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年度综述 >> 正文

2012年电视剧检阅与思考:一场世俗神话的盛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3月01日11:03 来源:中国作家网 肖惊鸿

  2012年电视剧,一万七千集的产量让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视剧发展之迅猛大概是我们这个国家最令人惊奇的人文景观。1958年,全国50多台电视机收看《一口菜饼子》,到现在,举国十三亿,无人不电视剧。如果有谁说一年都不看电视剧,这份OUT和外星人登陆地球也没什么不同。年播出约七八千集的电视剧,可谓铺天盖地,席卷荧屏,越来越呈现出健康的艺术底色和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具有世俗神话魅力和民间梦想担当,承载民族精神塑造和高尚人格培养的使命意识。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被十三亿中国人所瞩目的宏大艺术格局。作为大众文学艺术的电视剧超越了电影、戏剧等艺术门类和传统文学样式,覆盖率最大,受众最广,占有绝对市场份额。中国电视剧以社会主义理想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作为目标,是审美价值与对历史的真实观照和对社会生活本质的反映高度统一起来的主流文化的艺术呈现。据统计,2011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共计469部14942集,稳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791部,故事片558部,产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和美国。尽管中国的电视剧还存在着缺陷和问题,但电视剧的盛世景象和泱泱大国的气派已然显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学艺术现象。

  最是一年春好处,出门俱是看花人。站在岁末的日晷之上,回望2012年电视剧,我看到一条千回百转、引人入胜的艺术审美的河流,一条充满人文关怀、蕴含思想价值的河流,一条大浪淘沙、披沙简金的河流。在限娱令和限广令的双重规范下,在加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制作与播出的政策宏观调控下,这一年的电视剧,导向作用更加彰显,质量取胜渐成共识,多方重视一剧之本。在艺术理想与社会担当的号角声中,于审美探索中推陈出新,创新求变,完成了从快餐到盛宴的集体转型。这场世俗神话的盛宴,预示着电视剧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再次飞跃。

  这一年,电视从业人的本体意识得到强化,电视剧类型化、娱乐化倾向得到有效控制,电视剧质量得以改善。进入新世纪的十余年,每年愈万集的产量使中国成为电视剧数量大国,做大之后如何做强,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2012年度申请立项的电视剧集与制作完成并获得广电总局批准得到发行许可证的剧集之比仍有二比一之差,而能够进入电视台黄金档的电视剧仅为总立项集数的五分之一。电视剧市场竞争未见缓解,电视剧投资形势持续严峻,电视剧市场整体低迷。收视率不再出现神话,即使有也很难令人信其真。收视率不再拥有傲人的口碑。同时,剧作制作成本持续提高、而版权价格一路走低,不少电视剧制作公司进入“间隔年”。面对市场,众说纷纭,年产超过1万7千集的2012年电视剧,谁主沉浮?针对电视剧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少业内专家献计献策。因此这一年也是电视剧评论界特别活跃的一年,尽管讲真话、有价值的好文章依然稀缺。从客观情况来冷静分析,电视剧整体改观仍需时日。在这种前提下,电视剧在市场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突围挺进,尤显艺术追求和人文思考的可贵,也确实出现了一批艺术质量和思想品质俱佳、又经得起观众收视检验的好剧。

  电视剧市场经过几年的繁荣,渐次出现整体低迷、同质化严重等种种现象,势在必然。这也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无序两相搏弈的结果。探其根源,与这两年热钱盲目涌入电视剧市场,造成电视剧市场虚假繁荣有关。演员片酬飙升,名导演名编剧费用疯长,导致留给电视剧本体的费用就少之又少。市场过热,导致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不尽人意,电视台购片靠经验主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电视剧题材扎堆和质量下滑的局面。随着同质化现象的严重和政府的政策介入,电视台购片必将出现理性回归,以及视频网站的谨慎收购,而涌向电视剧市场的热钱也势必减少。市场重新布局洗牌已成必然。随着电视观众的“老龄化”和媒体多元化,特别是网络市场的成熟,网络平台抢滩电视剧市场的趋势在这一年有增无减。电视剧观众最终分流,已成基本趋势。

