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平视”的底层写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15日09:21 来源:文艺报 敖叶湘琼

  《火鲤鱼》是姜贻斌的长篇小说新作,讲述了“我”儿时在渔鼓庙生活的伙伴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变化。作者运用诗意的语言,打破时空,在记忆与现实中轮回穿梭,谱写了一曲生活在那个湘中小乡村的小人物的人生悲歌。

  《火鲤鱼》从小人物的生活经历、爱情故事及人物性格3方面入手,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猎奇、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却蕴含着让人无法阻挡的艺术魅力——读者可以从它平淡的叙述中感悟到深厚的内蕴,从平凡中体会到不平凡。这首先得益于作者对底层小人物生活的深入体会。其次便是将这些所感所悟表现出来的艺术创作力。

  不少作家在进行底层叙事时,往往会陷入这样的逻辑中,认为描写底层的关键就是突出苦难,于是推崇“呼天抢地、凄苦无边”。实质上,这种底层苦难叙事模式反映的是作家与底层的疏离状态,呈现苦难并非是真正的底层叙事。姜贻斌在《火鲤鱼》中表现出一般作家少有的冷静和理智。由于曾经有过底层生活经历,他明白底层生活的样貌,了解底层人物的心理,在表现小人物的悲伤时,没有将叙事作为自己情绪、道义情感的宣泄方式,没有用各种好看的故事刻意吸引读者的眼球,他遵循传统的写实主义创作手法,平淡地、耐心地进行叙事。这也就是为何《火鲤鱼》虽然表现的是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但是这份“悲”却不至于令人窒息、压抑。

  姜贻斌在《火鲤鱼》中描写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之悲、爱情之悲和性格之悲,目的并不在于将人生的苦难、病痛、荒诞转化成激励人们的信念,体现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对底层大众的关怀、悲悯,相反,姜贻斌在作品中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价值判断,而是以疏离的创作姿态进行冷静、客观、理智的叙述——有评论者将其称为“零度感情介入”。这种创作方式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真谛的把握和对自身创作的自信。从客观上说,生活本来就充满了痛苦与不幸。正如作者在小说下部中所说,“没有谁会承认,人这一生都是平坦的。”作者知道现实中人们总会因为各种束缚无法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然而,在艺术的世界里,这种审美距离感却使读者更易于接受眼前的生存现实。同时,这种创作方式并不代表作家对底层人物没有情感。事实上,姜贻斌对底层人物有着深厚感情。那种看似冷酷的创作方式,正好体现了作者对底层人物个体身份的肯定和尊重。“零度感情介入”强调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自制与理智,这实质上对作家的艺术创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底层文学作品的不断产出,底层关注逐渐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界的话语焦点。当前,“文学是否应该表述底层”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文学应该如何表述底层”。对此,姜贻斌《火鲤鱼》中独特的底层叙事使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家必须了解底层大众,深入底层大众的生活,才能创作出具有真实感的底层作品。许多作家并没有亲身经历的底层生存体验,因此他们的底层叙事大多是自己的“底层想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作家放弃俯身向下的写作策略,主动接触底层民众,体验底层生活,从本体出发与底层写作对象形成一种真诚的同构关系,这样才能从写作对象那里获取感同身受的真实体验。

  其次,作家需要以“平视”的姿态对待底层大众、尊重底层人物。在进行底层叙事时,应摒弃主观偏见,注意对底层大众主体权利的重视,不再以优越感和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创作,应以“平视”的眼光对待底层大众。

  最后,坚持写实手法,理性写作。底层叙事是直指社会现实,表现底层社会大众生存现实的艺术创作,这样的性质决定了写实手法是底层叙事的主要手段。此外,写实手法还需理性写作的配合。作家在情感上要善于控制自身情绪,做到“零度感情介入”,在作品情感归宿上不应仅停留在对写作对象的同情上,也不该陷入表现正面价值的狂热。总之,作家应改变以往的认识偏见,从实际出发,理性创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