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理论热点 >> 正文

电视剧:模式多独创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26日11:5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按照一定模式即一定的艺术公式批量生产电视剧,在今天已经不是难事,难得的是独创性。越是在文化生产的工业化时代,越是要强调独创性,强调对生活的独到体验与发现。模式化是最省力的,独创性是对模式化的超越。

    按照一定模式即一定的艺术公式批量生产电视剧,在今天已经不是难事,难得的是独创性。越是在文化生产的工业化时代,越是要强调独创性,强调对生活的独到体验与发现。模式化是最省力的,独创性是对模式化的超越。

    这些年,电视剧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5万集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数量,至少相当于5000部电影的时长。虽然中国的电视台多,播出电视剧 的频道多,再加上正在改变人们收视习惯的网络播放平台,但这已是市场的饱和量了。再增产,显然没有意义,因为观众的收看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市场竞争转向 了质的竞争。竞争能促进质量提升,这是好事。

    现在很少看到平铺直叙、没有波澜的电视剧了。大多情节跌宕,悬念丛生,人物命运曲折。这就是说,更注重从故事上“抓”人了。

    电视剧的质量提升了吗?答案毋庸置疑,肯定是大大地提升了。表现何在?表现在剧情结构与叙事技巧的整体提高。现在很少看到平铺直叙、没有波 澜的电视剧了。大多情节跌宕,悬念丛生,人物命运曲折。这就是说,更注重从故事上“抓”人了。如何引人入胜,引君入瓮,“抓”住观众,成为电视剧竞争的核 心,因为电视台和广告商都是依赖收视率而存活,没有收视率,谁都没有利益。因此,电视剧为如何“抓”人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必然体现于剧情设计、人物搭 配、叙事技巧、镜头语言等艺术手段上的不断提高。电视剧,是要和观众比智慧的,不能让观众看着索然寡味,一定要出人意料,绝处逢生,才算高人一筹。这一 点,谍战剧运用得炉火纯青,你不得不承认电视剧在这方面的长足进步。

    确实,电视剧成熟了。电视剧不再“单纯”,也不那么“简单”了。因为“单纯”和“简单”根本无法撑起几十集的篇幅,只有“复杂”才能纠缠不 休,迷雾重重,一波四折,没完没了。电视剧发展30多年了,行业内对电视剧的形式特征与故事规律已经熟知,这是一种成熟,其标志就是,根据戏剧一般规律的 要求,再根据戏剧类型化特征的需要,找出必不可少的相应元素,进行组接、拼装;或根据市场热播剧进行配方、组合、换汤不换药。这类剧什么元素都不缺少,恩 怨、情仇、惊险、悬念、传奇等等,一应俱全,组装得相当讲究,打磨得不着痕迹。这是技巧运用的娴熟,“行活”水平的提高,可称之为高级的概念化或精致的公 式化。这种剧有一定可看性,也有一定市场。因为人们总是要看戏的,哪怕看到的戏大同小异,但总是不同的戏——新编的新拍的新演的。所谓工业化的文化生产, 就是满足人们这样一种文化消闲的需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看中。故,资本与公式化的结合,配制出大量模式化、雷同化的精致的平庸之剧。似曾相识燕归来,仔 细一看,不是燕子是麻雀。麻雀也罢,五脏俱全。该有的,一样都不少。就是缺少独到发现。

    电视剧在技巧上、制作水平上有很大进步。如果说这是成熟的表现,那么这种成熟或娴熟,也带来了另一方面的表现,这就是艺术锐气的减弱,直面现实勇气的减弱,创造性的降低。

    现实题材剧虽数量不少,多集中于家庭生活,放大杯水风波,婆婆妈妈,无休无止,看似贴近了现实,但只在现实表层蜻蜓点水,不涉及社会公共领 域,不能有效介入社会现实,缺乏反映现实的深度与力度,很少出现厚重有力之作,很难起到“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与攻坚期,文艺不应当 仅仅满足于文化消闲,还应当勇于面对现实,解放思想,激活原创力,站在正面的、正确的立场上,揭示社会进步的主流本质,揭示正确人生观战胜腐朽人生观的必 然性,创作出有思想、有深度、有力量的电视剧,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树立社会正气,推动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我一直认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活力,首先来自于其感应与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一旦这种能力下降了,那么,这种艺术就会逐渐失去进取性和创造 性。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不仅是素材的源泉,也是精神力量的源泉。如果不能感应生活、不愿响应生活,那么,从哪里获得源泉呢?艺术的活力又从何而来?每一个 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先秦的《诗经》《楚辞》,唐宋诗词以及明清小说,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反映当时社会现实最深刻、最有成就的艺 术。电视剧作为当今最普及的艺术形式,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也应当成为最具反映现实生活能力、最具艺术创造活力的艺术。“十八大”报告指 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创造活力是核心竞争力。电视剧,是这个时代诞生的最年轻的艺术,应当具有锐气与活力,具 有敏锐回应现实的艺术创造力。电视剧艺术形式上的成熟不应停留于驾轻就熟的“工匠”操作,而应担当起艺术使命。使命感是创造力的内在驱动。无所担当,难有 创造。

    张德祥(作者为《当代电视》主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