  但电视剧作为当下中国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渗透力最强的王牌艺术门类,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塑造高尚人格的神圣使命,从政府到民间,重视程度有增无减。新的有利于电视剧柳暗花明的格局变式渐渐生成。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已成从政府到从业人员的基本共识。坚持引领观众,反对一味迎合,创造出“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和谐统一的优秀作品已成从业人的共同追求。中国电视剧业已发展到变革的关键时刻。2012年,成为我国电视剧的一个节点。

  一、            

  落地生花:现实主义的回归

  由于过去的定势影响,年初的电视剧仍呈现出市场化的滥觞。古装剧、谍战剧、家庭剧尤甚,其中少有佳作,跟风、模仿、抄袭者众,陷入电视剧创作同质化的泥淖。央视一套《国门英雄》,央视八套《大戏法》,北京卫视《光荣大地》,地方卫视几台同播《我的娜塔莎》等等,年代剧、军旅剧、现实题材剧全面登场,抢占年初的荧屏。这一转变,与去年岁末广电总局举办的“全国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播出工作会议”有关。会议要求从2012年开始将逐步增加现代剧在电视台特别是黄金档的播出比例,到2013年这一比例将提升到40%以上。2012年1月1日起,广电总局宣布禁止宫斗戏、穿越剧和涉案剧在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10月份之前也不再接受此类剧集的立项申请。这道禁令,令电视剧市场受到巨大震荡。在对过去两年各电视台播出比例最高的宫廷、穿越和谍战、警匪题材的电视剧加强管理的同时,特别提出,历史题材电视剧一定不能损益篡改历史,同时要大力扶植少儿、农村、少数民族等题材。这一政策的出台,一方面限制了产量居高不下、创作抄袭、跟风严重的谍战剧、穿越剧和宫廷剧的过度生产,一方面对现实题材电视剧予以倾斜。

  在这种严苛的淘汰法则下,上述原本过剩的类型剧市场再次出现过剩的局面。古装剧、谍战剧和家庭剧在强劲领跑年初市场之后,由高峰回落,趋于式微。投资人悬崖勒马,转而主攻“现实题材”。

  献礼剧凸显主流价值观

  这一类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比较,还是显现出了电视剧讲好一个感人故事的努力。今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十八大”前后,各电视台播出了一系列精心制作的电视剧,意在发挥电视剧的社会作用,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弘扬时代精神,努力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做出积极努力。这些剧作,塑造了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讲述了有感染力的人生故事,传播了有感染力的精神力量,体现了新中国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我国人民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崭新面貌。

  其中,人物传记剧比较出色。《焦裕禄》,真实再现了焦裕禄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一生,全面展示了什么是焦裕禄精神,为荧屏奉献了一个真实的人民公仆的形象,体现出深刻的现实意义。《杨善洲》再添光彩,围绕杨善洲种树的故事,呈现出一个真实可感、既有坚守又有情义的平民高官的形象。其伟大精神和平凡的人生让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张扬了真善美的人性。同类的还有《阿丕书记》,描写我党优秀干部陈丕显在改革开放初期,坚持解放思想,执政为民的感人事迹。《正午阳光》讲述某贫困县新任县委书记康民生在各种困难面前,不屈不饶,带领贫困县脱贫致富的故事,极具现实意义。纪实剧《温州一家人》,以小见大,展现了温州一户普通人家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转型变化的大历史交汇同步,呈现出一代创业者的智慧、意志和家国情怀。

