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世界最高科幻理论研究杂志《科幻研究》近日出版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吴岩担任特约主编的“中国专号”。在刚刚出版的2013年第一期中,登载发表一系列来自世界各国科幻研究者的文章,向读者全面介绍和分析了中国科幻的发展现状。吴岩说:“该杂志在出版的40年中,只发行过英国、法国、日本和拉美四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专号,中国是第五个。”
此次“专号”还单设栏目,并邀请了刘慈欣、韩松两位科幻作家撰稿。刘慈欣介绍了自己创作《三体》的一些思考,而韩松则描绘了国内年轻科幻作者的发展情况。
《科幻研究》往期封面
《科幻研究》(Science Fiction Studies)1973年由R.D. Mullen创办,德宝(DePauw)大学出版,是科幻行业中最高的理论杂志。“西方科幻中里程碑式的人物,比如苏恩文、杰姆逊当时都是在这本杂志上发 表自己的作品”,据吴岩介绍,此次刊发的中国专辑共有10篇,其中包括1篇他自己写的序言,7篇研究文章和2篇作家专题。研究文章分四个方面介绍中国科幻 文学的发展,包括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各不同时期,如晚清、民国、新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情况、中国科幻在外国的译介情况研究、中国当代科幻作家研究和中国科幻 电影研究等。
小说《三体》插画:“红岸”工程
此次组稿,吴岩花了将近三年时间。十篇文章的作者有华人也有西方人,有研究者也有作者。在吴岩看来,此次在《科幻研究》上刊发中国专辑,跟之前《译丛》杂志上宋明炜主编的作品专号,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意义巨大,这会让世界了解中国科幻文学自身的发展和特点
吴岩撰写的序言中谈到在西方科幻界影响巨大的《星球大战》时这样介绍此片在中国的尴尬处境:“我最早看到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电影是在1985 年的‘美国电影周’上,……卢卡斯的电影被观众们批评为‘只是骗小孩子的玩意儿’,因为中国观众早已熟悉了复杂的历史演义小说,例如《水浒传》《三国演 义》等,相比这些作品,《星球大战》显得过于简单和平淡。”
《三体》插画:遭到纳米技术武器打击的邮轮
而关于《哈利波特》为代表的奇幻小说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文章写道:“《哈利波特》在中国引起了一股阅读狂潮,它带来了奇幻小说的热潮,却减少 了科幻小说的销量。”并评价道:“在中国,奇幻和科幻作品在读者眼中有着巨大的差别,中国传统文学中丰富的幻想要素影响了中国读者的阅读趣味,与其说《哈 利波特》为中国读者带来了新的东西,不如说它恰好迎合了这种趣味。似乎科幻和奇幻之间的关系成了西方和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一种写照。”
换言之,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从传统文学幻想传统的束缚中寻求自由。
而同时,文章中也提到:“什么使中国科幻独一无二?……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是中国作家们追求独立的过程中对西方的科学和文化的反应。这就提出了另 一个关键问题:究竟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只属于西方文化的还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作者们如何才能将科学与本国文化合二为一并赋予其生气勃勃的新模式?”…… “西方科幻现在专注于探讨科技发展中的得与失,中国科幻虽然也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但是往往更多的关注中华文明的否定或者复兴带来的焦虑。”
也就是说,中国科幻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从西方语境中求得独立。
《科幻研究》专刊发表了吴岩、宋明炜、刘慈欣、飞氘、韩松等十位作者的文章,向西方全面介绍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吴岩说,此次中国专辑的出版对中国科幻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此规模的西方译介在未来十年也许都不会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