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书香中国 >> 第一阅读 >> 正文

信心创造奇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8日01:16 来源:文艺报

  这本书是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网瘾戒除专家、2012年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贾容韬多年教育方法的汇集。

  贾容韬原来是做企业的,由于孩子教育出了问题,成为年级倒数第一名,还差点被学校开除,痛心之余,贾容韬决定做陪读爸爸。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进行了反思,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主要是家长教育方法的问题,他开始从书本上学习,看了上千本书,做了80多万字的教育笔记,同时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方法改变了,孩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渐好学上进,最后还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

 

  贾容韬把自己摸索出的经验用于指导其他咨询他的家长,指导了几千个家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5年,儿子考入“985工程”暨“211工程”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在所有老师和同学眼里都是奇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把儿子从一名沉湎网络、全班排名倒数第一的问题少年,培养成考上重点大学、品学兼优的学生,这其中,坚如磐石的信念是产生奇迹的原动力。

  高一下学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儿子均为班上倒数第二。儿子数次为同学的事参与打架,两次被学校提出劝退。面对这样糟糕的局面,我没有自乱阵脚,在深刻反思自己家教方式的同时始终坚信:只要方法正确,孩子绝对可以变好,且会越来越优秀。

  当政教处第二次提出让儿子退学、征求我意见时,我的态度非常诚恳但又十分坚决。我说:“孩子犯的错误确实比较严重,但我知道孩子的本质还是好的。只要学校能给机会,我保证配合学校把孩子教育好。我敢断言,孩子一定会给学校争光!”政教处主任看我说话语气坚定,并对孩子充满信心,就同意让孩子留校察看。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后,儿子的一位老师对我说:“老贾,孩子在学校不学习,待在这里也是浪费时间,不如找份工作,让他早点到社会上锻炼。成才的路多得很,不一定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说实话,老师婉言劝我把儿子领回家,是想甩掉一个包袱。

  也难怪老师,那时儿子是在学校挂了号的问题学生。面对老师的建议,我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老师,我了解我的孩子。现在看来孩子是不争气,但他的良知并未泯灭。我看得出来,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力量在涌动。只要对他有信心,他不会让我们失望的。由于父母不懂家教,导致孩子走偏了路,这个责任我会承担起来。现在我在潜心研究家庭教育,力争做个合格的家长,尽最大努力和学校配合好。”

  从那以后,老师对我儿子恢复了信心:找儿子谈心,送儿子书籍,还让儿子当了体育课代表。老师的关注、关爱得到了儿子的积极回应:上课开始听讲了,按时交作业了,主动找老师问问题了,违反纪律也少了。接下来的考试,儿子的成绩有了一定提高,老师对儿子的看法有了改变,儿子的自信心也在慢慢增长。

  有一次,家里有事,儿子请了几天假。回学校后,一位任课老师对儿子说:“我以为你转学了,不会来了。”这位老师心里希望儿子转学。还是这位老师,有一次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自己人不说外话,要我说你让孩子转学吧,他在这里没啥意思。老师、同学对他有看法,他也没自信。‘树挪死,人挪活。’换个地方让孩子重新开始吧。”

  面对老师的忠告,我说:“谢谢老师的关心,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是事实,别人对他有看法也在情理之中。但我知道我儿子是有血性的,他不会永远堕落下去。儿子说过一句话:‘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我相信他从哪里跌倒,还能从哪里爬起。您为我儿子操了不少心,儿子曾数次提起过您,我们做父母的也不会忘记。如果我们能对孩子再多一点耐心,他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甚至还会给我们一个大的惊喜。”我的诚心和信心感染了这位老师,他对儿子的态度有了一定的改变。

  后来,儿子的一位老师这样评价我说:“我教了20多年书,你是我见过的最用心、最负责、又身体力行的家长,正是你执著的信念创造了奇迹,有你这样的父亲,真是孩子的幸事啊。”

  儿子的另一位老师说:“说实话,你孩子在高一时,我对他已经失去了信心。老师们在一起议论,贾语凡能考上大专已是造化,没想到后来爆出了冷门,他竟然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苍天不负有心人,我为你的信心和执著感动。”

