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孙茜出演人艺60年院庆大戏《甲子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2日14:25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孙茜 孙茜

   面对面采访孙茜[微博]之前,记者对资料里这句“孙茜是著名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微博]青 年演员,是继徐帆、宋丹 丹等著名演员之后北京人艺的后起之秀”是存疑的:大概是《甄嬛传》里的“槿汐姑姑”一角才让她有了接棒王姬出演人艺60年院庆大戏的机会吧?孙茜微微一 笑,“2004年本科毕业时就进入人艺演戏,编外都不是,基本上可以说是编外到临时工,临时工到随叫随用,两年后才被收编进来。我就是对这个舞台 很满足,喜欢这个院子的槐花香,甚至到了外地闻到槐花的味道也会叫出声,哇,我们人艺的味道。”《甄嬛传》最火的时候,她就说过“我没有一夜爆红的命” ——是,今年虽是孙茜在荧屏大放光彩的第二年,但已经是她在舞台的第9年。听她讲述自己如何琢磨角色,“后起之秀”,名副其实。

  “这些我都没有!”

  2012年7月,院里的60年院庆大戏《甲子园》建组,作为王姬姐姐的B角,我跟进了几乎全部的排练。做B角还是挺幸福的,可以体会人在“戏中 迷”, 也可以客观地旁观,但通常“之二”都不好演。观众会先入为主,更认可第一版。假如再有人演一版槿汐姑姑,一样也会被骂。2013版《甲子园》最大的压力就 是这个。王姬姐演的陈爱林还有一点是后来的演员不可逾越的,她真的在国外生活过,真的饱经沧桑,这些我都没有,对我来说很困难。

  陈爱林这个角色比槿汐姑姑更难也在于,槿汐是一个没有人演过的角色,但陈爱林可丁可卯:台下观众里,一定有像她一样,或者出过国、或者留过学、或者有过苦日子的设计师,得让这群观众相信,你真的经历过陈爱林这样的生活。

  这太难了,我只能大量、更大量地去和有相似经历的人聊天。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是马艳丽,她和陈爱林很像,职业也是设计师,我会观察她的行为方 式、思维方式、服饰品位等。我也会和她沟通《甲子园》里我的服装,虽然剧组已经有专门的服装设计,但我希望可以自己做些功课,做设计出身的陈爱林的服装应 该更有设计感,马艳丽来设计再合适不过。

  陈爱林对自己的父亲隔阂很深,我身边也有一个朋友是这样,甚至有一次她问我,“诶,我爸去世了,我去不去(葬礼)呢?”我见过她的父亲,排练的时候我会把她的父亲对她的暴虐想象在陈爱林身上。

  就是这样,我在生活中找所有人的影子,吸取所有人的精华在自己身上,演出陈爱林这个女人的疲惫感、沧桑感,让自己更符合角色的行为模式。

     “我是做主持人出身,本科毕业其实也有去央视做主持人的机会,但我 一直觉得演员更有魅力。大四时,我还在想,主持人特别像日历,每一页都很漂亮,但是撕完一页,不会有人去看上一页了。假如现在去问90后,他们也许不知道 倪萍是谁,但要是连卓别林都不知道,那只能说,你真的缺少文化素养了,该去补补课了。我们至今还在看卓别林的表演;虽然于是之老师去世了,但是提及他的角 色,大家都还是津津有味,赞不绝口,这就是做演员特别美妙的地方,演员是可以成为艺术家的一条道路,就像是艺术家罗丹,把一个角色塑造成雕塑。”

  其实昨天晚上我的心情很不好,排练本来很顺利,但有个节点,我始终不知道该用哪种方式处理更好。这是一段对我的“小白脸”戴维说的话,其中方案 一是,“你的公司在找什么样的项目用地呢?你看我的这块地怎么样呢?”方案二是,“诶,你看把我这个地卖了多好。”前者是大姐姐般循循善诱,更符合角色的 性格,但演出来就有点拖沓;后者是灵机一动,节奏够漂亮,但似乎不太符合陈爱林的性格。

