁的王蒙已经写了近百部小说,然而读者更多地记住的还是《青春万岁》。杨庆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涓浗浣滃崗閲嶈蛋闀垮緛璺富棰橀噰椋庢椿鍔�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 娴滅儤鐨弬鍥ь劅
  • <鐠囨鍨�
  • 濮樻垶妫岄弬鍥ь劅
  • 娑擃厼娴楁担婊冾啀
  • 鐏忓繗顕╅柅澶婂灁
  • 闂€璺ㄧ槖鐏忓繗顕╅柅澶婂灁
  • 娴f粌顔嶉弬鍥ㄦ喅閹讹拷
  • 娑擃厼娴楅弽鈥虫疮閺傚洤顒�
  • 娴f粌顔嶉崙铏瑰缁€锟�
  • 娴f粌顔嶉柅姘愁唵

博 客

绮惧僵鍗氭枃

网络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