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一位值得记忆的历史人物(杨占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22日09:11 来源:文艺报 杨占平

  洋洋洒洒6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末代翰林李用清》,是凝结着作家石瑛(李怀英)十几年心血的力作。阅读这部小说给我的总体感受是,作者用纪实小说的形式,再现了晚清山西籍著名大臣李用清轰轰烈烈的人生经历,让读者真切地感觉到这是一位特别值得记忆的历史人物,还原了诸多已经被人们忘却的历史事实。

  一部上乘的长篇历史题材小说,首先是能够把读者引入某个特定历史人物或典型事件的本真境界,使读者体会到彼时彼地来自重大历史事件与特殊人物的感染;其次是通过作者的描述与阐释,对这些重大事件与特殊人物进行新的认识和理解,由此而对各自目前的生活经验提供参照。而要做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从事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作家,必须要对自己笔下的那一段历史事件和所要写的特殊人物,有足够的史料准备,并且要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与鲜明见解。应当说,《末代翰林李用清》是具备了这个要求的,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李用清的出生地跟石瑛家乡只隔八里山路,石瑛从小耳濡目染了许多关于李用清的传说故事,很受感动;走上文学写作之路,自然而然地生发出要把自己的乡贤——李用清的故事写成文学作品的信念。本土作家写本土名人,自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为写这部作品,石瑛既采用传统的搜集资料方法,广泛走访知情人,结识李用清后代,又远赴广东、广西、贵州、陕西等李用清当年做官之地,查阅档案资料,倾听民间人士讲述相关的传奇故事,追溯李用清当年的足迹;同时从出版的书籍中获取了《李用清年谱》《李氏传家集》《李用清遗著·课士语录》等珍贵资料。可以说,整个搜集材料的过程,也是石瑛对那段历史和李用清其人的认识与了解不断深化、不断提升、不断形成自己看法的过程。虽然石瑛耗费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却让他能够在足够的史料基础上从容地取舍,写作时显得游刃有余,发挥空间很大。在掌握大量材料基础上,石瑛编撰提纲,执笔写作,历时10年,五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末代翰林李用清》是一部在确有其人且大事件真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小说取材于晚清山西平定州乐平(今昔阳县)人士、末代翰林李用清的传说故事。李用清一生为官,由做朝廷派到山西的钦差大臣赈灾救民起步,转任多个省府和大区高位要职,他一生清廉,为民请命,剿匪除恶,惩治贪腐,为保“大清江山永固”立下汗马功劳,却命运多舛,屡屡遭受别有用心的朝廷官员或社会黑恶势力的陷害与打击,几起几落,几伤几残,甚至于数次危及到人身安全。他为了国家利益敢于在朝廷上犯颜直谏,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却最终只能在最高统治者的贬黜中,黯然回到故乡,了却余生。事实上,李用清是生不逢时,整个清王朝都处在腐败没落中,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改变大局的,他的命运走向,正好是那个时代官场特征的映证。他的悲剧命运,在他那个时代是必然,对后代也是启示。但是,李用清的精神却是不灭的,品格也是令人尊敬的。

  写作长篇历史小说,深入史料已经不易;从史料中跳出来,再进入文学构思就更难。因为,这种构思是要将历史提升为文学,并且加以理解和判断。文学作品跟历史著作是有很大差别的,丰富的史料只能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创作过程中,必须要提升出一些让读者思考的问题来,必须要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来,还要设置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且语言一定要有艺术性。这些都是作家不同于历史学家的表现。历史学家强调的是事实的准确,作家追求的是思想的启迪。作家绝不仅是对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和人物进行简单再现,而是在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中,渗透进去自己的思考与判断。石瑛在《末代翰林李用清》一书中,既保持了历史事实原则上的真实性,比如李用清做官的经历,一些关键的事件,当时朝廷的状况;同时,又以当今的眼光审视那段历史,充分探求李用清这个人物的历史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并对其相处过的人物如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阎敬铭、曾国荃、李鸿章、张之洞等也作了相对准确的评价。

  在情节结构上,李用清的出场就很有故事冲击力,他是临危不惧地担任了回老家山西赈灾救民钦差大臣的,困难重重,经验不足,前途未测,危机四伏,这样的设置达到了以悬念吸引人的效果,一下子就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另外,介绍李用清的成长过程,只用了不长的几段话,就把他的出生、成长、读书经历说清楚了,显得简洁明了。在语言文字上,可以看到石瑛的功力厚实,遣词造句准确,文体叙述流畅,尤其对清末官制、礼俗、称谓等把握妥帖,描写生动形象,体现出了文学作品语言的张力,充满艺术内涵。

  李用清的故事还会在民间流传,但有了石瑛的小说《末代翰林李用清》,就会进一步提升这个人物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