  “两弹一星”精神浓缩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伟大的民族气节。以其为主要表现内容的电视剧尽管风格不一,但不乏亮点。《国家命运》以其纪实风格全面、真实、准确反映“两弹一星”事业,用生动感人的故事讴歌了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们的卓越的创造力和不畏艰难的无私奉献。该剧的史诗品格是对以往同类题材作品的超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承接了“两弹一星”的故事,以高瞻远瞩的史诗气度,展示中华民族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战胜和克服一切困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主打青春励志品牌的《青海花儿》,以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巨大牺牲的无名英雄为原型,讴歌了一群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为了祖国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甚至牺牲生命的高尚情操。

  家庭婚恋剧五彩纷呈

  在春季盛行的家庭婚恋题材中,《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以八零后青年的婚恋生活为主题,其温情主义引人侧目。该剧以家庭男性为主体,剧中男主角以儿子、丈夫、女婿的多重身份维系着几乎三个家庭。风格鲜明,温情脉脉。在各种观念的冲击之下,谱写了积极向上的时代旋律。《夫妻那些事》精彩演绎了婚姻、生子、独身的三大社会话题,尽管仍延续了媳妇剧的风潮,但以其精彩演绎,在类型剧中以质获胜。15年后,《儿女情长》的原班人马再聚首于《儿女情更长》,演绎主流价值观的回归。该剧艺术展现了社会核心价值与个人利益的冲撞,在家庭伦理中突出理想与道德的光彩,对幸福的期望和追求。以传统文化理念守护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呼唤真善美的回归。“风雨再大,家不能散”。

  这一阶段,大量家庭婚恋剧播出,对家庭道德伦理重建、主流价值观的回归起到了引领作用。《当婆婆遇上妈》、《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媳妇是怎样炼成的》、《家有公婆》,轮番上演婆媳过招;《你是我爱人》、《小夫妻时代》、《一日夫妻百日恩》,尽晒夫妻的情感生活。《房战》、《家产》、《老牛家的战争》中,至亲同胞吵个昏天黑地。此类剧作大量上演,各种伦理关系被阐释殆尽。一时间造成了家庭婚恋剧的过度演绎,甚至出现了以伦理来反伦理的现象,渲染家庭战争,放大家庭矛盾。同质化现象一时有增无减。除了题材扎堆大量重复,“翻拍”、“续拍”也走到极致,想像力和创造力令人痛心地下滑。

  年中,广电总局对电视剧创作又提出了六条要求,革命历史题材要敌我分明,不能无限制放大家庭矛盾,古装历史剧不能捏造戏说,商战剧需要注意价值导向,翻拍克隆境外剧不能播出,不提倡网络小说改编,网游不能改拍。这六条限令因其指向公明具体,对电视剧的规范生产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遏制了电视剧生产上的急功近利主义。值得一说的是,在5月,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引起大江南北观众的追捧。本片以人为本,其高超的叙事将中国人的味觉乡愁演绎到了极致。不但给中国纪录片开创了新标杆,给电视剧界也带来了新思考。

  “小清新”走向荧屏

  “小清新”原指清新唯美、独立流行的音乐风格,这一概念在网络时代迅速覆盖了各种文化艺术领域,形成一种亚文化现象,颇受年轻人追捧。在中国,偏爱清新、唯美的文艺作品,生活方式深受清新风格影响的年轻人,也被叫做“小清新”。因此,“小清新”已然成为一种标志心灵成长的理想主义的代名词。这一年,相当一批电视剧代表着荧屏理想主义的崛起。

