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唐弢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综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06日09:24 来源:文艺报  李晓晨

  唐弢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

  3月3日,唐弢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数十位专家学者及唐弢亲属、故友齐聚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追忆与唐弢先生工作交往的点滴旧事。“他谦逊和善,不管说什么都是商量的口吻”,“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时,他提出的许多原则影响了整个学科的建设”,“爱书成痴,每到一地先去书店”……这些往事跨越一个世纪,勾勒出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专家、文学史家和收藏家唐弢的学术品格、为人为文。

  为弘扬唐弢先生的可贵精神,鼓励青年学者开展文学研究,支持青年批评家成长,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仪式同时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主持会议。

  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曾于2003年评选,但由于种种原因,评奖一度中断。此次中国现代文学馆重新启动该奖项的评审工作,正是为了展示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青年学者的成长。据悉,该奖项自去年3月启动以来,共有80篇论文进入初评,20篇论文进入终评。最终,李丹梦的《现代中原“化石”——乔典运论》、齐晓红的《当文学遇到大众——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管窥》、敬文东的《格非小词典或桃源变形记》、黄发有的《文学与年龄:从“60后”到“90后”》和邵燕君的《网络时代:新文学传统的断裂与“主流文学”的重建》获奖。颁奖仪式上,评委李敬泽、阎晶明、施战军、丁帆、王鸿生分别为5位获奖者颁奖。《唐弢青年文学奖论文集》也已结集出版。天津微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为该奖项提供了资金支持。

  对获奖的5位青年学者而言,唐弢的文学精神能够激励他们以饱含洞察力的眼光、宏阔的视野、富有才情的书写,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一个具有伦理精神的大学者,唐弢作品中体现的精神形象可贵可敬,而当今的文学研究、文学批评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伦理的匮乏、精神的缺失。”评委王鸿生希望,青年一代要以老一辈学者所坚持的伦理精神为指引,在文学研究和批评领域做出一番成就。获奖者敬文东则表示,“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是自我修行的一种方式,它无关名利荣誉,它是创造、是见识、是灵感、是思想、是智慧,更是命运的观察者和诉说者。”于是,文学的精神和品格,便以这样的方式得以继续、传承。

  在纪念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深情回忆了唐弢先生的人品文品,探讨了其文学创作、学术成就及对文学事业的贡献。从少时辍学成为邮局分拣工,到结识鲁迅先生深受濡染,创作大量杂文、散文,编校初版《鲁迅全集》,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投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唐弢的一生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唐弢是在鲁迅先生指导下成长起来的那一批青年的代表,他不仅是鲁迅精神的维护者、阐发者,同时也是践行者。”李敬泽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唐弢在文学创作、鲁迅研究及文学史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说,唐弢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开拓性的成就。他毕生钟爱杂文这一文体,其创作既继承了鲁迅的杂文风格,又独具诗性。他投入满腔热情和心血参与《鲁迅全集》的编校工作,深入研究鲁迅思想的方方面面。而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他与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让读者充分了解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与深刻。1992年,唐弢逝世后,家人将其全部近4万册藏书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赢得了文学界、学术界的诚挚敬意。李敬泽希望青年学者从唐弢“寻梦”与“寻路”的行迹和精神中汲取力量,“以后每年的3月,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都会如期颁奖,期望更多人能守住文学研究这项略显寂寞的事业。”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编之一,严家炎回忆起当年与唐弢共事的经历仍充满敬意。他说,唐弢在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时提出了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对这一学科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坚持必须采用第一手材料,文学作品要查最初发表的期刊。文学史撰写应坚持“论从史出”,采取春秋笔法,同时还要注重写出时代氛围。他以丰厚扎实的学养破解了现代文学研究的许多难题。此外,他擅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艺术感悟,赋予了现代文学史研究新的色彩。

  唐弢在研究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和研究也有借鉴和启示意义。孟繁华认为,唐弢曾提出“当代文学不宜写史”,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当代文学或当代文学史的撰写者怀有偏见,他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就是一部“当代文学史”。他所提倡的“论从史出”,“以文学社团为主来写,写流派和风格”等,在当时几乎无法实现,但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史写作实践,尽力化解写作中遭遇的各种难题。“今天,文学史写作的实践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当年表达的看法以及他的疑惑并没有全然消失,如何写出一部客观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道路依然漫长。”

  对唐弢的散文杂文创作,孙郁以“史笔”、“隐笔”和“闲笔”来概括。他认为,唐弢的小品文颇具史家笔法,史料的运用颇为考究;许多文章尤其是批判文章迫于无奈,说理含蓄委婉,以不易察觉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他在行文中常笔锋一转,谈至典故、版本目录之类的闲话,让读者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艺术的美感。

  这位成就卓著的学者以其严谨扎实、求真务实的学术品格影响、感染了许多人,张炯、吴福辉等都曾聆听过唐弢的讲座。张炯谈到,唐弢特别强调严谨求实,他主张写文章特别是论文,要选择有意义和价值的论题,确定好题目后要充分收集材料,了解前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特别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相关论述。他还多次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强调文章不怕修改,论点、论证要经得起推敲。这些也让吴福辉受益良多,他至今都记得唐弢说过,做学问首先要坐稳冷板凳,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才能写出好文章。“做学问需要聪敏和机灵,但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用功。唐弢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后辈继承弘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