  就为了这一点戏,到晚上3点我都没有睡着,早上起来还是很急,到底用哪个更好,我没有答案。

  我的优势是可以很客观地去分析这个角色,但是如何把个人的理解转化到舞台上,我觉得还需要一个过渡,去克服自己身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槿汐姑姑这个角色,我之所以可以很好地分析给你听,是因为已经有一个完整的体验,而《甲子园》的“陈爱林”还是一个破碎的角色,还没有组拼起来,这个过程特别难受,一旦成品呈现在舞台上,就好了(话至此,孙茜眼睛红了)。

  “把戏做得更精致。”

  太多人都在问我,你才20多岁,怎么超龄演老宫女槿汐?是想象,拼命地想象。足够的想象力是演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我们塑造的角色大多是自己未曾经历过的;其二,是去相信,专业的说法是“信念感”,即信任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相信这份虚构。

  我特别喜欢坐公交车或者地铁,去感觉陌生人的情绪,他做什么工作?家庭是否幸福?这些其实都能感受出来。 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很多人的内心都会不小心就被自己的举止泄露。每个人外在形体蕴含的信息量太大了,所以,即使槿汐并没有多少台词,又是一个在甄嬛光芒笼 罩下的宫女角色, 但礼仪可以让角色出彩。李莲英含胸缩脖,对主子的尊重与自己的卑微在这一个形体上就都有了。

  槿汐从头到尾都在站,姿势必须是微微屈膝、弓身含首,这种姿势站半小时就会非常疲劳,每天早上8点多钟到现场,我要一直站到晚上10点多,就这样站了半年,以至于大家开玩笑说,一闻就知道槿汐到现场了, 因为那时候每天都要贴膏药。

  我在进组之前就开始学习礼仪了,是从礼仪上找跟槿汐姑姑心理契合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地去学礼仪。

  我还读了几部关于清朝宫廷秘史的书,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宫女回忆录》。一位嫁给秀才的宫女学会读书写字后写的回忆录。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 宫里的细节,比如宫女在宫里睡觉的礼仪:真正的宫女不睡床,是靠着床睡在地上,而且有一个固定的姿势:把耳朵贴在地上,把手伸出放在身边,这样有人走过来 时,会先踩在宫女的手上。虽然这些戏最后都没有演,但是这样的“入戏”,可以让我对这个离生活太远的角色有了“信念感”。我没有经历过,但我全然知道。

  大家都说槿汐姑姑的气质雅致,骨子里的这种气息虽然看不见但闻得见。拍戏之前,我常和一群体验茶道的姑娘们在一起,洗澡、穿上麻布的衣服、煮茶、品茶……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有人笑,还有人哭,真正的茶道,会把内心的东西洗出来。

  就这样过了两个月,后来我进组的时候,把茶具带到剧组,我还背了一把古琴到剧组。虽然我会谈古筝,但其实我并不会弹古琴。我把房间的电视收起来,把古琴搁在电视柜上,累了的时候学着弹古琴……总之,尽可能与现代的生活隔离,投入自己——准确而言是槿汐姑姑的气场。

  所以大家看到的是槿汐姑姑自然而然的身体里的韵律,不狂躁,也不现代。评论说,槿汐姑姑走路很古典,是的,是这些让我的形体有了韵律。

  另外就是要“入戏”。槿汐姑姑和苏培盛的感情在电视剧里并没有叙事铺垫,一开始就有情在。所以我和他一开始就要“眉来眼去”,他看我一眼,我表 示心领神会——不管镜头拍不拍得到,我都得演出来这个感觉。很多观众一遍遍地看《甄嬛传》,看几遍就能看出来我们的用心。把戏做得更细致,这也是郑晓龙[微博]导演的宗旨。 撰文/杜晋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