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军事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锦绣中国好春光,高举旗帜向未来。2013年双拥晚会以“新”字领衔,新风激荡,艺术大美震撼人心,沉醉在美妙旋律中,人们由衷地从心底发出呐喊:祖国你好!春天你好!
亮点一:新风扑面一派新气象
当乐声高奏、大幕开启,人民大会堂的舞台满眼都是春消息,春风荡漾歌声美、春潮澎湃舞欢腾、春光明媚气象新,开场歌舞《祖国春光好》气氛热烈,为整台晚会注入了新格调:“追求热闹喜庆不事铺张奢华,强调艺术呈现摒弃喧嚣繁复。”
新人新作新感觉,朴素简约新风格。无论台前还是幕后,处处涤荡着一股新风清风,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青年指挥家李成,青年歌唱演员矫妮妮、 郑洁,青年小品演员武文均是首次登上双拥晚会舞台,青年舞蹈家唐黎维更是将自己由台前表演转型幕后导演的“处子秀”献给了双拥晚会。唐黎维说,双拥晚会舞 台曾是自己驰骋青春舞步的心中圣殿,“这次能够担纲男声四重唱《誓言》的编导,并发挥出最佳水平,离不开晚会主创们的充分信任,这个舞台给了我无穷的自信 和力量。”青年歌唱演员矫妮妮与王丽达、王莉、刘和刚等军旅歌坛“老将”联唱《科学发展铸辉煌》,她唱功扎实、形神兼备,备受导演组和观众好评。“刚从军 艺毕业就能参与军队最高规格的演出,让我的歌唱道路有了很高的起点,这是个巨大的激励和鞭策”。
多年来,双拥晚会推介新作一直不遗余力。宋祖英的《最美是你》、谭晶的《美丽中国》、王宏伟的《双拥花开》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以及舞蹈《神 州欢歌》、杂技《虎跃龙腾》等,都是专门为晚会量身订做、精心打造的原创文艺精品。这些作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热切呼应老百姓的关注和期待。从十八大报告 中“美丽中国”的概念,到习近平总书记“强军之要”的阐述,从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纪念,再到去年以来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的寻找“最美”大型公益活动, 这些热点元素都进入艺术表现内容,既“接地气”有灵气,又有清新唯美的高格调,实现了技艺精湛、形式精美、呈现完美的较高境界。
总导演李福祥说,“双拥晚会的忠实观众会发现,我们在强调深入开掘艺术本体,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前提下,从舞美、服装、灯光、道 具等各专业和环节都不讲排场、不比阔气,提倡节俭简约朴素大方的艺术风格和舞台效果。对我们创作者来说,要在大到舞台总体设计布局,小到一件衣服、一个头 饰上都要实现严谨把控”。
亮点二:全新演绎带来新震撼
个性编排新突破,旧曲新唱新气象。由解放军军乐团和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共同带来的军乐与民乐《鱼水情深》,是近5年来首次出现在双拥晚会舞台 上的节目类型。“类型出新”使得该节目一亮相便让人过目难忘。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唢呐演奏家郜宝星介绍说:“传统需要继承,继承离不开创新,民族传统艺 术要发展,必须走近观众。以前有人认为民乐太古老、太高雅,普通观众不容易接受。现在经过艺术改良和形式创新后,观众会发现民乐也非常亲切时尚”。
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为深情缅怀双拥岁月,继承这段特殊历史,今年推出了多个以此为主题的精品节目,军乐与民乐《鱼水情深》便是其中之 一。节目编导选取了《军民团结向前进》《情深意长》《拥军花鼓》《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各个时期最有代表性、最具观众缘的经典曲目,通过作曲家陈丹深具民 族韵味和时代特色的全新编配,经由众多军旅演奏家的精彩演绎,再辅之以LED屏幕和舞蹈、造型艺术的配合烘托,真情讴歌了军队与人民生死相依的血脉亲情, 带给观众非比寻常的艺术感受。军乐和民乐、传统和现代、器乐和舞蹈、韵律和影像的有机融合与成功“嫁接”,使《鱼水情深》成为晚会舞台上又一创新范例。
