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军事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年复一年的双拥晚会如期而至了。作为以“拥政爱民,拥军爱民——双拥”为主题的晚会,“辞旧迎新”、“军民情谊”、“将士情怀”、“展望前程” 是不可或缺的题材。本次晚会的音乐节目包括歌舞和舞蹈音乐共有10个,含音乐曲目11首。其中,有9首原创新作和2首经典新编的作品分布于前述四部分的内 容之中。作为艺术品鉴的着眼点之一,人们首先关注的是这些节目中的新意所在。
辞旧迎新 阵容庞大
在晚会辞旧迎新的内容中,顺序包括开场歌舞《祖国春光好》、联唱《科学发展铸辉煌》、舞蹈《神州欢歌》和女声独唱《美丽中国》,表现了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好年景。
开场歌舞《祖国春光好》(王晓岭词,印青、刘琦曲)以春潮涌动般的背景上的号角长鸣,舞动华盖的“伞头”们拉开了晚会的序幕。在欢快如一的节奏 中,铿锵的山-陕音调配合着伞盖起舞。当飞速的音型掠过,平稳的乐句长驱直入,孩子旱冰队在舞群中穿越滑行。铿锵的音调再起,华盖伞群体再行出场,热情的 合唱在高潮中尽兴而终。摇滚节奏与秧歌音调的结合配以“伞头秧歌”和儿童旱冰表演,渲染了赞美今朝、祝福未来的红红火火的民间“社火”气氛。
舞蹈《神州欢歌》(亢竹青曲)的音乐先以报晓的晨钟点缀着朦胧的画卷,在霞光渐起的晨曦中,“锦簇的花团”将国旗轻盈地托起。随着动感的鼓声, 婆娑的舞步与婀娜的身姿相映成趣。舞兴渐浓之时,袅娜的曼妙为翩跹的奔放所替代。在陶醉般的高潮中,人声与宽广、瑰丽的乐句合为一体,少女们稚声稚气而又 整齐的呼喊营造出令人神往的意境,抒发了各族人民生活在中华大家庭中的幸福与喜悦。音乐中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与西方管弦乐色彩的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
女声独唱《美丽中国》(刘福波词,张千一曲)是一首流行演唱风格的歌曲。它将不同少数民族的音调综合运用,将流行音乐与传统节奏的元素相交织, 民族色彩浓厚的衬词“噻啰噻”与时尚新潮的“啦啦啦”相并列,特别是后段5个乐句不落俗套的句法处理尤显新意。经过谭晶的演绎,这首表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的作品在清纯之中显露出鲜有的活泼。
作为辞旧迎新内容的核心表述,联唱《科学发展铸辉煌》(赵大鸣词,印青曲)的演出阵容尤为引人瞩目。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先由9位歌手在花环 舞的簇拥下翩然上场。清新、明快的音乐主题在全体齐唱之后,又以“女声-男声-女声-男、女声”的形式交替齐唱,开始了对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辉煌成就 的回顾。吴娜、泽旺多吉等民族唱法歌手和王喆、陈苏威等美声唱法歌手分为一男两女的三人组轮流登台,深情赞叹的旋律先后叙述了经济与科技战线的新成就、体 制改革与民生建设的新成果、民主法制与文化风尚的新气象。张海庆、张英席等4位美声唱法歌手展示了人民军队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精神面貌,“历史使命扛在 肩,时刻准备上战场”的唱词三次强调更显得斗志昂扬。阿鲁阿卓、曹芙嘉、矫妮妮分别以个性鲜明的通俗风格演唱传颂了港澳建设、海峡两岸关系和国际交流方面 的新发展。深情赞叹的旋律由吴娜、刘和刚、王丽达再现,总结了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的新开拓。最后,刘和刚等17位歌手悉数登台,将清新、明快主题的再 现转入锣鼓喧天的欢庆情绪,全曲在信心百倍奔小康的喜悦中结束。
