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半夜鸡叫”为何经不起时间考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19日11:25 来源:长江日报

  《半夜鸡叫》为何经不起时间考验

  《半夜鸡叫》的故事出自一本叫作《高玉宝》的自传体中篇小说。自1950年代起,“我要读书”、“半夜鸡叫”诸章节,已经成为经典段落,并被收入当时的中小学语文课本。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木偶剧《半夜鸡叫》,使得这部作品在几代中国青少年中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流行一时。

  小说写于1950年代初期,讲述了一个“财主与长工”对抗的故事。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从床上爬起来,钻到自己的鸡笼里模仿鸡叫,引发家里报晓公鸡的啼鸣,制造出天已不早的假象,以催促家里的长工起身下地干活。通过这种手段,地主对长工进行剥削。

  “财主与长工”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原型,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于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中,其基本叙事模式实际上是关于“智慧”与“权力”之间的博弈。处于底层的劳工在与代表权势阶层的富人的对抗中,最终底层民众以其智慧赢得了胜利。故事往往充满了喜剧性,普通听众在笑声中获得了象征性胜利的快感。这也是民间故事的基本模式。

  但对这个故事,有人指出了事件之真实性方面的可疑之处,首先在于缺乏科学依据。动物生理学原理证明,公鸡报时并非人工所能诱发,而是公鸡机体内部的“生物钟”作用的结果。也有人指出,即使人声模拟可诱发鸡鸣,周地主完全没有必要亲自前往鸡笼,把头伸进笼子里学鸡叫,他只需躺在床上叫即可。还有一个更重大的疑点:如果周扒皮的口技可以乱真的话,更无须去鸡笼引发啼鸣,而只须自己啼叫过之后,说是公鸡已经报晓了,就可以了。连公鸡都无法分辨真假,长工们又怎能识破?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要实现这一怪诞的剥削行为,剥削者本人(周扒皮)不但需要起得比被剥削者(长工们)还要早,而且还要起得比公鸡更早。这一复杂而又麻烦的手段,却最终又是徒劳无益的。事实上,《半夜鸡叫》故事中的长工们确实就是这样做的——“看着空中不明的星星,走到了地头,放下锄头,打火抽了一袋烟,倒在地上就呼呼地睡了”。

  还有,这与剩余劳动理论并不相吻合。农耕时代的劳作,增加劳动时间并不能带来剩余价值。以增加劳动时间来榨取剩余价值,这一经典的资本主义剥削模式,通常并不出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或者,它仅仅是农业生产中的剥削关系的特例。农作物生长有其自然规律,并不需要特别地增加劳动时间。如果不符合农作物生长周期的话,地头劳动时间的增加是徒劳无益的。况且,雇工还可以选择在地头继续睡觉来逃避劳动。

  一般地主与雇工冲突主题的民间传说,在表现这一问题时,基本上都是选择增加工作内容、克扣工资或降低报酬实物的质量(如次等的、秕谷较多的或湿度较大的谷子)等做法。作者作为一位来自农村的雇工出身的人,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在我看来,小说这样写,惟一接近合理的动机,就是要使故事符合当时流行的政治经济学,强调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周地主与雇工之间关于时间控制权的争夺,实际上是不同阶级之间权力争夺的一个想象性的投射。故事的内在诉求也不在于真实性,而是一种关于剥削制度的象征性的表达。所以,生活失真、图解政治,直接抽空了《半夜鸡叫》的艺术价值。

  张闳/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