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交流 >> 中外文学交流 >> 正文

中澳文学论坛闭幕 刘震云调侃作家聚堆谈文学有点“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07日10:15 来源:新浪读书
刘震云(左)和尼古拉斯·周思(右)谈“文化包容”

  新浪读书讯 今天,第二次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在两场主要交流探讨活动,即刘震云和尼古拉斯·周思对谈“文化包容” 、叶辛和伊沃·印迪克对谈“文学体裁与阅读”后,铁凝、莫言、库切、刘震云、尼古拉斯·周思等八位作家分别朗诵了自己的作品,为期两天的中澳文学论坛宣告闭幕。

  话题一、文化包容

  尼古拉斯·周思:通过文学来跨文化交际

  刘震云:文化包容仅存在于文学中

  讲“包容”,尼古拉斯·周思从词语的源语义一路讲到同一词汇内部包含的矛盾共生性,不乏思辨性。他从1983年就来到中国,是个十足的“中国 通”。在这二十年中,他与不少中国作家都有接触。让他感觉变化最大的是,中国作家去澳大利亚访问时受到的关注程度不一样了。他说,以前丁玲去澳大利亚交流 时,只有学术界人士接待她。而到莫言去时,澳国有大量媒体报道和读者见面会。“澳大利亚对中国文学的兴趣与几十年前很不一样了,通过文学有一些跨文化的交 际确实是存在的。”

  刘震云的演讲维持一贯幽默风格,他先是调侃说他觉得一帮作家聚在一块谈文学和文化有点“二”:“这就好像厨子自立开厨房,却还边走边谈自己的厨 艺一样。我觉得作家在一起,谈什么都别谈文学、文化。”随后又开涮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和莫言昨日谈诺奖环节,像两个有新娘的人对着一群光棍大谈洞房 花烛夜的得与失,“这让台下兄弟们情何以堪啊。” 这一精彩的比喻引来现场不少掌声和笑声。

  在切入谈“文化包容”这一正题后,刘震云说,文化包容的前提首先是不包容。他巧妙地举例德国人因莱茵河一年四季一天四时深度皆不同而无法回答其有多深,对比自己老家几乎人人都能随口给出村中小河深度数字答案来阐述中西思维的差异。

  刘震云说确实有文化包容,但他认为文化包容仅仅存在文学中,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文学包容历史。要了解英国的历史,可以去读英国历史书或莎士 比亚。历史书只包括事件节点,而莎士比亚可以引来一群16世纪的朋友,与这些人相遇,能感受到16世纪的英国,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能涵盖所有16世纪生活 的方方面面。二、文学也包容时间。刘震云说,人类最大的苦恼是人到一定年龄就必须死。这一中国皇帝和科学家都没能解决的问题,文学解决了:“比如《红楼 梦》,你随时打开读,黛玉宝玉随时就与你相遇。他们不但不死,而且永葆青春。我觉得这是作家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伊沃·印迪克(左)和叶辛(右)谈“文学体裁与阅读”伊沃·印迪克(左)和叶辛(右)谈“文学体裁与阅读”

  话题二、文学体裁与阅读

  叶辛:阅读长篇小说成为奢侈之事

  伊沃·印迪克:澳大利亚式出版灾难

  叶辛演讲时,梳理了中国文学刊物和报纸刊登较多的几种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文学理论,及改革开放后新增的“报告文学”。叶辛说,在中国,文 学刊物与图书以小说体裁居多,体裁短小、不占多少阅读时间的诗歌和散文也常见于报端。与以前相比,叶辛觉得现在萎缩的比较厉害的是关于长篇小说的阅读。 “曾经长篇小说与读者的日常生活阅读有很大关系,但现在很多人在读一本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前都要下很大决心。时至今日,出版的长篇小说应有尽有,但阅读长 篇反而成了奢侈的事情。”叶辛说,可能是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太快,导致读者在无法静心阅读长篇小说了。“读者的阅读形式对所有当代作家也是一个挑战,这就要 求作家们必须写得更好才能吸引到读者。这并非迎合读者,但作家在写作时考虑下读者的阅读习惯、节奏或许比较好。”

  与中国读者选择的体裁情况相反,评论家和出版商伊沃·印迪克介绍说,在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是长篇小说,且浪漫爱情长篇小说尤为受欢迎。而诗 歌、中短篇小说或单个作家作品集在澳大利亚很难卖出去。“因为我们的读者认为短篇是没长起来、失败的长篇,他们希望既然花了钱就应该买到足够多的页码。” 印迪克吐槽说,在澳大利亚读者眼中,短小篇幅的书简直就不是书,根本卖不动。他们都希望阅读能使其放松却有所收获或能助其逃避现实的轻松读物:“所以,烹 饪、体育、明星类书是卖得最好的。如果一本书又短又难懂,那就是出版灾难。” 印迪克自己的出版公司以售卖文学书籍为主,“我们根本无法指望读者,经营只能依赖政府补贴和大学支持。”

  让印迪克颇为矛盾的是,“难读”恰好是文学的特征之一,正因为难读,才能保证文学的寿命。澳大利亚的民主文化要求文学尽可能触及大部分人,可文 学本质上又只涉及一小部分人。“作为评论家和出版商,我感到很沮丧。” 印迪克说,“西谚有云‘要相信时间和后代’,一本好书刚问世时,读者稀少,或许几代下来,读者就多了。问题是,你居住在现在,却要相信未来,可未来并没法 为现在的你买单。”(文/邱琪)

  作家简介:

  刘震云

  刘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省延津县,著名作家。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 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代表 作有《故乡天下黄花》 《一地鸡毛》 《手机》《一句顶一万句》等。其中《一句顶一万句》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尼古拉斯·周思

  尼古拉斯·周思(Nicholas Jose),1952年出生,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生于伦敦,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曾于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零年间任澳大利亚驻华大 使馆文化参赞。现在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任教授。著有长篇小说七部,其中三部涉及中国。

  叶辛

  叶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插队,在乡间呆了十年。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共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 《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根据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由其本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均在国内引起轰动,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电视 剧文学本《风云际会宋耀如》荣获“金狮荣誉奖”。叶辛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并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曾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 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等。

  伊沃·印迪克

  伊沃·印迪克是《热度》杂志创始人,吉拉蒙多图书印刻奖获得者,西悉尼大学写作和社会研究中心教授。是批评家、散文奖和评论家,曾为牛津大学出 版社撰写了关于戴维·马洛夫 的专著和关于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建筑和出版等方面的论文。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包括澳大利亚文学出版史和澳大利亚文学中的情感表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