  年初登上收视榜首的《北京爱情故事》迅速成为大众文化焦点,给荧屏带来一股“小清新”的风气。该剧讲述了几个八零后年轻人在北京的爱情故事。表面看,该剧看似在表述爱情,实际是在谈年轻人的理想。寻找真我,相信真爱。其朝气蓬勃的理想主义色彩让人对2012年的荧屏充满了期待。《爱情公寓》用一串串幽默诙谐的故事谱写着都市年轻人成长的感悟。在成长的历程中责任、理想、友情和爱情得以升华。《北京青年》以清新的剧情阐释了青春和迷茫的主题。寻找精神家园的历程,就是重走青春路的过程,诠释了“我们该怎样生活”。片中的四个青年辞职重走青春路,也让“裸辞”成为年轻人热议的话题。这部剧深刻表现出了当下年破解的一种精神状态,如何找到他们的精神家园,就是他们在努力破解“自己该如何存在”的答案。《知青》以一代人的精神情怀和鲜活的人物群像唤醒老一辈的青春记忆,也让青年一代反思几对名词:青春和理想,友情和爱情,现实和未来。这部戏堪称“重走青春路”的代表作。

  军旅题材剧见证成长

  这一年的军旅题材剧以成长励志为主线,弘扬了英雄主义,体现了时代精神,彰显了军人的价值观。《我是特种兵》为观众出示了和平时代八零后的军营生活,走了一条成功的充满了现代时尚元素的青春励志路线,展现了年轻军人的自我成长,和团结协作、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近期随着中日海上争端的热演,海军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火蓝刀锋》,海军建设为背景,以海军陆战队官兵生活为内容,刻画了一批生动、鲜活的中国海军形象,展示了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和时代风貌。《先遣连》 以 1950年毛泽东主席“解放西藏宜早不宜迟”的指示为因由,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抽调汉、蒙、回、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7个民族136人组成了进藏先遣连。他们克服了种种无法想像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横跨昆仑,跋涉上千公里,到达号称“世界屋脊”的藏北高原及阿里地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另外还有《便衣支队》、《成长》和《远远的爱》,完成从学生到军人的成长历练,彰显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在《营盘镇警事》中,当了10年派出所长的主人公党育,充分体现了对革命工作的奉献精神。

  都市题材剧演绎梦想

  这一批都市题材剧,多为反思现实困境、探索人生出路、指向人生理想的剧作。其中以情感戏居多。如《大男当婚》,演绎了都市大龄青年“剩男”生存的尴尬和生活的曲折。婚姻与爱情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主人公的经历彰显了深刻的现实意义。《我的非常闺密》从三位女性的视角出发,讲述了“70后”都市白领“剩女”在生活、事业中的喜怒哀乐,体现出有抱负、不气馁的理想主义精神。《丈母娘来了》将镜头对准那些饱尝婚房之痛的80后,在一系列啼笑皆非又让人心酸的故事背后彰显出现实意义。《老爹的非“城”勿扰》,展现了一个大时代中平民小人物追求梦想的历程。《青春四十》 围绕三个四十岁女人展开了爱的幸福故事,为平凡的人生点亮了一盏理想之灯。《小菊的春天》与续集《小菊的秋天》讲述了乡下女梁小菊来到深圳打拼奋斗的故事。她通过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在都市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同时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真爱无敌》和《丑角爸爸》围绕平凡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展开了一波三折的人间戏剧,指向对生存意义的探求和亲情、爱情的真情呼唤。

  聚焦转型期社会变革的剧作也可圈可点。《青瓷》通过两家拍卖公司的故事,折射出了转型期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众多的社会问题。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和道德选择,冲破利益的篱樊,张扬了现实中的理想和正面价值,  注入了人性发掘的深度思考。《浮沉》通过国企改革的背景,写出了转型期的人们在面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时的抉择,写出了人性的真善美,用艺术的手法表达了对主流价值观的信仰和坚守,堪称又一部海派精品。

  农村题材剧变中求新

  农村题材剧在新世纪几经起伏,在市场的困境中艰难寻找出路。值得一提的是,赵家班转型出演了悲情故事《樱桃》。这个叫做樱桃的略有智障的平凡农村女性,以其不计回报的善良执著对待世界,让迷失在困境中的人们,看到了心灵的净化。《满秋》讲述了一位母亲拯救富二代儿子的故事。一个本分的农村媳妇,遭丈夫背弃后,带着孩子到城里打工,最终成为老板。但是儿子却成为顽劣的富二代。为拯救孩子,坚强的满秋果决地带儿子重返农村清贫度日。剧作传达出深刻的社会意义。一些剧作聚焦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变化。《阳光路上》展示了新型的农村经济和新的乡村文明和精神风貌,为农村的未来寻找光明。剧作成功塑造了柳春香这一形象,赋予她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彰显了现实关照。轻喜剧风格的《火红的日子》,刻画农民的新型生活与精神追求。语言风格独特,传达了人生智慧和哲理。

