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刘宏伟:“金盏玉台”过大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17日11:26 来源:北青网 刘宏伟

  刘宏伟,1977年生。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二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孙犁散文奖。著有《红尘醉语》、《邂逅拉萨》、《旅痕》等各类文学作品十余部。现居北京。

  没想到,一盆小小的水仙,就温馨了整个春节。

  节前路过花店,见店门一侧的大纸箱里码着一堆裹着淤泥的东西,三五个一包,用红色的镂空塑料网兜装着。乍一看,有些像芋头,弯腰一瞅,似曾相识,尤其是那些隐隐吐露的细芽,细看,哦,原来是水仙。

  店主见我感兴趣,立马走过来推销,“地道的漳州水仙,今年运费贵,来北方的不多,喜欢可得趁早”。一问价格,还不一样。芽孢较少的,八元一包;芽孢较多的,十元一包。老板还特意告诉我,如何区分水仙的品质,“蟹型的最好看,开花多”。十足外行的我,只好姑妄信之,买了一包拿回家。

  爱人见我拎着一包泥巴糊糊的东西进屋,甚为诧异,当她看清是水仙后,脸上闪过一抹惊喜。立马从我手上接过那包水仙,拿到厨房清洗起来。原来,性情娴静的她,素来喜好水仙花。

  一会儿工夫,刚才还泥巴糊糊的水仙球,就变成了一个个乳白色的“大洋葱”,躺在青花瓷盘里,十分可人。

  爱人是个精细人,每天坚持给水仙换水,起初只有隐隐吐露的几个芽孢,很快就冲破皮层的束缚,探出了脆嫩碧绿的身子,雪白脆嫩的根须密密麻麻地舒展在水中,带状修长的叶片在白瓷青花间招摇,煞是好看。难怪会惹得北宋诗人黄庭坚发出“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的赞叹。

  三五日后,茎叶就已“亭亭玉立”了,叶丛间开始抽出花序的轴,接着花茎的顶部开始分叉,开始隐隐鼓囊,直到形成一个个箭镞形的小骨朵。

  窗外瑞雪纷飞,窗台一丛碧绿,一白一绿,都是那样的纯净,让雾霾重重的京城,在眼里多了一丝明亮。

  大年初一起床时,我的鼻孔里隐隐闻到一股香味儿,以为是爱人新买的香水,也没在意。开窗时,惊奇地发现窗台上的那盆水仙开花了!虽然只绽开了一朵,却异常醒目。六瓣雪白的花,托着黄色的花萼,中间散着金色的副冠,真应了元代诗人杨载的那句“花似金杯荐玉盘,炯然光照一庭寒”。

  花朵散发出的阵阵幽香,在房间里弥漫,原来我闻到的香味儿并非爱人的香水,而是来自这惹人怜爱的小花。爱人更是高兴,立马满脸欢喜地端着水仙到厨房换水。

  据悉,水仙花在我国已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除了极高的观赏价值,根茎还具备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的药效,全世界共有800多种,可谓品种繁多。到网上一查资料,我家窗台上的这盆水仙,应该属于单瓣型法国水仙,还有个非常动听的别名——金盏玉台。花语纯洁、爱意、敬意。

  接下来的日子,那些鼓鼓囊囊的花骨朵接连绽放,绿、白、黄、金四色相映成趣,把偌大的一个阳台装点得热热闹闹的。

  整个春节,当其他人成天大鱼大肉、满城扎堆儿赶热闹时,我跟爱人安静地待在家里,守着窗台上那盆“金盏玉台”,看看书,读读报,偶尔也追着港台泡沫剧看一阵子。每当看到电视节目里号召厉行节约时,我跟爱人总会条件反射般地朝阳台看一眼,彼此会心一笑。

  伴着满屋子水仙花的芬芳,这个大年,过得可谓身心舒畅、静谧安详。这样的小日子,真好。幸福生活,无须金银满屋,一盆水仙花,足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