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青年戏剧舞台上的“中国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27日15:52 来源:文艺报 胡 薇

  在当下的中国剧坛,“青年戏剧”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可谓是热度不减。关注度的持续升高、参与群体的不断增加,都为青年戏剧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戏剧舞台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更成为当下青年人展现自我、演绎青春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由这样一个物质高速增长、大众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所镌刻在青年戏剧人身上的印痕,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创作与当下的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擅长熟练地利用各种社会现象或突发事件等为己所用的快速反应能力上,还可以从舞台的呈现中明显地看到媒体、影视等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艺术趣味的影响。而这一切,在成为他们创作上的优势——迅速吸引观众、轻易拉近观演距离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作品的文化快餐性质,并且由于过度关注外在形式、作品内容的相对单薄、思想内涵的相对缺失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性等问题,阻碍着青年戏剧人的健康成长。

  不过,这批活跃在当下舞台上的青年戏剧人无疑又是幸运的:正是这样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令他们的戏剧创作获得了更多的空间和自由,更何况,在这些年轻人心中,从未纠结于体制内外的差异、艺术或是商业的区别,不论是专业剧团、艺术中心还是各种民营剧场,都可以随时成为他们摸爬滚打、实践自己戏剧理想的演练场。而当经过了几年与观众“亲密接触”的实战之后,许多青年戏剧人在自身作品的精神内涵、对舞台的把握和控制能力以及对于戏剧本体的关注等方面,也的确都得到了历练和提升。尤其是在经历了各自的成长阵痛之后,一些青年戏剧人已经开始在创作中自觉地关注传统、关注心灵、关注社会,加强作品自身的现实性、批判性和讽刺性。显然,对作品内涵的挖掘与表达的日益重视,令“青年戏剧”从剧作到舞台呈现都愈加焕发出青春的锐气与光彩。

  比如,为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而专门排演的小剧场剧目《黄粱一梦》(编剧、导演:黄盈),就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以写意抒情的基调集结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实践了对于中国传统戏剧的叙述形式和综合性在本质上的一种回归,将千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一出“中国梦”,结合戏曲等众多中国传统元素的创造性运用,全剧在这一纯粹中国内核的框架内,通过一系列的舞台处理来洞穿古今的同质性,实现对传统艺术复归的同时,力图以中国人传统人生梦想的演绎,映衬和反思当下的社会生活、探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将理念外化为具体的场面表现和传达出“黄粱炊未熟,是梦是醒谁人知晓”的警醒力量。编导在建构和收拢牵引全剧的向心力量、调动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元素来为舞台呈现服务的同时,还以拆解完整的戏曲装扮、动作程式及唱腔等多种处理方式刻意达到一种残缺感来营造离心力,从而运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正反交互和聚合,共同缔造出了独特的观演气场,强化了戏曲的写意传统和演出本身的古典意味及形式感,牢牢地把观众笼罩在了演出的特定气场之中。因而,该剧在赴法首演归国后,不仅成为2011年“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重要剧目,几年来还在正乙祠古戏楼、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反复上演。

  与《黄粱一梦》舞台上古今映照的梦幻气质不同,由北京儿艺制作的儿童剧《想飞的孩子》(编剧:董妮,导演:王炳燃),虽然也是对于人生梦想的渴望与追寻,却完全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励志剧。全剧注重文学性与舞台性的合一,从当代京郊偏远山村一个孩子看似不靠谱的“飞天”梦想切入、到村民们为了救助和安慰他而聚集到一起“做飞机”,以情感的波动激发和扭结起主要的动作线,运用活泼生动的舞台呈现开掘出了成年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童心、童趣,并通过孩子的梦想演变为全村人梦想的曲折过程,传达出梦想必将改变生活的强大力量。由于该剧是北京儿艺在魔幻、童话等传统的儿童剧题材之外,第一次尝试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剧,为了润物无声地去影响和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在富有趣味性的演出中逐渐感染和引导他们,编导注重和兼顾剧作所要表达的内涵和观众的欣赏兴趣,从而让孩子们在观剧的同时,不仅可以感受到梦想的力量,还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温情的宝贵。事实证明,《想飞的孩子》关注人的心灵诉求,却能以一种儿童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最终以真切的童心和奇特的想象、多样的舞台语汇呈现出充满童趣的内核,得到了小观众和成人观众的共同认可。因而,全剧在参加“2012北京优秀剧目展演”之后,又于2013年初入选了“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得以继续加工和提升。

  此外,当下青年戏剧人为纯粹商演而进行的创作,也与之前的很多商业运作有所不同:商演的剧目不再仅仅是一个“戏剧产品”,而在商业演出的外壳下,在追求艺术质感的同时还带有了对现实的批判意味,从而逐渐改变着商业戏剧的气质。比如,日前已经进入第六轮演出的小剧场话剧《驴得水》(编剧、导演:周申、刘露)。该剧自称“现实主义荒诞派喜剧”,是由至乐汇舞台剧与哲腾文化在小剧场戏剧进入“而立之年”的2012年联合推出的。可以说,全剧的整体架构巧妙,以民国时期几个知识分子的“教育梦”为由头,批判和反思当下,喜剧性、讽刺性的处理恰到好处。尤其是上半部做得尤为细致,整体的铺陈准确,演出的节奏流畅、紧凑,上、下两个表演区的对比和延展精巧,充分显示出了编导对于舞台的控制力。加之全剧在嬉笑怒骂之中,以一种超越年龄的冰冷和机智,抓住了众多观众的心,从而超越许多明星主演的小剧场剧目,成为小剧场演出市场的“明星”。

  实际上,审视近年“青年戏剧”的创作状况,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不论是以古喻今还是展现真实的现实生活,其创作内涵都反映出了创作者对于现实的关注。比如,不论是“飞天梦”、“教育梦”,本质上都是中国人的“强国梦”;“黄粱梦”则更多地借助古风传递出当下对于人生幸福的追寻与探讨。显然,青年戏剧人对于现实生活已经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与反思,他们正在努力走出自我的小环境,开始将创作置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关注现实、反省自身,并在剧场创作中历练自己运用剧场的艺术特性、舞台手段以及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演绎、思考严肃的社会、人生问题。当然,在他们探讨人性、反思社会的创作过程中,虽然时刻体现出在创作上的自觉和自信,却也暴露出因为过于注重自我感觉而忽视情境的合理性、人物的逻辑性、以及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简单图解的倾向。因此,如何将个体的心灵空间不断扩展,将创作不再简单地等同于生活本身,不被现实的迷雾所困扰,这实际已不仅是一个应该如何面对社会、面对复杂人性来进行创作的问题,还牵扯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青年戏剧人在舞台技术性等相对提升的情况下,还在继续加强创作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着自我的创作能力,因而在经历了纷杂和混乱之后,他们也必将同戏剧市场一起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