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黄亚洲“雷锋精神,存于我们民族灵魂深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05日09:23 来源:亚心网 于雪飞

  亚心网讯(记者 于雪飞)今年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50年来,雷锋精神影响着几代人。其中最朴素的三个字:做好事,被不同年代的人们坚持至今。今天,不妨读一读我们身边的人民学雷锋的故事。

  学习雷锋的前提是人士雷锋。随着一些图文资料的披露,人们发现雷锋也有时尚的一面:他骑摩托车,穿皮夹克,戴手表。著名诗人、小说家、影视编剧黄亚洲在其长篇小说《雷锋》中,塑造了一个“EQ极高”,喜欢“朗诵、唱歌、吹口琴、跳舞、骑马”的有血有肉的雷锋。

  晨报记者采访了黄亚洲,他认为,雷锋天性中“乏私而秉公”的特质,使雷锋有了迷雾中灯塔的意义。黄亚洲肯定:“雷锋确实是"时代高标",他应该有持续的召唤力量。他的力量应该被当今时代感受。”

黄亚洲和他的小说《雷锋》封面以及内文插图。图由:黄亚洲、四川文艺出版社提供
( 2 )
晨报专访:黄亚洲“雷锋精神,存于我们民族灵魂深处”
( 2 )
黄亚洲和他的小说《雷锋》封面以及内文插图。图由:黄亚洲、四川文艺出版社提供
( 1 )
黄亚洲和他的小说《雷锋》封面以及内文插图。图由:黄亚洲、四川文艺出版社提供

  
  记者:在你的小说《雷锋》中,你对这位年轻人的定位相当时尚:EQ极高,新潮达人,频频跳槽,且颇有女人缘。这样的写法是在还原他的个人魅力,还是从今天的价值观出发,重新发现雷锋的可爱可亲?

  黄亚洲(以下简称黄):雷锋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无非是我们今天愿意换个视角,愿意换个语言方式,从旁看他一眼。但这种种侧面并不影响我们判定他的价值观,他的价值观融合在他所有这些侧面之中。

  从我读到的大量文字以及到长沙、抚顺、营口各地采访的材料来看,应该说,雷锋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年轻、热情、特别喜欢帮助别人,乐于奉献,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干一行专一行,这些都是事实。

  记者:人人都学习雷锋,但未必读过他的日记,也未必了解他的生平,甚至仅仅将他当作一个时代符号、道德偶像,您写雷锋的初衷是什么?

  黄:我认定这个时代特别需要雷锋,而且这个时代确实也有许多雷锋。我在汶川大地震现场见到的许多消防红、天使白、橄榄绿都是雷锋。所以一离开灾区我就赶去了东北的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我就是想让你所说的这个“时代符号、道德偶像”再生动地树立一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

  在我看来,奉献精神、担当精神、创业精神、敬业精神,构成了雷锋精神的四个主要方面,这些精神特质是穿越时空的,不要说五十年,一百年也照样蓬蓬勃勃;不要说在中国大地,在全世界也是同样璀璨。

  显然,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只要出现大灾大难,雷锋就会以一种很醒目的方式层出不穷地站出来。雷锋精神,客观上存在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的深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人心深处。

  记者:五十年来,人们对雷锋的认识,更迭了很多次,从“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到美国《时代周刊》把雷锋称为“戴皮帽子的嬉皮士”,雷锋形象从高大走向平民,不独是雷锋,很多历史照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有了新的解说,这体现了人们质疑一切的精神,你怎么看这些质疑?

  黄:我觉得他从来不是嬉皮士,不管从哪个意义上来观察也不是。但从高大走向平民有相当的道理,当年媒体的宣传自有不实事求是的一面,夸大、拔高、武断,种种毛病都有。至于有人说,雷锋“摆拍”照片太多,说雷锋怎么老是说自己捐了钱,不说人家退还钱给他,我觉得,在这点上,我们不要苛求当时的宣传干部,更不要苛求列兵雷锋,宣传是有纪律的,我们要历史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拿个放大镜,说这典型压根儿就是假的,不值得我们今天提倡,这不对。

  雷锋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典型,这一经典是成熟可靠的、极为难得的、深入人心的。现在我们有条件平视雷锋,但即便这种平视,也能使我们生出感慨,感慨我们这个社会稀缺的利他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不必质疑一切,出发点这样可以,但在结论上没有必要虚无主义。一个有为的民族是需要精神标杆的,雷锋就是其中的一座。

  记者:周总理曾对雷锋精神作了全面而精辟的概括,即“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种概括在今天如何解读?