亮点三:大歌新唱树立新标杆
直抒胸臆新表达,高唱“大歌”新境界。欣赏联唱《科学发展铸辉煌》和情景诗朗诵《当人民需要的时候》,广大观众无不为其气宇轩昂的军旅气派、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直抒胸臆的主旋律叙事、浓郁鲜明的民族情感所深深打动。
在艺术顾问王树增看来,这两个节目艺术水准之高,为近年来所罕有。“歌曲联唱这种形式在晚会节目中承担着很重的任务和使命,在短短数分钟之内, 要将10年来的发展成就尽可能精确地概括出来,这对词曲作者提出了巨大挑战。情景诗朗诵要体现党的执政理念、军队性质宗旨,以及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 等因素,弄不好就会陷入生硬说教。”王树增认为,这两个节目舞台呈现效果之好远远超出了预期,“我们的词曲作家、编导和艺术家们调集了全部艺术能量,表现 出一流的创演水准,让节目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政治品格、美学品格和艺术品格”。
紧跟时代步伐、讴歌时代精神是双拥晚会永远不变的主题。联唱《科学发展铸辉煌》全景式、形象化地再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祖国各条战线科学发展取 得的辉煌成就;情景诗朗诵《当人民需要的时候》则是一首深刻解读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政治抒情诗。在艺术指导阎肃看来,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新”就新在主旋律 表达不说教、大歌正唱不枯燥、直抒胸臆不肉麻,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浑厚重、高雅精致的艺术品格,堪称是双拥晚会的“独创”品牌。阎肃说:“联唱节目荟萃了 军队一水儿的获得青歌赛、金钟奖等大奖的优秀青年歌唱家,朗诵节目在短时间内就完成宏大叙事,节目水平实在是高。可以说在综艺舞台上,几乎只有双拥晚会才 能够如此旗帜鲜明、昂扬直接、不遗余力地唱大歌、表大情、抒大曲,在舞台艺术的政治审美和艺术审美上探索求精,同时达到了至高艺术境界,这为文艺界的同类 型节目创作树立了标杆”。
亮点四:混搭出新开辟新路径
杂技与舞蹈“混搭”,是多年来包括双拥晚会在内的舞台艺术一个鲜明的创作趋向。舞蹈的优美与流畅和杂技的惊险与刺激互相借力,磨擦出让人叹为观 止的艺术火花。杂技《虎跃龙腾》,在体现杂技艺术惊险奇绝的本体基础上,通过“钻圈”、“蹦床”、“高空顶技”等多种技术技巧表演,形成平地、中空、高空 三个空间递进、难度递进、观赏性不断提升的表演段落,构造出高空兵力投送、决战电磁空间等实战场面,特别是全副武装的战士从虚拟直升机上实施索降、数人头 顶站立倾斜45度角等,达到了环环相扣、步步惊心的艺术效果。
舞蹈编导和杂技老师经过半年多的时间酝酿准备和无数次修改完善,集中了广州军区和成都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杂技分团130名精兵强将,历时两个多月精心排练,终于奉献了双拥晚会史上最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富于艺术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杂技节目。
亮点五:亮眼新装引领新审美
“演员在舞台上一亮相,服装是第一视觉符号,随着观众艺术视野的开阔和审美品格的提升,服装所承载的功能和包含的要素也在大大拓展,服装不仅仅 是服务美、展现美,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在参与角色塑造和舞台表演。”在服装总设计姜小明看来,为双拥晚会设计服装要把握“大国气象、民族风格、军旅气派、时 尚呈现”这个总原则。
