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震撼心灵的艺术回响——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18日10:29 来源:文艺报 徐 成

  上世纪80年代,卡梅隆·麦金托许接连制作了《猫》(1981)、《悲惨世界》(1985)、《剧院魅影》(1986)、《西贡小姐》(1989)四部大型音乐剧,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除《西贡小姐》外,其余三部均在伦敦西区连演20年以上,《悲惨世界》更已成为西区有史以来连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2012年这部经典音乐剧终于搬上大银幕。从成片来看,导演汤姆·霍伯将自己对于原剧以及雨果原著的理解融合在了一起,并在音乐剧电影化的手法上做了新的探索和创新。

  音乐剧改编成电影的传统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起被逐步打破。早期音乐剧电影几乎原封不动地将原剧的歌曲舞蹈放置到电影场景中,比如《西区故事》(1961)中用舞蹈表现打架的段落等;有些影片甚至是原创的“电影音乐剧”,比如弗雷德·阿斯泰尔和金·凯利的经典歌舞片。1996年,艾伦·帕克开始在《贝隆夫人》的电影版中进行创新,将音乐剧放置在严肃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展现,舞台味浓重的舞蹈几乎全部删除,这一手法对严肃题材的音乐剧电影化而言是恰当的。近些年,几部音乐剧电影中这一趋势似乎被沿用下来,《芝加哥》(2002)中现实与幻想两个世界分别用生活影像和歌舞影像来表现;《追梦女郎》(2006)中的歌曲很大一部分都是她们录音、参加比赛、表演等场景中演唱的,给人较强的真实感。《悲惨世界》这种题材厚重的剧目在电影化时更需要将场景现实化。从目前的影片看,无论是开头囚犯们牵引的巨船,还是学生起义时用家具搭建的街垒,都将雨果原著厚重的史诗感表现了出来。舞台和银幕是两个各具特色的表现平台。舞台表演因其硬件条件限制,常常夸张。但电影表现细节能力更强,一味延续舞台的表现风格则会让人觉得过火。

  戏剧和音乐是音乐剧的两个基本要素。《悲惨世界》在这两方面都十分突出,勋伯格的音乐被影像化后,它的力量被完全释放出来。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的创新之处在于导演采用了同期声的制作方法。这一技术具有创新性,每位演员的演唱形成单一音轨,方便后期制作,很多合唱和重唱段落需同时处理20个以上音轨,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传统音乐剧电影都是先录音后拍摄,在录音时演员对于歌曲情感的把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期声可以保证演员从形体到声音的表演都是即时的,两者连贯一体。当然同期声制作也存在一些弊端,尤其当演员演唱能力欠佳时,比如拉塞尔·克劳就存在这个问题。其声线僵硬,歌曲处理单调,《繁星》还进行了降调,未能显示出沙威对所谓法律和正义的执著,也未能充分显示出其内心的矛盾挣扎。德纳第夫妇的饰演者海伦娜和科汉的嗓音表现也未能让人满意,《旅馆之主》这首歌中那种戏谑感没有完全爆发出来。

  导演运用了大量单角色长镜头,尤其是咏叹调演唱时。这样的处理对演员而言是极大的挑战,但庆幸大部分演员在整首歌中将情绪分解得细致到位。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安妮·海瑟薇饰演的芳汀演唱的《我曾有梦》,导演将所有表演空间都留给了演员。安妮·海瑟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恰到好处的情感流露,让长达三分多钟的歌曲显得无比动人。埃迪·梅德雷恩饰演的马吕斯演唱的《人去楼空》也用了类似手法。

  雨果的原著是一部包罗世间万千苦难的巨著,世间的悲惨和不公都被零零散散概括在了书中。这样宏大的题材对舞台音乐剧是个极大的挑战,原剧剧本将冉·阿让受主教点拨,立志从善抚养芳汀女儿珂赛特成人这条主线剥离出来,放在了1832年学生六月起义的大背景当中,再辅以马吕斯和珂赛特的爱情、爱潘妮对马吕斯的暗恋、德纳第夫妇的下作勾当和沙威对冉·阿让的追捕等旁支,将原作的精髓提炼了出来。电影可以比舞台表现更多细节,比如沙威命令冉·阿让把旗杆抬起(原剧中无),为后面冉·阿让抬马车救人引起沙威怀疑做了铺垫。但由于时长限制,学生起义失败后,整个节奏过快,尤其原剧中巴黎妇女感叹学生起义失败的一场戏被删减得只剩下了几句歌词,有些可惜。

  勋伯格受瓦格纳 “乐剧”理念的影响十分明显,《悲惨世界》是一部典型的无对白音乐剧,所有对白都用宣叙调处理,人物和情节都有明确的主导动机,音乐的整体性很强。导演为使该剧适应大银幕做了折衷处理,将一些宣叙调改成了对白,也删除了一些宣叙调,比如冉·阿让偷主教银器被抓获后警察的宣叙调等。一些舞台上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唱段也被删除,比如冉·阿让偷银器时的内心独白等。同时在歌曲顺序上也做了改动,比如《我曾有梦》原在芳汀被赶出工厂后,电影版则放在了其沦为妓女之后。《孤零零》也被调整了顺序,原剧中该曲出现在第二幕,爱潘妮在为马吕斯送完信回街垒的路上唱起了这首歌,电影中则移到了冉·阿让准备带珂赛特逃离巴黎前。

  《悲惨世界》改编的成功还在于其强大的演员阵容,主演中除了克劳外,基本都有舞台剧经验。众多配角都是西区的一线音乐剧演员,很多人参演过《悲惨世界》。最突出的无疑是客串主教的寇姆·威金森——原版的冉·阿让,被公认为这一角色的最佳诠释者。正因有这些实力雄厚的配角,整部电影的底气才更足。

  虽然《悲惨世界》国内票房并不能与商业大片抗衡,但在一线城市影院上座率较高,说明我国正在形成一批稳定的音乐剧观众群。观众培养需要很长时间,也需要优秀作品引导。目前国内戏剧市场上音乐剧作品凤毛麟角,优秀作品更少之又少。这几年一些国外经典剧目中文版在国内推出,为音乐剧市场开拓了一片天地。音乐剧作为一个舶来品,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吸收欧美经验,真正理解音乐剧,多制作一些经典剧目的中文版,从而培养必要的专业人才和观众群体。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展原创。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拍出如《悲惨世界》般震撼人心的音乐剧电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