  那位曾经对儿子失去信心的老师说:“换了别的家长,这孩子可能就没希望了。你不但自己做得好,还和老师配合得好。三天两头往学校跑,心劲儿总是那么高,一把年纪了,还那么执著地研究家庭教育。老师们要不被感动,就是铁石心肠了。”

  我这个人,要说有多大本事,那是抬举我。但我有个特点,凡是我认准的事,一定要把它做好,也一定能做好。什么事只要认定了,我从来不会退却。朝三暮四、打退堂鼓不是我的风格。上世纪80年代我接触过“成功学”,“一定能成功”的理念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中,我的人生字典里早把“不可能”三个字删除了。我的一位好朋友这样评价我:老贾最大的长处是执著追求、信心十足、越挫越勇、永不言败。

  回想伴随儿子走过的这段旅途,我常想:人生都会有艰难时刻,越是艰难的时候,越需要坚定的信心。很多时候,一个人能否走出困境,取决于他心智的坚强程度。脆弱的,就断了;坚韧的,就会百炼成钢。那段时间,对我、对孩子,都是一种人生的危局,如果我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心,老师们可能就把儿子完全放弃了,儿子很可能就此失去求学机会,甚至走上一条不堪设想的人生歧途。

  我不但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把孩子培养好,也从心底相信别人能把孩子教育好。

  这些年,有不少找我咨询的家长,我总是这样鼓励他们:你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只是认识上出了点偏差。如果你能利用好,坏事都能转化成好事,这件事定能化作孩子成长的动力。尽管孩子还会经历一些挫折,尽管孩子的路不会走得太顺利,但只要你意志坚定、信心充足,只要你按我说的去做,你的孩子100%能考进理想的学校,而不是99%。

  有的家长说,教育孩子这个事太难了,有时我都信心不足了。我说,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正因为它比较难,它的价值才大啊。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家庭教育牵扯到孩子的未来,涉及到子孙后代的前途命运,还影响到你后半生的生活质量。这是一件利国利己、功德无量的大事啊。这么重要的事情还不值得我们下功夫吗?你天天在努力,就是对孩子实实在在的帮助;你每天在进步,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关爱。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合算的事情吗?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不明白这些道理。在家教咨询中,我接触了数千位各类家长,至少有70%以上的家长对孩子信心不足,其中30%以上的家长信心严重不足。找我咨询的家长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素不相识却如出一辙,讲的话惊人地相似:“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生了这个不长进的儿子。我早就说这孩子报废了,他妈妈非要来见你,我们也是死马当做活马医,尽尽心罢了。这次带孩子来找你,目的是让你给孩子把握一下,看他还有没有救。如果有救,我们下点功夫;如果不行,我们就放弃了。”

  这些话,在我听来都锥心刺骨,可想而知孩子听了是什么反应。

  父母是孩子最信得过的人,又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和态度,往往能左右孩子的成长轨迹。家庭是孩子的心灵根据地,是孩子的精神加油站,也是孩子积蓄内心力量的港湾。父母对孩子信心不足,还有谁能帮他树立信心呢?父母不给他注入力量、不给他增添勇气,孩子怎么能战胜困难、突破自我呢?

  再说,父母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孩子没救了,等于给孩子贴上了“废品”标签。对孩子来说,父母对他的评价是最具权威的。在父母消极的心理暗示引导下,孩子真的会成为父母评价的那种人。

  从前,塞浦路斯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王子,擅长雕刻,他用木头雕刻了一尊少女雕像。由于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感情,这尊雕像非常完美,他情不自禁爱上了这个木雕少女。他每天都去看望它,给它唱优美动听的情歌,深情地凝视它,就像爱一个少女那样爱着它。有一天,当他再次对木雕少女表示爱慕时,这尊雕像竟然活了,成了一个真正的少女。后来,少女成了他的王后。

  这个故事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孩子,只要你给他充盈的爱,并坚定不移地相信他能成才、成功,奇迹就能在他身上发生。

  奥地利作家、思想家斯蒂芬·茨威格说过:“世界上最辉煌、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一个人站起来。”要使一个倒下的人站起来,首先就要给予他能够站起来的信心。如果一个家长能建立起自己的信心,那么他就会燃起希望之火,温暖和照亮每一个迷途的孩子,融化孩子内心的坚冰,最终让孩子恢复蓬勃的生机、营造出人生的华彩。

  (摘自《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作家出版社 2013年1月出版)(贾容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