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追逐理想,在路上——对话杨飞云和他的“课题研究试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15日10: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徐 涟
 杨飞云近影 杨飞云近影

  一面墙上是课题组在某个美术馆白色大理石台阶上的巨幅照片,阳光洒在三十多位中青年艺术家的脸上;一面墙上是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伊壁鸠鲁……充满着浓厚的学术研究精神与自由辩论的空气。而从这个门厅向右延展开去的空间里,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正在举办的油画课题组第一年的学术研究展。由厂房改造而成的展览大厅没有多余的装饰,却充满着学术研究的氛围和安静沉着的情绪。

  这是一次关于艺术理想的试验。在艺术市场浮躁而无规范、一张画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艺术”已与艺术无关。而几十位或已成名或崭露头角的中青年油画艺术家聚集到一起,花三年时间,真坐下来,沉下心来, 寻源问道,潜心向学,再次向艺术的本源出发。现实社会功名利禄的诱惑与现代生活无所不在的焦虑,无时无刻不从四周包围,妄图成为这场试验的胜利者。

  一年多过去了。我有幸在中国油画院,与杨飞云老师面对面,畅谈他的“艺术课题研究试验”。

  以谦卑的态度对待艺术

  徐涟:杨老师,从第一次听您谈起课题组的想法就特别兴奋,却又有很多担忧。学校里的学生尚且很难坐下来学习、创作,更难说这些已有相当艺术成就与影响力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分属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个人情况……何况艺术创作本来就是个体活动。

  杨飞云:中国油画院设立的油画课题组,从2011年9月开始,预计2014年7月完成。课题组集合了国内30多位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是有艺术个性,有艺术品质,有创作才能,有发展潜力,并有一定影响力的精英人才。课题组的艺术活动以共同交流、集体研究、独立创作的方式进行。这一年多来,30多位艺术家集中在一起,通过讲座、学习、出国参观,再到下乡写生、创作,大家一起互相看画、讨论、交流;也请靳尚谊、钟涵、陈丹青,包括刘小枫等艺术家、学者来讲座。我们考虑每一个人的艺术根基和发展方向,一方面把绘画必须解决的问题,如绘画的原理、特性、法度等问题加以解决,这是共性的问题,是每个想成为优秀的绘画艺术家都必须掌握的;另一方面,根据个人的天性与已经积累的东西,以及他所展示的长处,不断地根据个人的特点提一些建议,尽可能地引导他朝着适合自己的路子去发展。

  徐涟:这一年多来课题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大家都坚持在这儿画画吗?

  杨飞云:大家都谦虚了。在现状下认识了绘画是什么,从态度上谦卑下来。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要做的功课很多; 对于学习研究要做什么逐渐明晰起来。比如说出国看博物馆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缺席,常常看到最后博物馆要闭馆;他们对绘画要看、要吸收的东西逐渐明晰起来,觉得不看不行,越看越想看。以虔敬的态度对待艺术,是回归艺术本源的首要任务。

  有相当一部分成员能够稳定地在油画院画画,也有的回去给学生们上完课就又赶回来,无论在油画院创作,还是回去创作,他们都在各自的研究主题上用心、讨论、交流。大家都感觉到课题组的研究对个人的提高有帮助和有针对性。

  营造学术氛围,相互激发

  徐涟:中国油画院自成立以来,秉持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以寻源问道的学术精神追求艺术,汇聚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几年来做了不少有影响的学术展览,在选拔和推出新人上也做了许多工作。为什么还会想到设立油画课题组的方式?

  杨飞云:从新中国油画的历史看,一说起来就是马克西莫夫训练班,当时培养了以詹建俊、靳尚谊、侯一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影响了中国油画发展的优秀艺术家;再有就是留学苏联回来的罗工柳、全山石、林岗、李天祥等艺术家,他们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再后来是罗工柳的罗训班,对中国也影响很大,像钟涵、杜键等几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文革”之后就是陈丹青那一期的研究生班。再之后就是中央美院举办的研修班,有几届较为出色。但距中央美术学院最后一期高研班现在已有11年了。

  对于中国油画院来说,举办一些学术活动和展览,其影响固然重要,但活动会很快过去,我们还需要学术性的、长远的人才建设。中国油画院应当做。设立课题组最大的好处是研究课题的系统和深入,以及参与艺术家的个性和活力。个体才能各不相同,相互配搭深入交流,这样才能发挥学术的立体的能量,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学术的氛围。我们也请老先生来指导,他们都非常热心与积极,而且特别肯定。

  实际触发我的是在老美院的时候,在U字楼里。那样一座小院并不大,有一个展馆陈列馆,有教学楼,有宿舍。在院子里随时看到老先生,可以和他们交流请教。或者从窗户就可以望见老先生在讲课。那是老美院的氛围。不是某一位先生教你什么,而是整个的氛围。所以我们今天做这个课题组,也希望有那样一种学风,有那样一种环境。每一位艺术家都需要有学术的氛围、学术的关联,特别是相互之间的激发。

  徐涟:十九世纪的巴黎,绘画戏剧文学诗歌各个门类的艺术家都聚在一起……从别人那里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从哪个方面进步。

  杨飞云:学生也是老师的镜子。教学相长,是个规律。不同个体朝着共同目标。大家有个共识,知道艺术最后还是要靠精神、品位、学养、阅历和眼界,靠自己的情感投入,看你关注什么,而不单是靠技术和个性。这一点大家慢慢有共识。再就是对自然的观察、对写生的态度。有许多人原来仅仅画图片,现在有了很大改变。下乡写生,那么冷的天气,许多人带着馒头鸡蛋,一画一天,但非常充实愉快。

  种子种下去,得有时间让它生长

  徐涟:您对期满后的课题组有什么预期吗?

