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活动 >> 文学活动 >> 正文

库切不寡言 莫言吐真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03日10:27 来源:浙江日报

  “文学与包容”,这是今天开始的第二届中澳文化论坛的主题。在这个大题目下,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的莫言和澳大利亚的库切,以及参加会议的作家、出版人和读者进行了多角度的热烈讨论。

  两位诺奖得主的出席为活动增添了别样色彩。

  人们对于库切一贯以来的沉默寡言已习以为常,但出乎意料的是,今天库切不仅担任了主持人,与读者、嘉宾不断有互动,而且还对诺贝尔文学奖作了一番长长的评论。在“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性”单元的讨论中,他向嘉宾抛出了问题:现在的大学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引发了嘉宾与在场听众的热烈回应。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创意写作系主任布莱恩·卡斯特罗觉得,现在有些大学把学生当成顾客看待,这是一种危险的消费主义倾向。有些学生到大学只想勤工俭学,拿张文凭,对于不那么实用的经典并不很感兴趣。大学在这种消费主义的趋势中受到很大的影响。

  富有个性的作家总会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换句话说,杰出的作家一定是有个性的作家。在继续进行的第二单元讨论“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中,库切和莫言都在各自的讲话中发表了对这一奖项的另类声音。

  库切说,一般他所知道的奖项都有明确的指向,唯独诺贝尔文学奖却是名气最大而指向不明。他说,他本人的文学趣味是很有倾向性的,他讨厌像左拉这样的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作家。与他同时代的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是很有才华的戏剧家、小说家、诗人,但因与左拉的风格相近而不受诺贝尔奖的喜欢。所以他觉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往往并不是当时最伟大的作家,而是与诺贝尔奖价值观相近的作家。他又说到诺贝尔文学奖对于“理想主义倾向”的表彰。他不清楚“倾向”两个字在瑞典语中的准确意义,但翻译成德文以后是指一个作家的综合元素与风格。但他看了几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授奖词,比如耶里内克、奈保尔、贝克特等人,觉得这些授奖词并没有错,但并不能涵盖这些作家的完整元素。

  莫言的发言似乎比库切更多了几分抱怨与火气。他回顾了自己获奖的整个过程,在自己得奖呼声越来越高时,内心还是觉得这件事并不符合他内心的某种“潜规则”。后来,他和日本的村上春树成为呼声最高的两个人,后来就通知他获奖了。他当然非常高兴。可是,没想到自己得奖以后无论说什么都是“讨骂”。“我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前也不对后也不对。我现在真的想说,如果你恨一个作家,你和这个作家有仇的话,你就让他去拿这个奖好了。”

  莫言强调,瑞典文学院只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而向他颁发这个奖的。在瑞典时,王后本人亲自告诉他,十多年前她就读了莫言作品的法文译本,现在又开始阅读英文译本。而莫言在瑞典期间最大的感触是,这个奖项并非只是由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拍拍脑袋评出来的,而是由整个瑞典社会,无论是王室还是平民,众多人群的阅读品味汇集而成的一种评判。

  莫言说,得奖以后他只能躲回山东高密老家,但不料老家也不是清净之地。有人求他为孩子找工作,有人让他帮忙打官司,有人向他借钱,又有人来让他帮着治病。对这些事情,真的是两难。现在他实在不想见人,十次邀请只答应一次,只想赶快还他一个安静,让自己好好写作品。再过6个月,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要面世了,他只盼望到那时大家能赶快把他忘记掉。

  出席本次活动的中国作家还有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张健,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国家一级编剧徐小斌和青年小说家李洱。中澳两国作家对于文学的讨论与交流分为六个单元进行:“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性”、“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文学的本地化与世界性”、“文化包容”、“文学体裁与阅读”,以及最后的“朗读及闭幕式”。读者通过预约得到入场券,得以与自己心仪的作家面对面交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