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交流 >> 中外文学交流 >> 正文

韩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汉语教学促两国交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14日10:00 来源:人民网

  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9年,目的是普及汉语教学和推广中国文化。孟柱亿教授是韩国外大孔子学院首任院长,在过去的3年半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孔子学院的发展。他专注于增进两国友好交流,发挥着民间外交桥梁的作用。人民网近日有幸采访到了孟柱亿院长,并就他的人生哲学和为在韩推广汉语教学等问题展开了交流。

  以下是采访实录:

  记者:首先,请您向人民网中韩两国的网友打个招呼。

  院长:各位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在网上见到各位。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选择学习汉语,分享一下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

  院长:当时距离中韩建交还很遥远。那时我们所了解的中国,是根本没有往来,“非常遥远”的国度。而且我们之间还有一段悲剧的历史。我上中学的时候,注意到美国和中国改善了关系。尤其是尼克松总统访华事件,让我重新审视亚洲局势。虽然年龄很小,但我对外交很感兴趣。美中关系的改善,我认为这是一件大事。同时我也意识到今后韩国也有可能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我认为为了未来,应该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所以我选择了学习汉语。

  当时,能听到汉语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我周围的朋友知道我是学习汉语的,都很惊讶。那时学习汉语的条件不是很好,没有太多学习汉语的教材,但是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就像刚才提到的,当时在韩国能听到汉语都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我想要练习汉语就要找会说汉语的人。在首尔能找到会说汉语的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虽然有一些华侨开办的中国餐馆,但是去中国餐馆练习汉语总是有限的。而且后来我了解到并不是每一位华人都会说汉语。当时我经常去明洞找一些会说汉语的人聊天。现在回味一下,其实我当时还是很勇敢的。互不相识的人,就去找他们聊天。但是不管在哪里,华人都是好客的,我很冒昧,还是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记者:现在去中国和您第一次去的时候,感受上有什么差异?

  院长: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很多中国朋友并不知道“韩国”这个国名,但是他们知道这个地方,当时是叫“南朝鲜”。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如果我去中国,介绍自己是“南朝鲜”来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新鲜,很奇怪。

  我第一次去中国,是韩国即将举办奥运会的1988年8月。

  记者:您怎么评价韩国的汉语教学的开展情况,为此都做了哪些努力?

  院长:我虽然已经从事汉语教学30年,但我还是一个学生,还需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汉语以及汉语教学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学习汉语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教材。但是现在的教材很多,很容易能找到关于中国文化、地理、政治等各方面的教材。也很容易在附近找到学习汉语的地方。汉语教学在韩国已经十分普及。

  虽然学习环境改善了,但是学习外语本身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汉语学习的语音关,对我们来说门槛太高。汉语还有声调。我早期做过语音方面的研究。因为我认识到,我们学习汉语的时候,同样一个音节,不同声调,怎么分辨?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而且开始说汉语的时候有很大的心理障碍。掌握好声调才能顺利度过语音关。还有语法问题。有人看到“我喜欢你”这样的句式,也就是“主语+动词+宾语”的语序。他们就认为这是和英语一样,但具体来看和英语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语法,还有词汇问题。韩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在汉字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有我们预想不到的困难。

  就像我刚才介绍的,虽然学习汉语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还需要解决一个“非目的地语环境”的问题。在不是汉语的环境中,开口说汉语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怎么让学生开口说话呢?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发了“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执行任务。因为是在汉语的环境中,他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就必须说汉语。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顺利地克服了张不开口的心理障碍。这之后他们觉得开口说话也不是什么大事了,大家都有了信心。之后,他们对学习汉语就更有兴趣了。

  我们还举办了中国文化活动。同学们通过这种活动不仅了解了中国文化,还具备了直接接触中国人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说汉语,这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他们了解了中国文化,就会想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交中国朋友。这样的文化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增加知识的机会,也是他们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

  我们还举办了孔子学院中国老师的韩语演讲比赛。韩语比赛同样不仅仅是学习韩语的过程,也是了解韩国,深入韩国生活的过程。总的来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此外,我们去年还举办了韩中大学生论坛,这是大学生文化交流中的高端活动。通过这种论坛,我们可以让青年学生认识到韩中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文化误读现象。年轻人交流比较单纯,很容易成为朋友。

  记者:您怎么看待中韩建交20多年来,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取得的成就?汉语教学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院长:韩中建交20多年来,我们对双方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变化。就像我刚才介绍的一样,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很多中国朋友听到“韩国”都觉得很陌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现在他们反而对“南朝鲜”比较陌生,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韩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单纯地认为中国是一个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十分开放的,很有活力,而且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和别的国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现在,中国人通过很多渠道非常了解韩国。对于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很多事情中国朋友比我们还熟悉。

  记者:今后中韩交流会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推动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院长:据悉,中国新领导人很了解韩国,曾访问过韩国,很了解韩国的经济状况。同时,朴槿惠总统也非常了解中国。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两国的领导人都关注对方,并对对方有着深入地研究和了解,这对促进两国的交流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汉语的人会更有动力。

  以前的汉语教学已经为韩中两国的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需要更加努力解决一些问题。韩中两国从文化的角度看,“大同小异”,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韩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也有差异,这就是“小异”。但即使是“小异”也是不可忽略的客观存在的差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在我们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要用对待“小异”的态度,认真学习。由此,我相信两国的交流也将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孙伟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