  医患题材剧首次登场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缩影。近年来,因“看病难、看病贵”和 “回扣”、“红包”等问题,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在社会上有相当恶劣的影响。一部《心术》,首次把医患关系推到前台,赢得社会广泛关注。剧作对社会现实、医患矛盾、法庭争辩、生离死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释,医生走下神坛,传达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希望和关爱,以纪实风格完成了艺术升华。在《感动中国》风靡国人的精神世界之时,一部《感动生命》从医道到人道,将道德的选择和人性的温暖奉献给观众,让荧屏内外再一次为生命的意义而一掬热泪。《生死依托》,在医生与患者,城市与乡村,理想与现实之间审视,指向人际关系的温暖化解,主流价值观得到艺术呈现。

  二、以史为鉴:让历史归于真实

  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有两种,或主要由历史资料改编细化而成,尽量忠于历史,此为历史的戏剧化,通常表现为历史正剧;或由大量的艺术虚构掺杂少量历史记载创作而成,历史只是某种程度的幌子,此为戏剧的历史化。第二种通常流向戏说剧或演义过多的古装剧。史传叙事传统对我国历史电视剧的影响很大。

  我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经历了高峰和低谷,到了今天,与其他题材电视剧一样,形式多样,质量不一。在历史正剧之外,戏说剧、穿越剧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场,把持了这一题材的有限空间。翻拍、续拍、改编之风一度盛行。随着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风行一时,今年暑期,第一部由网络游戏改编的电视剧《轩辕剑之天之痕》上演,将离奇演绎发展到极致。随即遭遇夭折。到了《甄嬛传》,呈现亮色。正值上半年的收视率一路走低时上演的此剧,其高收视率引发轰动效应,不仅普通观众热议,也引发电视剧从业者热烈的探讨。这一方面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表明观众对电视剧的审美要求的提高。创作者对艺术创造求真求实的态度,尊重历史真实的创作原则,得到了业内一致赞扬。创作历史题材电视剧不能不讲唯物史观,不能不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历史的发展变化中反映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变化。同时也要注重批判精神,注重历史叙事后的道德叙事色彩。一部好的历史剧,应在对历史的阐释中,寄寓着现世情怀,启迪人们生发出对现实、理想和人生的思考。

  红色偶像剧引人追捧

  直面现实,需要重温历史的真实。最具亮色的是《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中国的进步青年上下求索,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人确立政治信仰的过程中,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蔡和森、向警予、赵世炎等先后奔赴法国。此剧再现了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蔡和森等一众伟人年轻时代旅法勤工俭学的真实历史,他们以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火热情怀,阐释了“赤色青春”的含义,掀起了荧屏“红色偶像剧”的热潮。该剧以其成功的叙事艺术让无数观众产生共鸣。

  《铁血男儿夏明翰》,以烈士夏明翰的精彩一生为原型,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几位热血男儿跌宕多舛的红色岁月。该剧将人性信仰和温情融于一体,深刻表现了主流价值观,体现了信仰的力量。为革命先驱舍生取义,坚定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做出新的艺术阐释。

