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竺可桢与陈寅恪曾是大学同桌 天文学是共同兴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08日16:10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竺可桢与陈寅恪是大学同班同桌?陈寅恪对华罗庚不满?陈寅恪与竺可桢都认为1962年的天象“五星连珠”与女主崛起有关联?《竺可桢与陈寅恪———科学巨擘与史学大师的交往》(张荣明著,漓江出版社出版)以竺可桢的日记为依据,从中钩沉出竺可桢与陈寅恪的种种交往,许多故事为前人所未注意。

  不仅同班,还同桌

  三十多年后复旦大学校史组在旧档案中发现了相关记录资料:“本刊讯:最近,校史组在残存的我校一九○八年、一九○九年档案中,发现了已故著名学者陈寅恪和竺可桢当年在复旦的学习成绩记录。他们当时……都是十九岁,一同编在丁班。……陈寅恪是丁班第一名,考试成绩为94.2分,也是全校各班考试成绩的魁首;竺可桢是班上第四名,成绩为86.6分。”大师丰采果然不同凡响,青少年时代皆已头角崭露。

  值得一提的是:竺可桢与陈寅恪不仅是同班,尤为难得的竟是同桌。由于天公不作美,历史老人没有把司马迁与张衡、司马光和沈括撮合在一起作幼时同窗伏案共读,没有提供史学大师与科学巨擘早年联桌共读的先例,因而令后人无法遐想竺、陈这两位双子星座当年同桌共读的奇妙景象。不过,这两位青少年大抵慧光毕露,彼此映照,故尔也惺惺相惜,意气相投。后来的事实表明:竺、陈青少年时代的同窗之谊被两人终身珍视和不懈呵护。

  天文学的共同兴趣

  陈寅恪早年出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曾列出他本人指导的学科范围:

  年历学(古代闰朔日月食之类);古代碑志与外族有关系者之研究(如研究唐蕃会盟碑之藏文、阙特勒碑之突厥文部分,与中文比较之类);摩尼教经典回纥译文之研究; 佛教经典各种文字译本之比较研究(梵文、巴利文、藏文、回纥文及中亚细亚文诸文译本,与中文译比较研究);蒙古、满洲书籍及碑志与历史有关系者之研究。(引自孙敦恒编著《清华国学研究院史话》第52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这样一份治学范围清单既可谓浩博无涯,又不失为奇彩纷呈。国内并世可谓无第二人相比肩。其中列在首位的“年历学”表明陈寅恪对于天文学史确有独特的研究,故他在1943年回答竺可桢询问“《史记·天官书》中干支以焉□摄提格字之起源”时,可以随口举出一连串海内外著名学者及其著作对此所持的观点。

  陈寅恪当年在为王国维之死所作的挽诗中深沉地说过“吾侪所学关天意”,可见“天意”如何,是他不能淡忘的一个对象。退一步说,倘如此处所涉的“天意”仅是泛指或虚指,而1962年之际陈寅恪关注壬寅年是否乃“大灾年”,是否会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天象———则不能不说是一种较为认真的思考及探索了。

  竺可桢对天文学史的研究造诣颇深,他于1927年发表的《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一文技惊四座,博得学界的一片赞誉。历史学家徐旭生在其所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的《序言》中说:“读到《科学》上所载,专家竺可桢先生所著的《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一文,欢喜赞叹,感未曾有!余以为必须如此才能配得上说是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这样短短的一篇严谨的文字印出,很多浮烟涨墨的考古著作全可以抹去了。”1944年竺可桢发表《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则是对天文学史上一个重大问题的精心研究,独抒己见,引起了中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及持久探讨。

  早在1946年,竺可桢就曾经关注过天文学史上的“五星联珠”,他在日记中摘录了国外《大众天文学》杂志上一篇相关文章的内容:“五星联珠。‘Cluster of5planet’by R.B.Weitzel,Popular Astronomy April,1945,pp.159-61。金、木、水、火、土五星联珠,在B.C.3000年至A.D.2000年间,有150次可参考,而其中只有四次五星相聚甚密。即710A.D.,185B.C.,1059B.C 及1953B.C。”(《竺可桢日记》第5卷,1946年4月12日;《竺可桢全集》第10卷第94页)并附有一篇列出“纬度、赤经、赤纬”等内容的表格。

  由于竺可桢中青年时代对于天文学史研究的卓越贡献,晚年对于物候学及气候变迁的开创性精湛研究,因此毫不夸大地说,陈寅恪在1962年之际与竺可桢探讨天象变异与时局兴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可能———正是在这个方面,陈寅恪可以说是找到华山论剑的真正高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