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何频:北方的花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20日09:35 来源:人民日报 何 频

  这些年,每到元旦和春节,恰是一年最冷最冻的时候。省会郑州的花卉市场却是一岁营业的高峰和旺季,连年火爆热烈。凡到此观花买花者,身临其境,看到这铺天盖地的人力与科技联手创造的城市胜景,和数九寒天、滴水成冰的时节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都不由感慨万千。

  身为现代读书人,我惯常用合适的花草来装点客厅和书房,文竹吊兰和水仙花当然不可少,过年的时候,还喜欢搬两盆如火的仙客来和花团锦簇的催花牡丹,这反季牡丹昔日曰“洞子花”的,与清雅的水仙搭配在一起,特别衬托起节日的喜气和福气。而我们居住的大院子里,前前后后、楼上楼下的邻居,每逢双节来临,也纷纷买花送花,蝴蝶兰、君子兰、金桔、南天竹、杜鹃与山茶,姹紫嫣红。

  快乐过节,共同消费和享用五彩缤纷的年宵花成了风俗,谁都不甘人后。很久很久的岁月里,北方人过年要热闹,老话说“闺女要花儿要炮”,但明艳美丽的鲜花和绿草,老百姓想都不敢想,家家至多只有插在女孩子头上的绢花、墙上的窗花和开放在天空的礼花。

  北方的城市,举黄河岸边的郑州为例,受地理气候所限,时下虽然还没有形成似南国羊城于除夕夜举办“十里长街一城春”的迎春花市的年俗,但是,作为一路读着秦牧和杨朔散文成长的过来人,我用作家的眼光看风情和世情,发现如今的中原人在春节早已不满足传统的吃吃喝喝、走亲访友,参观博物馆和外出旅游也很普遍,市民对年宵花亲切而自然的享用,更是实实在在,再不是卧读与遥望里的传奇。

  省会兴起花卉市场,大体和新世纪同步而略早。这些年,随着市区的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一两个花卉市场,而至东南西北都有。环绕学校和宾馆饭店的“花卉一条街”也不止一条。大一点的商场,还设有时尚的花卉角。人用勤劳之手借助科技之手,变魔术般调换了时空。如今冬天的花卉市场,不要说南国和外国的花卉绿植不复稀罕,就连原本朴素的盆栽景天草,也由简单的红和白、单瓣瘦花,摇身一变而成五颜六色的千叶花,曾经天价的君子兰则还原成平实。水仙不再只是浅水里养育的漳州水仙一种,又有地栽的洋水仙开黄花与红花。三色堇、矮牵牛、墨西哥凤仙、荷兰洋葱头似的风信子和郁金香球,林林总总,美不胜收。那沙漠肉质类仙人掌盆景、金琥都大过了老虎头。曾经不肯开放的牡丹,如今在春节尽开笑颜。

  同样的时令,在北京,当年鲁迅先生的日记里多记朋友送盆栽为清供。而广州人至今还喜欢讨口彩,他们特别喜欢年宵花里的桃花与金桔。“柑橘”在普通话里发声不出奇,但粤语不同,羊城念“柑”与“金”、“桔”和“吉”同音,连着读出来就是“恭喜发财”和大吉大利!南粤有桃花而不结实,时兴春节门前插桃花,曰“一树桃花满庭春”。但北方人见惯了春天的桃花万亩,所以北方冬天的花卉市场,桃花不多梅花多,贴梗海棠与山茶多多。

  华夏为营建“美丽中国”,尝试南树北移久矣。《南方草木状》说:“汉武元鼎六年,破南越,(长安)建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有甘蕉二本。”《西京杂记》又说,在汉宫里开始植五色梅花。从此开风气后,明清时期北方冬天养花,现今北京中山公园犹存“唐花坞”,唐花又名“堂花”,系“贮暖室,以火烘之”而成。《燕京岁时记》曰:“谓熏治之花为唐花”,而“牡丹呈艳,金桔垂黄,温香扑鼻,三春冶艳,尽在一堂,故又谓之堂花也。”遂有燕都《竹枝词》说:“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又曰:“夭桃郁李杏花天,暖窖熏笼自隔年。才得一枝倾城色,豪家不惜买千钱。”而最近,重游郑州花卉市场,我看见老大的一棵柚子树,绿叶带果,树腰间悬鲜艳的大红牌子曰“金苞”,花商开价上万元。还有牛腿粗细的紫藤,碗口大的接骨木,奇花异草,大树嘉木,无不在植物猎人和花贩的网罗中。

  我想起了多年前,与朋友一起到素有“中原花乡”之誉的鄢陵看腊梅。鄢陵柏梁镇的“姚家花园”,和北京丰台的草桥花乡一样,古来就是养花的名镇。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过去每到这个时节,豫籍在京有“梅花王”之称的画家王成喜,晚年爱摄影的老记者穆青,还有去年才去世的“梅花院士”陈俊愉,他们都要来这里冲寒探梅。当时,我亲眼见到养花人家已经开始大棚育花的尝试。而如今,豫西伏牛山里的梅花与牡丹,郑州郊区的蝴蝶兰和红掌,相继形成了产业基地,就连太行山下 “愚公之乡” 的济源,科技育花也大量发展起来。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造就了勤劳多能的新式农民。城乡一体化,南北民俗和花卉交融,中原如今四季有花。人们忘情地欣赏自然之花,还把诸花喻以人事,如梅之冲寒而开比喻高士,牡丹花大丰肥,象征富贵,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清廉君子。这时重读秦牧的《花城》,即使在困难时期的1961年,满怀希望的人们尚不放弃努力举办迎春花市。但“文革”大倒退,花市与看花,被污蔑为腐朽、堕落,贬称“小资情调”。秦牧在改革开放之初,为花市重回人间而欢呼,1979年发表《花街十里一城春》。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人心和日常生活似花市一样百花齐放,朝气蓬勃。但花开和看花的情景还不平静,不是还有人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欲使百花凋谢肃杀?历代读书人“心事浩茫连广宇”,无不对民族和世界怀有愿景。如果仅仅论花木花草,相似的繁华,在大汉和盛唐有过,甚至也有过北宋的东京梦华,惜之昙花一现,灰飞烟灭。倘若国民精神也能像四季花开一样,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才可以持续不衰,四季常青!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