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新华网哈尔滨2月26日专电(记者辛林霞)记者26日从电影《萧红》出品方获悉,即将于近期上映的这一人物传记影片将跳出还原文学作品创作历程的方式,把故事重点落在萧红的爱情世界上,刻画“一个活得我行我素但又被爱情击垮的女人萧红”。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生于哈尔滨市呼兰区,是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逝,时年31岁。
电影《萧红》2011年开拍,由霍建起担任总导演,演员宋佳、黄觉分别饰演萧红和萧军。影片从萧红成年开始记录,剧组辗转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吉林、武汉、香港等10多个地方进行实景拍摄,还原一代才女浪漫、颠沛流离的一生。在唯美台词和画面的衬托下,萧红纠结、忐忑的爱情观有一种沉重感,她对爱情纯粹度的执着、固执会引发很多人的思考。
据片方透露,电影《萧红》中,无论是黄觉版的萧军、王仁君饰演的端木,还是张博出演的骆宾基,都因为文学与萧红结缘。三人不同角色造型既符合各自人生阶段和阅历,也反映出他们每个人与萧红之间的爱情特征。
拍摄期间,虽然主角萧红的年龄跨度不大,但是地域性却从北至南颇广,几位主演的服装造型也较为多变。演员宋佳在拍摄期间的造型根据剧情中地点变化而多变,非常具有中国各地特色,其在上海与香港拍摄期间的旗袍装扮,在面料、色彩、款式细节上就很不同,以展现萧红心境的成熟和变化。
影片几位男演员中,黄觉的戏份和造型相对较多,作为萧红爱情世界中重要伴侣的萧军饰演者,黄觉的雷锋帽、皮夹克、长风衣等造型也令人印象深刻。在场景设置上,哈尔滨的老道外、上海的内山书店等经典场景也得到还原展现。
这部影片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哈尔滨等多地场景变换,将三四十年代中国文人精英形象重新带给观众,全面展示出民国时期进步作家们的生活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