  杨飞云:我担心社会的影响而使人产生变化。课题组的画家已经有相当的基础,但同时是不是也有名分的压力、金钱的压力、单位的压力?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学习的纯粹性和进展,愿不愿意放下那些投入到课题组的艺术研究上来,这是最大的压力。为此,我们也努力提供推广平台,如展览、研讨、宣传等。我相信,这三年浓郁的学习氛围,沉下心来静心研究油画的学术问题,进行充分的艺术实践,在他们的经历,包括在我的经历当中都将是很重要的过程。更重要的不是课题组几十个人受益,而是有一批人用做出来的事情证明这样做的重要性,或者因此引起大家对这个学术课题的关注。我当然希望课题组的成才率高一些,但其实我更希望借此建立起艺术家的根基,确立适合他们艺术发展的方向。一方面是绘画的本体规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从事绘画艺术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

  徐涟:我觉得您是把自己几十年的信念,对艺术的执着,油画技艺的掌握,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能够踏踏实实坐下来,画画,让他们相信最后是能够画出来的。我想您的课题组最重要的也是想告诉今天的艺术圈,只有踏踏实实坐下来,把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才会有真正的成就。但是现在的社会,各种诱惑和压力太大,也许会有人觉得自己还有更快的成名道路。希望课题组能够让更多的年轻艺术家意识到,艺术没有捷径。

  杨飞云:从国外考察回来,我们在思考,今天的中国还缺什么?才华不缺,条件更不缺。艺术史上很多一流的画家也远没有国内现在二、三流画家的物质条件好,现在不少外国艺术家都想到中国寻求发展的机会。那我们现在缺什么?就缺一种心态,缺价值观和追求。你是不是有这种精神,有足够强的力量,能够沉静下来。任何东西的成长都需要时间,种子种下去,你得有时间让它长。但有的人信钱的能力,信宣传的能力,包装一下,自己就行了。果真如此?!国家现在倡导文化发展,需要有质量有品质的东西,不是热闹就行,而是能够留下来的东西。要看到课题组的力量。我个人感觉,如果年轻人能建立起这种信念,用五至十年,肯定能够画出来。社会各界、前辈老师给了他们很大鼓励。今天展现出来的面貌,也给了他们信心。我最担心的是他们对自己的认知。有时候平台搭建得越好,越容易成为一个名利场。课题组应该是一个学术的园地。希望大家把别的事都看淡,真正把画画作为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事,这才行。因为艺术一定是这样一种东西。如果达不到这点,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也不可能真正成功。

  思想深度决定艺术高度

  徐涟:课题组3年是否每年都有具体研究目标,有侧重点?

  杨飞云:3年里每一年都各有侧重点,按顺序来,但又分不开。最难的永远是两方面:一是表达什么,二是怎么表达。不管课题怎么安排,都是工具的掌握,或者说高级工具的掌握。你必须通过高级工具实施出被称为“艺术”的东西。但是要表达什么,表达到什么程度,怎么表达,这是艺术家主观决定的。选择什么东西来画?或者同样画这个东西,你表现哪些因素?你感受到哪些东西?你用哪种视角?这与他的个性、价值取向、思想深度联系得很紧。可以说,思想深度决定艺术高度。贡布里希说,只有艺术家,没有艺术。艺术作品决定于艺术家的心灵、感觉、愿望、格局、趣味、品质等等。到头来品质与艺术作品连得特别紧。艺术家的特点,比如说柯罗是优雅的,米开朗基罗是强悍的,伦勃朗是厚重的,拉斐尔是圣洁的,哪个好?真正的高下是品质的高下,品位的高下。

  徐涟:有些人一辈子画瓶瓶罐罐,像夏尔丹。

  杨飞云:对,莫兰迪,维米尔,都是大师,却并不是画什么大题材。

  徐涟:如果说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影响巨大,那么金钱的力量则是颠覆性的。当市场成为艺术主导之后,艺术的一些基本信念被冲得七零八落。如果没有领头羊,没有凝聚力,或者说做出一个样板让大家看看,可能许多人已经不再相信艺术自身。理想,信念,原本是最朴素的道理,但这些年来某些人被一夜暴富、一日成名所吸引,而忘记了艺术本身的规律。课题组的成果,有很好的导向。大家突然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坚持信念的人,而且他们还真的能够进步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杨飞云:我希望课题组能够有这样的说服力。真正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候决定性的影响也并不需要多长时间。像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一说就说林风眠对他们的影响。其实林风眠当时也只教过他们一段时间,但那影响慢慢建立起来,慢慢在他们身上发出来了。我们身处好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大师,如果没有的话,这个时代会把他造就出来的。我相信,最终能够出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

  徐涟:如今物质的富裕并不能满足精神的饥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行动上体现出来。在艺术方面,油画院课题组占领先机了。

  杨飞云:做不到那么纯粹,但尽量能够往那个方向努力。

  徐涟:百分之百的纯粹永远不可能。只要大家有共同的信念,一起往那个方向走……

  相关链接

  杨飞云,1954年生于内蒙古,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曾先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品《小演员》、《北方姑娘》、《唤起记忆的歌》、《纯洁》、《秋海棠》等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项目并创作作品《宋庆龄》。曾在中国美术馆、台湾“山美术馆”、香港大学美术馆等举办“杨飞云绘画艺术展”。近年来致力于中国油画院油画创作、学术研究、展览策划及美术教育,为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策划并参与创作了“热血·五月”抗震救灾捐赠作品、“寻源问道——中国油画艺术邀请展”等。作为中国写实画派的发起人之一,连续数次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展览。出版个人油画专著二十余部,主编《寻源问道》等系列展览相关画册十余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