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华语文学传媒11年:向“诺贝尔”学习坚持自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1日10:31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组委会副主任陈朝华 [保存到相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组委会副主任陈朝华 [保存到相册]

  公开透明、反抗遮蔽的原则绝对不变

  南都:今年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你青睐的作品有哪些?

  陈朝华:看了这个提名名单,我一个感觉就是很遗憾,2012年可能是我离相对纯粹的文学最远的一年,提名名单中三十位作家,三十多篇作品我看过的寥寥无几。所以我觉得从另外一个意义讲,这也是我们持之以恒在办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价值所在,透过这份名单呈现出来的文学现场还是非常丰富多元的,是一个很好的荐书单。另外我有一个感触,相对于比较纯粹的文学作品而言,读书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也需要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专业引导。所以这份提名,不管对于书虫、还是对想了解过去一年华语写作的普通人来说,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获年度小说家提名的金宇澄先生,十七八年前,我在上海碰到过他,还一起打过牌,算是熟人吧。我没想到他会重新开始写小说,而且是一部在结构和语言上非常有意思的城市小说。

  南都:去年在规则上进行了调整,今年你希望有哪些改善?

  陈朝华:去年相对来说有点中庸和四平八稳。作为发起创办人之一,我希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永远葆有一种锐气,去年我个人是有点遗憾,我比较心仪的几位入围提名的年轻作家,最终都没能得奖。

  去年在规则上做了一些调整,更强调对初评评委意见的尊重,以及对终审评委补充提名的权力做更完善的限制。我们在执行中一直尊崇既定的规则,但如果原来的规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误伤与争议,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出一定的修正,对初评评委、终评评委,都一视同仁地给予尊重。所以我觉得今年就不需要再做太多的修改了。今年在终审评委名单的最后确定上也会有这样的一种变化,但我们一定会做到公开透明,反抗遮蔽,崇尚创造,追求自由,维护公正。这种原则绝对是不变的。

  南都:年度诗人这一块是你熟悉的,郑小琼、沈浩波多次入围,几位候选人实力相当,对他们的作品你如何评价?

  陈朝华:虽然我去年离文学比较远,但我觉得离诗歌还是有点近的。我觉得这几位入围提名的诗人的写作都比较接地气,比较关注这个多元变化的转型时代,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种心灵的自省和自觉,而且对诗歌的表现艺术也比较尽责。他们中谁获奖,我自己都会挺高兴。

  只要是好作品,终会被懂得它的人发现

  南都:去年你曾谈到,对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而言,最大的挑战是资金和人才,这样的问题今年是否还存在?如何以实质性的步骤迎接挑战?

  陈朝华:现在我还是这样看,我一直有一种小焦虑,我们办了十一年文学奖,对整个南都品牌是有推动作用。随着现在南都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这个子品牌的影响,对南都主品牌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虽然文学的力量可能更加绵长,更加深入人心。但如果报社觉得不应该再投入了,如果没有了资金,我们还能如何坚持下去?所以如果能够成立一个基金,接受社会上对文学葆有敬畏之心的社会资本捐助,能够保证它每年基本的费用、奖金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是保证这个奖项能独立运作下去的关键。

  此外还有人才的问题。南都对文化和文学的关注是比较彻底的,这当然也是我们作为主流媒体必尽义务的一部分。我希望有几个相对专业的人能够留在南都体系内,一方面他们可以胜任日常高质量的文化报道,另外一方面他们又不仅仅是站在媒体立场,还能更加接近文学现场,更懂文学,做到两方面兼顾。

  南都:莫言去年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早在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中就夺得年度贡献奖。你觉得如何学习诺奖,推动华语文学奖走向更开阔的平台?

  陈朝华: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说明只要是好作品,终归会被懂得它的人发现的。回过头来看,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很庆幸没有错过莫言,这点我觉得就够了。

  至于学习诺贝尔文学奖,我觉得就是坚持自我,坚持我们从一开始定下的那个文学标准和评奖规程;保证评委永远是有活力和激情地去关注整个多元、变化的文学现场;要推动文学奖走向更加广阔的平台,一个就是坚持自我,另外还是要顺应时代的变化。

  是否可以增设“网络文学”分支?

  南都:最初创办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让一个20多岁的人来操持是很“理想主义”的,也是“很冒险的”(谢有顺语)。十一年过去,从最初的冒险到现在的盛名,我们需重新学习什么?

  陈朝华:如果没有理想主义,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不一定能够坚持到现在。如果没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我们这个奖不一定有现在的影响力。正是因为我们当时几乎颠覆了其他的文学奖惯有的评奖方式,所以我们一出生就风华正茂,深得真正的写作者尊重和信任,有了现在这样的影响力和名声。所以我为什么刚才说对去年会有一点点遗憾,就是说包括我们的评委在内,可能突然间顾虑的东西多了起来。

  现在是第十一年了,我觉得关键是要放下、归零,把每一次都当成最初的出发,希望我们这个奖永远有一种新锐的气场在那里,坚守我们最初的那种颠覆既有规矩的勇气。我以前说的,我们并不是在关注文坛,而是关心读者,就是我希望为读者推荐最好的作品,请读者关注最好的作家。我们不在文坛中,永远应该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不为盛名所累。

  南都:华语传媒奖又新增了短片奖,影视这块发展比纯文学迅猛,对文学奖本身有何启示?

  陈朝华:确实现在是一个影像时代,影像作品比较多元,这种短片它播放的方式跟电影还是不大一样,所以我觉得南都去建构这个新的评价平台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南都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

  它对文学奖的启示就是网络文学这一块。我们是否可以在华语传媒大奖这一块另外设一个小分支,对网络文学做一些关注?我自己是不认可“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这样的分类,但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存在,它跟网络、文学有关,但它的表现形式确实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电影《失恋三十三天》,其实最初是一个网络作品,还有最近陈国富买了一个热帖《与我长跑十年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的电影版权,这些作品,当然跟文学有关,而且更合适在移动互联的格局下传播,我们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去做一些关注与甄别,从中发现真正好的作品,既可以建立我们的话语权,也是对网民读者的一种服务。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