在这首貌似简朴的作品中,旋律以妇孺老幼皆知的大众化音调衍展、派生,简洁、明快的对比-衍生-再现,形成了集中对称的结构,显示出作品平易中 潜在的严谨思维。庞大的表演阵容取代了往年同一题材的京剧清唱及大型合唱,不同风格歌手的荟萃一堂各展风韵,别开生面的舞台调度中演员轮番上场,增加了 “年”的气氛,令人耳目一新。
军民情谊 形式新颖
在表现军民情谊的部分中,安排了军乐与民乐《军民鱼水情》、情景诗朗诵《当人民需要的时候》、男声独唱《双拥花开》,追溯了军民关系源远流长的历史,列举了军民骨肉相连、生死相依的亲情,颂赞了当前双拥工作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男声独唱《双拥花开》(王晓岭词,刘琦曲)作为一首双拥工作的赞歌,是弥补这一题材空白的作品。歌曲传统的山东老区音调配合每逢二、四句必相叠的词曲结合方式,经王宏伟的演唱犹如味道醇厚的陈年老酒沁人肺腑。
军乐与民乐《军民鱼水情》(陈丹编曲)以军乐队和民乐队交互演奏音乐主题联奏的形式,采用4个经典作品的主题来表现源远流长的军民关系。60人 的军乐队分三排立于演奏台上,首先热火朝天地奏出了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军民团结向前进》(晓河曲),提示了该节目表现军民团结的思想主题。3位柳 琴、4位琵琶和3位中阮的女演奏员随演奏台自舞台左侧平行移至前台,奏出表现彝族人民与红军情谊的《情深意长》(选自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藏东升曲),大屏幕同时播出了当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民关系的情景。音乐过渡之后,3面大鼓、2副大镲和4支唢呐自舞台右侧移出,兴高采烈地奏出了《拥军 花鼓》(陕北民歌),配合大屏幕演示使人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双拥运动的盛况。音乐再度转接,12位演奏二胡的少女自台前乐池缓缓升起,在边奏边舞 中,《愿亲人早日养好伤》(选自舞剧《沂濛颂》,刘廷禹曲)的旋律娓娓而出,大屏幕上呈现出解放战争中“小车推出的淮海战役的胜利”和民船承载的“百万雄 师过大江”等激动人心的画面。在对军民情的感悟进入高潮之时,两支乐队协同再奏《军民团结向前进》,展示着当下军民团结共建小康的美好前景。
在这个形式新颖的联奏中,军乐队代表军队,民乐队则代表人民,两支乐队的相互协同完成同一个思想主题正好体现出军民合作的创意。
将士情怀 意境崇高
在表现将士情怀的部分中,男声无伴奏合唱《小白杨》(梁上泉词,士心曲,任志超编合唱)由同名独唱歌曲改编而成。作品以吸收军号音调的军营环境 描写开始,通过原作“唻唻唻”的结束句引入“正题”,“小白杨”的音乐主题在不同声部转接和呼应中作了最初的陈述,让人联想到作家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 杨树林沸沸扬扬的图景。中间部分改用6/8拍子,高、低声部之间的模仿配合歌词仿佛展开了主人公参军离开家乡时亲人谆谆嘱托的场面。当情绪表达酣畅之际, “小白杨”主题再现,抒发了战士为国戍边献青春的情怀。
男声4人演唱的《誓言》(贺东久词,刘青曲)是一首英姿勃勃的进行曲风格歌曲,表现出忠诚于党、无私无畏的铮铮铁骨和高昂士气。作品并未拘泥于“四重唱”的分声部写作,而是在突出强劲有力的吐词发音基础上,以宏大誓师场面的描述寄托了部队官兵的强军梦想。