在开场歌舞《祖国春光好》节目中,舞蹈演员的服饰看似中西杂糅,释放的信息却是浓浓的中国味和民族风,营造出“千门万户瞳瞳日”、“神州大地过 大年”的中国传统迎春气息。男演员红黄搭配、贴身穿着的服装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宫廷,其手持道具与皇家的华盖神似;女演员的绛红裙装吸收了西方宫廷名媛 贵妇服装的优势,上部修身衬托少女的玲珑曲线,下部裙摆隆起显得雍容华贵。“我们中国人重团圆,团圆时就要忆忆过往、想想来年,我在服装上就要体现国富民 强、体现大国之风,这其实是老百姓的期待。”姜小明说,服装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丰富多元的,大到面料剪裁、小到一个花边,都要蕴含深意。在舞蹈《神州欢 歌》节目中,服饰之美、色彩之丽、造型之炫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主要舞蹈演员的服饰几乎将56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服装一网打尽,颜色款式五彩缤纷、美轮 美奂、美不胜收,通过符号化强烈的服装造型艺术,“民族大家庭、祖国大家园”的主题概念得以强化和凸显。
在情景诗朗诵《当人民需要的时候》节目中,身穿锡箔装、脸上涂金粉的青年战士,一举手一投足雕塑感极强,这时候服装真正成为舞台造型和戏剧表演 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许多观众对宋祖英及伴舞演员们硕大无朋的“云朵装”印象深刻,这个服装营造出的庄严、纯净与唯美,和歌曲《最美是你》赞颂 美好心灵、讴歌人间真情的主旨非常吻合。而在杂技《虎跃龙腾》和男声四重唱《誓言》中,军人的英挺、威武、彪悍和动感,得到了极度彰显和放大,特别是在 《虎跃龙腾》中,信息化精兵千里奇袭、凌空跳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豪迈气概和男儿英姿,通过服装色彩的强化和造型的烘托体现得非常到位。
姜小明介绍说,为使主创人员了解熟悉部队,捕捉到“活鱼”、激发出灵感,去年11月,双拥晚会剧组曾专门组织创作者远赴内蒙古部队训练基地实地参观学习。
亮点六:簇新景观呈现新视听
空政文工团孙天卫首次独立担纲双拥晚会的舞美总设计。即便是作为军旅文艺舞台上的一名“老将”,多次参与双拥晚会创作,他还是坦言这段时间“惴惴不安,很有压力”。
孙天卫介绍说,在进行舞美顶层设计时,着重把握了三个核心点。一是舞美设计要突出“喜庆、大气、时尚、简约”八字方针,这是总的主导思想。二是 舞美设计要始终强化“科学与艺术、科学与技术”的深度交融。舞台上前后两块巨型LED屏,分别为25米×15米、28米×16米,几乎铺满了整个平面空 间,而舞台后方的巨型LED屏还被切割拆分成30块2.5米×2.5米、接近三层楼高的屏幕群。舞台最前方,还有12块2米×15米的条幅型竖屏。三是舞 台装置要能够有机参与舞台表演。在杂技《虎跃龙腾》中,大屏幕上一架直升机轰鸣着盘旋而下,这时机舱门打开,一名解放军战士手抓绳子顺势而下进入舞台中 央。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当机舱开门时一小块LED方屏也准时打开,战士非常逼真地完成了“索降”动作。“通过和地方文化科技公司的密切合作,我们当初的设 想都一一实现了,除舞美硬件突出高科技元素外,我们的视频内容呈现更精益求精,14个节目中有12个节目全部是设计师用三维动画一帧一帧做出来的画面。” 孙天卫认为,这次舞美设计的新意体现在整个舞台设计干净简洁、线条明快,力避铺张和繁复。精心设计的机械装置为舞台表演预留了充分的施展空间,LED屏和 阶梯舞台有机配合,支撑起整个艺术表演空间。“在舞台台口设计上,中国元素无处不在,‘有出处不还原’是基本思路。”孙天卫说,舞台台口是整台晚会风格定 位的基本标识,象征天地归一、民族和谐的“祥云”,象征家和万事兴、兴旺发达的“回字纹”,象征顶天立地的“巨型立柱”等等,都在通过无声的语言强化“中 国风格”、“中国气派”。(王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