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军事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观2013年双拥晚会舞蹈与杂技有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18日15:53 来源:中国作家网

  随着大幕徐徐拉开,在开场歌舞《祖国春光好》的乐曲声中,朝阳与彩霞共生,用春联装扮的12把山东“大伞”抖出了喜庆的年味,透出了亲民素朴的 乡土气息,涌动出当代审美视野下的民风民俗。男舞者们转动着手中的春“伞”,踏着激情而稳健的舞步,质朴而憨厚地从远方走来,国色天香的“牡丹”们身着娇 艳的牡丹裙舒展着柔美而开阔的双臂,翩翩而至。而最夺目的当属蓝天幼儿园那群踩着轮滑“溜”向舞台的近百位“小雪人”们,他们相互搭扶,似条条可爱的小龙 在场上穿梭,摇头摆尾的憨态和天使般的笑容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生机。

  舞蹈没有语言,却是最具力量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晚会惟一的纯舞蹈作品《神州欢歌》中,编导杨笑阳、金美花、孙育鹏别出心裁,将往年惯有的少数民 族歌舞及男女纯舞蹈合而为一,集中表达了各民族的团结繁荣和爱国情怀。天安门下,10位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舞者簇拥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而神圣地缓缓走 来,他们深情抖动着手中的国旗,国旗冉冉升起,舞者深情凝望,不同民族的舞者聚集在国旗下,舞台中心形成一个极具视觉美的“民族大花坛”,从“花坛”到 “花心”再到“满天星”,一道道繁花似锦的大花浪在舞台中心层层涌动,一颗颗炙热的心不可抑制地在胸中跳跃,舞者的情感和舞蹈的气氛层层推进。柴明明、玉 米提、覃江巍、苏鹏、国雅绮等10位军队优秀的舞者竞相登场,不同民族的舞风各展英姿,他们跳起“刀郎”、踏起“锅庄”、敲起“烟盒”、舞起“安旦”,神 采飞扬。当所有舞者聚在舞台后区,随着一位朝鲜族姑娘手指的方向眺望远方时,安静凝视胜过千言万语,是感激、是幸福、是期待、是希望,近百双目光中传递着 56个民族对党、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一片深情与厚爱。

  如果说《神州欢歌》是以一种“圈”的视觉美和一份真性、开怀、释放的情感渲染着晚会的气氛,那么歌舞《美丽中国》作为前者的一个情感延续,则以 一种“线”状的视觉美和一缕简约、轻松、清新的气息拂面而来。舞台上横线、八字队形的小调度和少数民族姑娘们轻巧的拍肩、拍腿、拍手动作配合着歌手谭晶甜 美柔情的歌声,欢快、清爽、惬意,仿若盛宴后一道爽口的甜点。从开场女子舞中的“蝶恋花”到歌舞《最美是你》中的一片片“祥云”,温婉、清新、祥和、简 洁、舒缓、对人性美的颂赞是这几个作品共同的审美追求。

  在晚会“鱼水情”篇章中首次通过军乐与民乐结合,历史画面与当代情景相结合的方式,“奏”响了2013年的双拥赞歌。编导李涛、尹伊一改去年大 场面舞蹈诗的写意方式,将大屏幕中的历史镜头和舞台上的情景表演相结合:从《情深谊长》中的“歃血为盟”到《拥军花鼓》中陕北乡亲扭着小盘步推着小车运军 粮,再到《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中“熬鸡汤”的山东大嫂,情景剧以一个个小人物、一段段小场景等质朴的小话语方式真挚而细腻地把我们的情感带回到那个拥军爱 民的历史时代;在首尾呼应的《军民团结向前进》旋律中,军乐与民乐齐奏,欢快与舒缓交织,优美与深情相融,军民鱼水情深的传统与时代发展节奏始终同频共 振。

  杂技舞蹈化、艺术化、军事化已成近年来双拥杂技节目的审美趋势。由舞蹈编导张强、刘晓栋、宿哲编排的杂技作品《虎跃龙腾》一反去年“星空爱恋” 的柔美风格,整个作品充满阳刚之气,表现出军队信息化建设成就和广大官兵智勇双全、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今年的杂技作品有4大看点:一是龙腾虎跃的“钻 圈”,表演者需在一连串的小翻后用“空中抱腿前滚翻”的技巧穿越一个个不断旋转的菱形圈;二是飞檐走壁的“蹦床”,蹦床不再是直上直下,而是要在迅速弹起 的蹦跳中落在立面墙体伸出的抽屉式的小甲板上;三是触目惊心的“腾空飞杠”,演员潘跃新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表演中,用头作为顶功的支点,在离地近7米的 高空中倒立式蜷腿旋转40余圈,真可谓叹为观止;四是直穿云霄的“空中飞人”,空降兵们仿若高空“蹦极”似飞流直下,如天女撒花般在高空中荡着“旋转秋 千”。观众在杂技中看的是演员的“活儿”,而杂技演员展示的除了“绝活”更多的则是用生命渲染的艺术激情。

  编导唐黎维在男声四重唱《誓言》中编排了整齐划一的钢枪表演,数百名陆、海、空三军士兵端起手中的钢枪,以山呼海啸般的誓言,彰显出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军人信念。编导薛刚、边华编排的压轴歌舞《旗帜飞扬》朝阳朗照,舞者们旋转飘动的红裙如鲜红的旗帜在空中飞扬。(应  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