混声合唱《伟大的中国伟大的党》(赵大鸣词,印青曲)是一首分为“主歌”和“副歌”的分节歌体裁并加以变奏的合唱曲,由两个含义明确的音乐主题 构成。主歌主题即第一主题饱含崇敬而又深情的音调,副歌主题即第二主题昂扬而又自豪,两个主题的对比向世人昭示了作为钢铁长城的人民军队之所以顶天立地的 伟大前提,概括了人民军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它是继50年前的经典名作《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韩笑词,晓河曲)之后又一同题材而不同风格的力作。
为沧桑感所笼罩的号角引发了宏大的回响,昂扬、自豪的第二主题乐汇首先由6个声部将“伟大的中国伟大的党”叠句唱出,点明了作品的主题思想,预 示了音乐的高潮。音乐充满诗意地进入“正文”,在肃穆的气氛中,女声二部合唱在男声“陪伴”下唱出了崇敬而深情的第一主题,当男声继续这一主题时,女声的 伴唱显现了壮丽的端倪。6个声部演唱的副歌显露了昂扬而又自豪的第二主题全貌,首段歌词即结束于第一个高潮。在变奏中,音乐转为快速进行,第一主题先由男 声主唱,女声随声附和发出由衷的赞叹。紧接着女声在先、男声在后的“轮唱”式处理恰似展开了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动态画面。当男女声部在音乐高峰上殊途同 归,再进一步向上转调时,第二主题以豪迈的气势进入了气息更加宽广的又一个高潮。歌声在情绪的顶点戛然而止,男低音声部峰回路转,用充满诗意的“半声”和 含蓄深邃的语调叙述着“伟大的事业召唤着我们”,合唱队声部逐渐增加寓意了“万众一心奔向前方”的词语表达。第二主题在此音响积累的巅峰上昂首阔步地构成 了全曲最高潮,作品在声势浩大的“向前方”的多次号召中意犹未尽地结束。
展望前程 民韵国风
晚会的最后内容与往年“从欢天喜地过新年,到展望未来”的整体创意不同。一首女声独唱《最美是你》(王晓岭词,孟庆云曲)用深情的旋律讴歌了爱 岗敬业、真诚奉献、舍己为人的先进楷模,体现出中国人民的精神文明。戏剧小品《光荣花》通过一对战友“光荣花”的来历表现了中国军人“敢打必胜,不辱使 命”的精神。在“聚焦”军民精神世界的两个“特写”之后,晚会的“镜头”拉回“全景”,以终场歌舞表现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歌舞《旗帜飞扬》(阎肃词,印青曲)的音乐以一首混声合唱曲构成全篇。它的歌词用诗化的语言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为复兴 大业英勇奋斗的壮阔画卷。特别值得体味的是,在歌词中部的前段中,使用了“热辣辣”、“旺腾腾”、“壮巍巍”、“美煌煌”、“平展展”、“路堂堂”、“康 殷殷”、“笑吟吟”8组带有民俗韵味的叠字来表现我们兴旺发达的景象,这与贺敬之《回延安》中的陕北乡音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有俗中见雅的意味。中部后段歌 词在“顶真格”的联句法中以“奋发图强”、“意志如钢”、“一如既往” 作为四字枢纽在前后句中相叠,表现了我们意气风发的民族精神。“顶真格”是民间叠字逻辑在文人诗、词、曲句法中的升华,当代成语、熟语的相叠见诸于这一民 族诗篇更有雅中见俗的底蕴。如此雅俗交融的诗篇为合唱音乐“大厦”的建立奠定了成功的人文基础。