  古装戏走出戏说

  在本文里,奉行戏剧的历史化的创作手法的历史剧统称为古装戏,包括演义历史剧和戏说剧。随着《宫锁珠帘》年初的落幕,穿越剧完成了最后的穿越。这股电视剧穿越风历尽争议、批评和热捧,到此终于曲终人静,留下了深刻的反思。在过去的一年中,穿越风席卷了电视荧屏,又刮到社会民生,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这股风潮的巨大冲击。穿越剧确也给我们的电视剧增添了新鲜内容和新的类型,甚至给众多国外电视剧也提供了创新的启发,但穿越剧的实质是其披着古装的偶像言情剧,名为“穿越”,即有神魔,不仅与历史相去甚远、其穿越本身也难自圆其说。随着穿越风越刮越大,其艺术创造力越来越弱,最终必然走向被淘汰的命运。

  3月播出的《甄嬛传》带来了古装戏的转机,甚至可以说,影响了地方卫视格局,成为实实在在的一匹荧屏黑马。一时间,收视率一路飚升。甚至白话文言文夹杂的“甄嬛体”一时间大行其道,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说话方式。应该看到,《甄嬛传》的热播,不能简单理解为“宫斗戏”的胜利。《甄嬛传》摆脱了传统古装言情剧的戏说格调,以真正的女性视角展现了宫廷生活,秉持历史主义的创作态度和批判精神,揭示了后宫女性的悲剧命运。年底,同为古装题材大制作的《楚汉传奇》与《赵氏孤儿》开播,再次展开一场艺术与历史真实的较量。《新白发魔女传》以经典翻拍的旗号再次演绎了“侠”之上的爱情故事,也算是理想主义精神在武侠剧里的补充。

  谍战剧呈现亮点

  谍战剧经过多年的打磨,在否定与认可中一路前行,出现了像《暗算》、《潜伏》、《黎明之前》、《借枪》等成功之作。但也不能不看到,类型化泛滥之下的谍战剧,在对历史的虚构和放大中,损伤了谍战剧的历史文化品格。在艺术处理的过程中,多有粗制滥造,人物定位不明、情感元素雷同、甚至出现泛人性论等倾向。《悬崖》作为开年大戏,主人公以孤胆英雄的诸多品质,智慧、谨慎、坚定,和复杂情感,将一个悲情故事推向极致。主人公周乙这个人物的内心复杂性也得到充分展露,尽情讴歌了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

  《誓言今生》作为“誓言”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主人公在长达50年的斗争中,尽情演绎了对信仰与忠诚的不同解读。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广的时空跨度中,准确把握了人物的心灵历练,宏大叙事与生活质感相辅相成,具有历史质感和人文关怀。

  同为大戏的《国门英雄》,首次将海关干部的形象搬上荧屏。虽是以缉私为主要内容的悬疑剧,但抒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展现了主人公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

  《夜隼》,相比同类型间谍剧,它以一个热血青年的成长入手,提供了在大我和小我之间如何选择前进方向的青春励志样本,艺术地昭示出历史规律的不可逆转和信仰的重要性。

  传奇剧表现不俗

  这一年的传奇剧风声水起,表现不俗。《红娘子》红娘子的神秘传说,以及因抢婚造就的爱情传奇,演绎了革命与爱情故事,打造了一个红军战士的成长经历。《黄梅戏宗师传奇》,主人公邢绣娘,是清乾隆年间鄂赣皖三省黄梅戏代表人物。她将黄梅采茶小戏推进成高台大戏,并一路唱到京城,被乾隆皇帝赐为“黄梅名伶”。本剧通过邢绣娘这一真实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讲述了黄梅戏的起源。《山里红》改编自石钟山的中篇小说《角》,以传奇女主人公 “春芍”的爱情、生活为故事主线,讲述了原本出身贫寒的春芍凭借对京剧的艺术天赋,和对二人转的热爱,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的感人故事。《我叫王土地》,以河套平原的开发为主线,描写了清末至抗战期间,本地区地商和水利专家王土地的传奇一生。少儿剧《聪明小空空》,人物栩栩如生,是非分明、渴求亲情。在智慧的呈现中,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鞭挞。

