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新闻 >> 正文
东方网记者于量4月1日报道:昨天上午,著名作家、《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去世,享年66岁。4月1日,东方网记者独家采访了赵长天生前好友、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他表示,“新概念作文之父”的称呼,赵长天当之无愧;而这一老牌赛事如何重铸辉煌,还需要广大青年作者更开阔的视野。 切准学生心理“新概念”突破应试桎梏
赵长天为人所熟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一创始于1998年的作文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通过大赛,韩寒、郭敬明、饶雪漫、张悦然、徐鹏等一批青年作家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国内文坛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叶辛曾与赵长天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共事多年,他表示,正是赵长天的执着和坚持,催生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诞生:“长天是个执着的人。他认定的事,一定都会坚持到最后。不仅如此,他还很擅长地调动周围人的积极性,一起去做一件事情。”
叶辛告诉东方网记者,赵长天接手《萌芽》杂志时,是《萌芽》最困难的时期。当时,刊物遭遇了发行量前所未有的急剧萎缩。如何拯救这本创刊于1956年的老牌青年文学杂志,是摆在初任主编的赵长天面前,最现实、也最棘手的问题。
经过编辑部内上上下下的广泛讨论,“新概念作文大赛”应运而生。通过这一大赛,不仅改变了众多青年作家的命运,也帮助《萌芽》走出了困境。对于“新概念”的成功,叶辛认为其关键是切准了青年学生的心理,突破了语文教育中应试作文的桎梏:“喜爱文学和写作的学生有想法,但得不到施展,就像带着镣铐跳舞。新概念作文给了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能够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跳出题材限制“新概念”等待重铸辉煌
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对于作家而言是常识。但对囚禁在应试教育樊笼中的学生而言,却又谈何容易。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出现,无疑为文学青年们指出一条新路。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度辉煌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似乎激情不复,影响力也日渐式微。
对此,作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之一,叶辛并不以为意。他认为,出现暂时的低潮再正常不过:“作为一项举办了15年的比赛,不可能永远都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就像任何舞台艺术,不可能自始至终都是高潮。”但叶辛也指出,参赛作品题材和风格的雷同,确实也是大赛创办至今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懵懂的情愫、青春期的各种小情绪、与老师长辈的关系乃至近年来流行的悬疑推理、神怪玄幻,叶辛直言,在审稿过程中,他发现参赛选手的作品似乎“总也跳不出这个圈子”。叶辛说:“新概念大赛主要面向的是学生,这个年纪的孩子写出来的东西,写来写去好像也就这么八九个主题。”他认为,青年作者们还需更广阔的视野,跳出“青春文学”的框框。 无论现状如何,新概念作文大赛对中国文坛影响深远,赵长天作为大赛最主要的创始人更是功不可没。如今斯人已去,叶辛认为比起形式上的悼念,把新概念作文大赛继续办好、青年作家们写出更多好作品才是对于“新概念作文之父”赵长天最好的告慰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