合唱在乐队庄严的音乐主题预示后,男、女声部以先应答后协作的方式唱出了气势磅礴的音乐主题。男声的进入好像是耸立的山峰在呼喊,紧密相和的女 声恰似群山的回应,两者交汇的壮阔音响象征了傲然挺立于江河大地之上的伟大民族形象。龙腾虎跃般的器乐连接,男高音领唱像是欣喜地审视着华夏大地,历数着 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生活图景,随后与合唱队的应答呈现出人们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攻关克难的情景,让人联想到当年歌唱家、作曲家孟贵彬的合唱曲《前进吧!祖 国》中一唱众和的热烈场面。女声与男声合唱继续交替展示着广阔的“画面”,拓展着人们的“视野”。男高音领唱再行引导合唱一呼百应,如火如荼的气氛直至高 潮。气势磅礴的主题在高潮中壮阔地重现,女声与男声合唱的交相呼应好比连绵起伏的群峰,男高音领唱屹立于群峰之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高擎旗帜奋勇前 进的亿万人民倾情赞颂。在作品的词曲结合中,民俗语言与民间音乐素材展示民族生活图景“俗”得彻底,是为“民韵”;深加工的民俗语言与精提炼的民族音调结 构颂扬民族伟业的诗篇“雅”得充分,是为“国风”。如此令人称奇的大俗大雅成就了混声合唱曲《旗帜飞扬》的“民韵国风”。
雅俗乐意成一统 迎春晚会展新荣
歌舞《旗帜飞扬》的音乐艺术手法对晚会全场有风格总括的作用。《旗帜飞扬》的音乐以山-陕黄河流域的民间音调为渊源,它的中间部第一、二主题的 句头、句中、句尾(不含段落重复)共出现了8次sol-la-sol的音调,在作品开端的主题乐句中也两次含有这个核心音调,本文暂且称之为“核心乐 汇”。
晚会的音乐新作风格各异。开场歌舞《祖国春光好》、联唱《科学发展铸辉煌》具有刚柔相济的山-陕音调;男声独唱《双拥花开》醇厚的坐标是山东; 女声独唱《最美是你》包含了“坐北朝南”汉族民歌的元素;舞蹈《神州欢歌》依托于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女声独唱《美丽中国》似乎是西南、新疆少数 民族音调兼而有之;4人演唱的《誓言》则采用了突出阳刚之气的五声化大调。多种民族地域风格素材的运用,使晚会音乐风格百花齐放、色彩纷呈。
但是,在这些多姿多彩的音乐之中还隐匿着密切的音调联系。在《科学发展铸辉煌》中前述的“核心乐汇”不含段落重复使用了13次,其中有5次还是 音乐主题的终止式;在《誓言》中“核心乐汇”不含段落重复使用了6次,在《美丽中国》中出现了5次,在《祖国春光好》中出现了4次,《最美是你》中出现3 次,《双拥花开》出现2次,就连云南少数民族素材的《神州欢歌》也不时或明或暗地显露出与这个乐汇的联系。另外,军乐民乐联奏中的《军民团结向前进》(重 要部位2次)、《拥军花鼓》(重要部位2次)、《愿亲人早日养好伤》(2次)、《情深意长》(1次),以及无伴奏合唱《小白杨》中也有这个乐汇的多次出 现。歌舞《旗帜飞扬》中的核心乐汇在晚会各个音乐节目中贯穿。这种“巧合”使全场音乐形散而神不散,像一部音乐套曲一样,在丰富的对比中形成了一统全局的 音乐体系。在晚会的音乐节目中,如采用民间的素材表现群众生活景象的作品可以称为“民俗作品”,那么,《祖国春光好》《科学发展铸辉煌》《美丽中国》《鱼 水情深》《双拥花开》《小白杨》《最美是你》等均属“民韵”倾向之列。如采用较多艺术加工提炼的素材,更多表现精神境界的作品可以称为“大雅之作”,那 么,《神州欢歌》《伟大的中国伟大的党》《誓言》就应属于国风的“范畴”了。歌舞《旗帜飞扬》是充盈着民韵国风的大成之作,其“民韵”和“国风”与全场节 目的雅俗分野紧密相连,息息相通;两者在全场各个节目中分列,又在终场歌舞中汇总,使全场音乐内容成为先分后总一统全场的雅俗共存有机整体。
这场晚会音乐节目与往年不同的整体面貌所在,就是各个音乐节目在终场歌舞的总括下,具有内在联系的音乐主题材料体系承载了晚会内容的雅俗共存。(柴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