  《皇粮胡同十九号》,以智勇谋略和巧妙的故事结构取胜,讲述了民国年间传奇女侦探冯紫町的破案故事。《 摩西密码》,二战背景下展开的传奇故事,以追求真情、真爱和信仰为故事主核。归亚蕾颠覆性演绎了裂变人生,颇为引人注目。

  年代剧屡出大作

  2012年的开年大戏多以现实题材电视剧为主,其中,年代剧占有相当比重。本年度成为年代戏的大年。《大戏法》以清末民初封建王朝的没落与社会转型为背景,讲述民间魔术艺人用朴素而本能的爱国情怀,传承、保护国粹的故事。魔术贯穿始终,纳入家族叙事当中,极具观赏价值,符合观众心理需求,成为剧作最突出的亮点。

  《跑马场》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为背景,以青岛跑马场为舞台,讲述了中国骑士与青岛民间女子及日本闺秀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权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该剧以其题材的新颖独到吸引了观众。

  《我的娜塔莎》是中国首部横跨中、日、俄三国的恢宏大剧,以浓墨重彩的情感和荡气回肠的故事讲述了中国抗联战士与俄罗斯女军人娜塔莎之间长达50年的“马拉松”爱情。这是一部真正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用心之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向东是大海》,一部描绘晚清民国时期民族工产商业的大戏,融会了深明大义、勇于担当、民族节操等主流价值,塑造了中国宁波商人的人物群像,以及他们闯荡上海滩的历史命运。周汉良为代表的草根人物,在乱世国难中成长为控民族资产阶级的中流砥柱。真正表现了民族大义和人间真情。

  《大祠堂》以明末清初谢氏家族四代人的命运起伏为主线,从宗族情感与伦理文明入手,体现传统社会的血脉与根系。通过对宗族文化的重新审视,展开对文化生态和价值的探寻。

  少数民族剧回归荧屏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对于传播普世价值与民族精神,宣传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极为重要。我国少数民族影视剧,也曾经有过历史的辉煌。实事求是地说,当下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今年是少数民族题材大作回归荧屏之年。两部史诗大作重又唤起人们对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期待。

  《木府风云》将云南纳西族女性的传奇故事搬上荧屏,讲述了一个别具风情的阴谋与爱情的故事。在明末阶级仇恨的背景下,以家族兴旺写民族壮大,表达了国家主流价值观。

  《长白山下我的家》,以史诗品格反映了朝鲜族半个多世纪的生活和情感,书写了两家四代人的命运,在生存与奋斗中的心灵成长,以此折射社会变迁和时代精神,历史叙述与民族风情两相映照,在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里尽显民族特色和诗情画意。

  抗战题材剧沉稳前行

  近年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一直居高不下。随之而来的便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不少抗战题材剧出现了创作上的诸多问题,如表现手法上的过度传奇和超现实主义浪漫,夸大我军主观能力、脱离战场真实、矮化敌军实力,过度渲染江湖义气等等不一而足。今年的抗战题材剧见出沉稳前行的努力。

  开年大戏《光荣大地》根据许开祯小说《凉州往事》改编而成,以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群敢爱敢恨、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与日本人、国民党、土匪等各派势力誓死抗争的传奇故事,高扬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红军东征》,摹写了群英逐鹿晋西的恢宏往事。该剧主要讲述了1936年红军东征抗日期间发生在毛泽东及其战友身边的故事,创作团队以其真诚的艺术创造再现了历史真实,尤以塑造了英雄小人物现出奇彩。

  《借问英雄何处》,书写了由土家族苗族组建的湘军面对入侵的敌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在中国人民抗日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该剧在写实与写意、叙事与抒情当中,尽现中华民族精神与风骨。正如同沈从文所说,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战火西北狼》讲述了一对情同手足的兄弟,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深刻演绎了朋友和情敌、同盟与对手的关系,人物性格刻画立体真实,呈现了一出丰满的偶像抗战剧。

