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四喜这条鱼(姚育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03日11:00 来源:文学报 姚育明

  好久没被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感动了,其间几次忍不住泪下。非常喜欢李贤峰发表在《安徽文学》上的这部中篇《四喜这条鱼》,我竟读晚了。

  贤峰老弟,在读你这个小说之前,我接到一朋友的电话,说她弟弟在河里钓鱼,竟然钓到一条从未见过的金色大鱼,大得不成体统。我脱口而出,是龙子的幻化啊,不要吃它。她说没敢杀,养了三天,放生了。你看,我联想到的是中国民间传说,而不是安徒生笔下的人鱼公主。这或许也是文化传承在悄悄地起作用吧?你的四喜也是本土化的,富有民间诗意。她短暂的一生似乎不那么浪漫,她脚下的泥土是现实的,她的每一步是扎实的,虽然她只是一个还未完全成年的女孩。

  女专员的话像是一个提示,也算一个伏笔吧,后来读去,这条鲤鱼一直都在救人,几乎成精了。但好在你的处理并不诡异,反而很踏实。你写四喜的救人也是有些变化的,明写和暗写,明写的行为并不着力,却把事情的走向逆转了,暗写也很有意思,比如她亲生父母送的半袋米,这半袋米其实是个感恩的表示,养母很有骨气很有自尊很有行善传统的让拿回去,四喜却不肯撒手。以至于读到后来他们家穷得揭不开锅时,就会忍不住追忆这个细节,就会本能地产生深深的遗憾。四喜这个孩子其实是有远虑的,她很聪慧,在他们家请人盖房吃空米缸时她就有担忧了,不像养父汪国富盲目的乐观,对老婆拍着胸脯说一切都有他呢。

  饥饿的声音始终响彻这篇小说,所有的人物都在与这个困境搏斗,而人的深情厚意在这样的困境中尤为感人。比如四喜去五婶家借粮,四喜不忍心直接说借、五婶打儿子只因他多嘴说出自家也缺粮的真相、四喜妈怀着歉意送回粮食、孩子们在半道悄悄地等妈妈和妹妹回家。“几个小黑影,也不知躲在哪里冒出来的,团团围住了大黑影。寒风瑟瑟,一群高矮不一的黑影相拥着,越走越远……”像这样的话真是让我心胸发热。我就喜欢这样朴素然而真情实意的文字。

  四喜与汪国富家是有缘的,甚至可以说,与整个小圩是有缘的。当一个女孩子无法超越她的能力去救有缘人时,她就会忘了自己的险境,结果也只能是献出自己。

  结尾用精彩来形容似乎太轻飘了,我觉得它具有震撼力,但这震撼力不是炸弹式的效果,而是雪山崩塌般的,一种具有美感的既轻柔又沉重的悲壮。与其说四喜牺牲了自己却为众人献出了一条能果腹的大鲤鱼,莫如说这条鲤鱼就是四喜的化身。

  我曾经将唐朝一位僧人译的 《贤愚因缘经》翻成白话,非常清楚地记得里面的一则故事,佛陀的前世是一条大鱼,它发愿以自身的肉来喂食饥饿的大众,结果它撞死自己,将身上肉全部奉献了出去。看四喜的死,显然比美人鱼的境界更高,虽此情怀不及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但已超越了一个女孩子的本能。美人鱼是为王子而死,四喜却是为更多的人而死。

  我还想起曾经在冬天买过的两盆鲫鱼,想过了寒冷的季节就放生,结果它们在我家的大盆子里逐渐死去,最后死剩一条,那一条非常孤独,后来变得奄奄一息,身子也侧过来,眼看着活不成了,我又去弄来一条小鲫鱼,结果一放进盆里,那条小鱼就去顶大鱼,好像帮助它直起身子,大鱼努力配合着,终于能正着身子游动了……鱼都这样有灵性,何况是人。四喜的形象已经出神入化了。

  谢谢老弟的小说,我好像也被四喜照料了一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