  黄:周总理这样概括雷锋精神,时代印记浓郁,他有他的侧重点,与我们大家各自的概括完全并行不悖。

  记者:你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雷锋。但近些年,学雷锋有形式化的现象,同时不假虚名的各种公益活动多了起来,你如何看人们如何走出雷锋,走向公益?

  黄:我有点好奇,是谁把雷锋与公益摆在了天平的两极?至于“学雷锋有形式化的现象”是事实,凡成了运动,都有这种弊病。不仅学雷锋,啥都有形式化现象。说假话与浮夸在很长时期以来已经成了社会病,各行各业都很严重。

  雷锋在那个年代是大公无私的,那么现在依然能强调大公无私吗?我觉得依旧可以强调。这个大公无私,不是说大公无私里面就没有自己的一点私,没有私怎么办,大家做工作都要工薪,不然的话我们没法生活。实际上雷锋他也挣钱,他把余钱放在储蓄所里,他支援战友、支援灾区,支援一切应该支援的地方,也就是说,他也必须有这个能力。不能把大公无私理解片面了。

  记者:有人认为,与一些雷锋有关的语词,比如感恩、奉献、敬业、勤奋等,在这个时代又有了新的认同;但敬业、感恩等品德未必非要经过学习某个具体的典型人物,它们本身就是沉淀在人们天性中的美德,因此学习雷锋首先是还原其真实性情,其次是让人认识到自己与雷锋的零距离,最后是以平等心态再认识青春雷锋的多元性,你希望你的小说给人们一个怎样的雷锋?

  黄:我希望自己在作品里对雷锋的解读比较切合实际,能引发读者一定程度的共鸣。你说得不错,敬业、感恩等品德是沉淀在人们天性中的美德,但这种美德与榜样的力量并不矛盾,每个民族都有自以为傲的英雄与楷模。

  至于“青春雷锋的多元性”这个概念不甚明晰。要说性格的多元,谁都是这样;说价值观念的多元,谁与谁的价值观念的重叠,都不可能有完全的严丝合缝。但这并不能取代原则的整体的概括,否则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就无从拿捏。所以,我们不宜把“多元”当作遁词,应当看到,在“模糊”之中自有最大的精确。

  记者:你在开始写这部小说时,也曾困惑于写不写,怎么写,实际上也是一个思辨过程,你在作品中,从“私”的角度分析了雷锋,也打动了现代读者。

  黄:私的神圣性自然不容否定,正因为有私的神圣这一前提,才有了公的崇高。但是就雷锋而言,他乏私而秉公,他仅有的二十二个春秋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我对这个年轻人一直唏嘘不已的。

  我们承认有公有私、先公后私、大公小私,因为社会必须肯定个人的价值,有个人的价值才有整体社会的价值,但是要掌握好度,个人价值强调过头就会演成极端个人主义。雷锋这样的年轻人,愿意把自己的能力、财力献给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社会,又有什么不好?

  这并不是否定“私”,雷锋买过雪花膏、皮夹克、料子裤和皮鞋,因为当时流行跳交谊舞,是受苏联的影响,有人劝他,你是鞍钢的标兵,中国钢铁工人应该有个形象,穿工装、帆布鞋怎么和人跳舞,雷锋后来也自我纠结了很久,觉得一个苦孩子出身的工人不应该花这么多钱给自己买这些用品。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件事就说他不勤俭节约、不艰苦朴素。

  我们要看到的是,雷锋在他短暂的22年的岁月里,尤其是在翻身以后,他时时处处都想着他周围的同志,想着他的农场,想着他的工厂,想着他的部队,想着他部队之外的社会各界人民。他的内心,一直存在着这么一种无私奉献的挚爱之情。

  记者:你将雷锋还原成青春潮人,又将他推向时代高标,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心思?

  黄:你的定位不错,雷锋确实是“时代高标”,他应该有持续的召唤力量,他的力量应该被当今时代感受,虽说过去了五十年。我想最后强调一句,我们不要轻易地否定一座昂扬民族精神的标杆,也不必为了“亲近”而一再将雷锋定位为“达人”与“潮人”,雷锋是异于常人的,正是这种异于,使他有了灯塔般的光芒,甚至穿过了五十年岁月的厚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