  《密战峨眉》 讲述了 1942年抗战期间,故宫国宝被运到峨眉山。中共地下党潜入日谍内部,最终粉碎了敌人的夺宝阴谋,捍卫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除了藏宝、寻宝的主题引人入胜外, 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精彩表演成为此剧的两大看点。

  这一年的电视剧创作,引起以下几点思考:

  一、影视创作要符合一般文艺作品创作的原则与规律。

  电视剧与电影生产的过程中,剧本首先是一剧之本。导致市场混乱的原因,究其根源,无外乎创作思维的片面性所致。有人说,中国有一流的影视剧,但没有一流的观众。其实不然。中国既缺少一流影视剧,更缺少一流观众。我认为,影视从业者要加强自我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压倒一切的呼声中,创作者的本体意识被市场遮蔽了,无视于创作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被丢弃不顾了。在“多样化”的招牌下,凭空乱造,制造出一大批没有生活、缺乏思想深度、背离艺术想像的花哨之作。中国的影视要旗帜鲜明地传播中国文化,求真求善求美,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美国的影视剧无论场面多大,投入多少,宗旨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传播美国文化。影视要真正成为引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推手,创作者必须克服受制于市场的浮躁心态,静下心来,放慢脚步,扎扎实实地建构中国影视剧的文艺美学品格,不能忽略文学对影视剧创作的巨大作用。

  二、影视创作要解决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发展数量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已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到现阶段不得不重视的大问题。现在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电视剧年产量突破15000集,在绝对数量的背后,是质量的参差不齐,高质量剧作屈指可数。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撑不起一个电视剧大国。艺术归根结底是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一部好的电视剧抵得过一批平庸之作。要给影视剧注入文学精神。试想当初一部《围城》引起的轰动效应,至今为止数不清的改编剧难出其左。从去年起,电视剧同质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家庭伦理剧、都市情感剧等现实题材,几乎成为各大卫视的“主菜”。家庭伦理剧出现反伦理潮流,人性中的假恶丑被津津乐道,把玩展示,写尽家庭成员一已之悲欢,没有把眼光放在个人与整个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上。要把塑造人物放在首位。影视剧要着力塑造那些历史不能忘记的、共和;不能忘记的的人,给了我们精神力量的人、肩负着民族希望的人。让我们的荧屏多一些艺术典型形象,多一些物化之外的精神。影视剧要让人的灵魂飞扬起来。

  三、影视创作要拒绝同质化倾向,注入原创精神。

  同质化一说,起源在谍战剧。从2000年的《誓言无声》至今,国产谍战剧走过了12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市场的完整的发展周期,正反两个阵营的人物类型化,矛盾情节的发展雷同,乃至情爱元素的添加,都如出一辙。其他诸如家庭婚恋剧、古装剧等,也存在这一问题。一大批谍战剧、宫廷戏、家庭剧,因其模仿、跟风、抄袭,收视率一路下滑。这些为市场而创作的电视剧,追求的是商业价值,虽然不能代表中国电视剧的主流,但是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电视剧是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和生存状态的平台,应体现时代风貌,民族精神和国人日新月异的文化生活,能够激励人们对民主、公平、正义的现实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要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尊重生活,注重当代性,大力提倡原创精神,塑造从生活中挖掘的普通人的新形象。如果一味翻拍、跟风、模仿,将严重损毁国家文化形象。政府在提倡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也要给创作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赴一场世俗盛宴,如果专注于菜品的话,总有几款能激起味蕾愉悦,也总会有几款差强人意。检阅2012年的电视剧也是如此。2012年之所以成为节点就在于,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下,影视剧创作者确立了奋斗目标并努力向这个目标靠近。那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多出精品为战略,以提高原创能力为根本,以真实可信为生命,以导向正确为灵魂,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以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为推动力,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己任,以积极的创作态度,努力打造更多现实主义影视精品,发挥历史题材影视剧以史为鉴、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履行影视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