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何处找寻温馨的“年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15日09:21 来源:文艺报 周其伦

  俞胜短篇小说《年夜的眼睛》

  《中国作家》2012年第12期

  俞胜的短篇小说《年夜的眼睛》以文学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温暖而伤感的故事,再一次勾起了我内心那时常涌动不已的思绪: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似乎“过年”的意识却越来越淡薄了,我们似乎再也找不到以往过年的温馨和愉悦,也很难品味到那种“年味”了。

  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意象的描写刻画了一家人过年团聚的温暖场景,真实地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充满浓情蜜意的百姓故事,有着鲜活灵动的艺术感染力。居住在北京的海归博士曹雅洁试图趁丈夫外出的机会,带8岁的儿子伍小曹回安徽老家过年。一来是让从小生活在大都市的儿子看看外公、外婆的居住环境,领略家乡的亲情和留在她脑海里的过年气氛;二来,自小生活在北京的儿子也厌倦了大都市的热闹,想去看看农村写对联、扎灯笼、杀猪宰羊、走家串户的热闹场面。谁知,家乡的人们大都去大城市打工或者居住了,老家的村庄显得寂寥冷清,这让曹雅洁和伍小曹都万分失落。好在除夕之夜,舅舅约了好几户在县城安家的村民回到村里,并且给几乎空无一人的门楣挂上了红灯笼,山村的夜空顿时平添了几分悠远和妩媚——这让伍小曹欣喜不已,也让曹雅洁品尝到了童年时期的年味。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亲情的民族,对于过年合家团圆的期待可谓由来已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年味已经越来越淡了,即便在乡村,也早已不见了往日那种浓郁的节日气氛,渐渐变得萧条冷清、惨淡寂寥。小说《年夜的眼睛》从亲情的层面涵盖了过年的温暖意蕴,又向我们呈现了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相融、砥砺、促进、发展之后,人们精神的困惑与内心的纠结。

  俞胜在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悖论:我们期待经济繁荣、城乡发展、收入提高,但对于这种期待所衍生出来的副产品——传统文化的散失、亲情的缺位等——缺乏必要的应对,这往往使我们茫然无措。俞胜的《年夜的眼睛》让我们读出普世亲情的艺术呈现,用深邃而又迷离的神采向我们昭示着曾经温暖的过往。作品在字里行间大声呼唤:“何处去找寻那温馨的年味?”这一具有人文情怀的描写让我们为之心动,给我们带来的艺术享受和深层思考也同样醇和绵长。作品结构紧凑、叙述温婉,语句流畅自如,人物形象朴实无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