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秋末:拍案“信任不及格”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21日09:31 来源:解放日报 秋末

  民无信不立,信是擎天之柱,赖以柱其间。及格,学生称万岁,是鸿沟,是大关。信与及格、不及格连在一起,是大事儿。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 《社会心态蓝皮书》,对2012年来中国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情绪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蓝皮书”认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跌破了及格线。“不及格”三个字,在人们心口猛然一击:中国社会信任度怎么会这样低?

  “蓝皮书”可信吗? “不及格”可信吗?我们无法去调查,只能凭日常感知去判断。“蓝皮书”所说,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是可信的,与我们日常感觉相一致。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相信这些数据是有依据的。

  但,总体相信之下,也不无推敲之处。首者,“信任不及格”与今日社会现状,与经济稳中有升、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大体稳定,不大相符。次者,信任、不信任,有事实和理性作判断作依据,也有大量的是以情绪、感觉、传说作判断作依据,是一种心态反映。现在,大量负面信息公开,尤其网络传播,不无加油添醋和不实信息的传播,不信任会出现“漪涟现象”“海啸现象”,难保不被放大。就是说,“信任不及格”可能有水分。

  不过,“信任不及格”是个信号,仍需全社会高度关注。

  之一,“信任不及格”表明中国社会关系不和谐的情况在增多。 “蓝皮书”说,不信任主要表现在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导致社会冲突增加。民信,则安则稳;不信,则动则乱。建设和谐社会要更多地从信任始,在信任上着力,把“不信任”作为不和谐到和谐的转折点。

  之二,“信任不及格”表明社会信任的主体、支柱应有的责任意识不强。政府、官员,以及担负管理支撑社会信任的部门、群体,既是社会信任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信任的体现者,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无可辩驳,“信任不及格”主要责任,官民之间在官、警民之间在警、医患之间在医、民商之间在商。树立社会信任,同样是各行各业的责任。

  之三,“信任不及格”体现了利益的诉求和自主意识的增强。 “蓝皮书”指出,越来越多相同利益、身份、价值观念的人们采取群体形式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群体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加。民众对洁净空气、无污染的水、改善的住房条件、保障健康的医疗条件、宜居的自然环境等基本生活需求标准进一步提高;安全的食品、安全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生产环境、有效的灾害防范等成为基本需求;民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尊重与认同需求、个人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必须满足的需求。不能简单用好与坏来看信任与不信任,“不信任”的后面有诸多因素,诸多因素中有积极、健康的内涵。

  之四,社会正能量的发挥还不够充分、还受到抑止。信与任,相信你,相信我,涉及到社会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涉及到白发飘飘的老者,涉及到身背书包的儿郎,建设诚信社会,人人有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