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中国文学研究的地域贯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5日09:4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周玉宁

  近日,澳门大学中文系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召开“杨义《文学地理学会通》出版座谈会”,与会专家盛赞杨义此书在当今文学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丰富收获和重要建树。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院长郝雨凡认为:文学地理学是当今热门的研究领域,杨义在此领域是重要的开拓者。这部《文学地理学会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充分展示了杨义在文学地理学方面的理论思考与研究实践,是他积年著述的结晶。杨义研究的重心一直是文学,从中国现代小说、现代文学,到中国古代小说、古代文学,再到中国叙事学、中国诗学,然后是近年引起巨大反响的先秦诸子研究,他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其中许多学术观点,比如“重绘中国文学地图”、“边缘的活力”、“触摸诸子体温”等新颖的提法,都能切中肯綮,予人启发。

  与会学者指出,文学地理学的学术方法,如今已经逐渐成为古今文学研究的当家重头戏之一。它开拓了大量地方的、民间的和民族的资源,与书面文献构成广泛的对话关系,从而使我们的文学研究敞开了新的知识视镜和思想维度,激活了许多看似冷冰冰的材料所蕴含的生命活力。文学地理学的基本思路,即在过去文学研究注重时间维度的基础上,强化和深化空间维度,展开了与中国文化特质相关的诸多空间要素;文学地理学的精髓,也是文学地理学的第一原理,在于使文学接通“地气”,恢复文学存在的生命与根脉。这些命题与原理,都获得了愈来愈广泛的共识。可以说, 近年的许多引人瞩目的学术突破和建树,都与文学地理学的学术方法存在密切的关系。杨义在此领域有重要的开拓与创新作用。读过《文学地理学会通》的学者,都惊异于杨义治学领域的广阔,每进入一个领域都表现出将宏观把握与微观辨析相结合的卓越能力,所提出的一系列新鲜概念往往不胫而走,以其蕴含的出色解释力,为学术界所应用。杨义认为,文学地理学的第一原理,就是使文学接通地气。地气,天地、人心、习尚、审美,如此富于跨越性的命题,使得文学地理学成为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分支,需要以“地气形态”、“人地关系”理论进行多学科的融会贯通。这其中,只有增强寻找和破解由“地气”植入的文化基因的敏感,才能接触文学文献生命的秘密。杨义认为,在使文学接通地气的基础上,文学地理学展开了四个领域:一是区域文化类型,二是文化层面剖析,三是族群分布,四是文化空间的转移和流动。对应于四大领域,文学与地理的因缘,产生了四种效用:1.区域文化之间的“七巧板效应”,板块色彩不同,不断组合出新的文化分体特色与文化整体景观;2.文化层面剖析的“剥洋葱头效应”,互相间离而又包容,瓣瓣均可长出葱翠的生命新叶;3.族群分布的“树的效应”,根深叶茂,枝杈横生,构成民族、家族文化基因的传承、杂交、变异;4.文化空间转移和流动的“路的效应”,山回路转,奇峰耸立,形成不同的文化中心与文化过程。这就是文学地理学的“一气四效应”的基本原理,在它们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生机勃勃的文化生命脉络,以及气壮山河的文化景观和文化过程。

  《文学地理学会通》的出版对文学地理学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周玉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