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作为一个地球人如果只能看一部科幻那就《三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6日10:35 来源:重庆晚报

作为一个地球人如果只能看一部科幻

那就《三体

    由科幻作家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拥有众多粉丝,大刘也凭借此书被誉为“只身一人将中国科幻拉到了世界的高度”。近日有消息传出,《三体》将被拍成电影,由葛优与好莱坞影星尼古拉斯·凯奇主演,虽然刘慈否认“亲自改剧本”,但《三体》影视版权卖出已是铁定的事实。    《三体》的改编是否能成功?书中的科幻奇观中国电影是否有这个能力呈现?微博名为“电子骑士”的腾讯娱乐中心营销拓展高级经理、影评人严蓬在微博上贴出了一篇他曾为《科幻世界》杂志所写的文章《三体与中国科幻电影》,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三体》改编成电影的难度所在。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了《三体》出版策划人、《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对方一一就严蓬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之后,重庆晚报记者又致电严蓬,请他再度就文章中的观点和姚海的看法进行了解读。

焦点1:

有没有足够的观众买账?

票房能不能收回成本?

严蓬:电影拍摄风险大,200万观众已是理想情况

    一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它的观众群体有多大,严蓬在文章中分析了《三体》电影版的观众群体,他认为,从小说《三体》的销量推断出读者数为200万,但是, 不可能把绝大多数读者都转换成电影观众。他并不看好《三体》这个故事对普通观众的吸引力。由这些观众所带来的票房收入很难支撑特效要求很高的《三体》电影 制作,所以电影公司投资该电影的风险很大。

姚海军:科幻电影市场巨大,观众群体已经培养起来

    不过姚海军看来,《三体》小说的读者数量肯定超过严蓬估计的200万,同时也不能通过读者数量来估算电影观众数量。“书迷仅仅是电影观众的一部分,国 外很多原创故事的科幻片同样能收获好的票房。”姚海军说,“近年引进的科幻片也占了很大比例,培养了很多爱好科幻电影的观众。”

再解读:电影不能只靠刘慈欣和《三体》的名气去做

    严蓬表示,中国科幻电影的潜在观众数量确实很大,但是具体到某部电影就不一定了。“《三体》拍电影的消息出来后,很多书迷对电影估计过于乐观。当然, 如果拍得好,几个亿的票房都有可能,但是我们得理性思考。”严蓬认为票房收入在于电影本身的品质,“不能仅仅依靠刘慈欣和《三体》的名气去做”。

焦点2:

书中宇宙之宏伟特效如何做?

深邃的思想内涵如何表达?

严蓬:特效制作好办,美术设计太难

    对电影《三体》的另一个讨论焦点在于视觉特效。严蓬在文章中说,特效技术算是和好莱坞影片差距最小的一个方面,电影《三体》最难的地方在于特效的画面 设计。严蓬写道:“概念设计能完整设定出外星种族、各种飞船以及异星景象么?有无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些技术环节上表现得比导演的镜头更加明显!”《三 体》小说中,三体世界、智子、黑暗森林等描绘精彩纷呈,但是这些文字到了电影中可能会变得毫不出奇,“书中激动人心的文字描写和电影中精彩的视觉呈现往往 是两回事”。

姚海军:科幻片不能只炫技,展现内涵才最难

    姚海军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在他看来,电影的特技并不算大问题,美术设计也还不是最难,最难的地方在于制作团队对科幻电影的理解。他说:“国内很多导演 对科幻片的认识比较肤浅,我曾经与一些电影制作人谈论过,他们认为科幻片就是里面有飞碟、外星人……”姚海军认为,改编《三体》一定要深入理解科幻电影, 要探讨科幻片的价值观,“比如人类和宇宙的关系,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而不能仅仅是炫技。

再解读:价值观必须有,深入浅出要如《阿凡达》

    严蓬对姚海军的这一观点表示了赞同,他认为国内导演对科幻片的理解、积累方面确实存在缺陷。不过,严蓬补充说,科幻片所呈现出的内涵应该深入浅出,不 能太过深奥和理念化。“《三体》如果拍电影,归根结底还是一部商业片,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看到,因此其中的内涵不能太过深奥,让观众接受不了。”严蓬举例 说,“电影《阿凡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很明显是有内涵的,通俗易懂,制作者想到的东西很深奥,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出来了。”严蓬表示,一定要避 免为了呈现内涵而用大量台词把观点说出来的方式。

焦点3:

电视剧和电影

哪个更适合《三体》?

严蓬:最合适的改编形式是电视迷你剧

    严蓬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三体》最合适的改编形式是电视剧,准确说是电视迷你剧,即国外盛行的几集到十几集,在电视台播出的短小的电视剧。严蓬在文 章中写道:“它的长度足以容纳《三体》宏大的跨度,且因为突出情节,特效就变成了锦上添花的点缀而非关键卖点。还可以边播边拍,不用一次投资太大……”他 还举例说:“著名导演大卫·林奇野心勃勃地改编了科幻经典《沙丘》,结果反响很糟,倒是后来的迷你剧版《沙丘》和《沙丘之子》取得了成功。”

姚海军:《三体》是密集型小说,大信息量也适合电视剧

    姚海军说:“小说《三体》信息量很大,节奏紧凑,从这方面来说也很适合作为电视剧的剧情。”姚海军还表示,电影和电视剧侧重表现的地方不一样,电影突出场面,电视剧突出情节,“这个就要看投资方的考虑了”。

再解读:电视迷你剧难操作,可以考虑电视电影

    在采访中,严蓬补充说,因为电视剧容量更大,每集之间还可以有跳跃,甚至可以换一个人物作为主角,但是电影就不行。若涉及实际操作层面,还可以尝试电视电影的形式。“电视电影的成本低,还可以拍成上中下集,比起投资一部大制作、大场面的电影来说操作性更强一些。”

幕后:

电影版权

几年前已卖出

    在昨日的采访中,姚海军透露《三体》影视版权其实几年前就卖出去了,电影拍摄的消息也不是空穴来风,“版权卖出这么长时间了,肯定是有准备的,在适当的时候会有官方的信息公布出来”。至于什么时候会公布,姚海军笑言:“希望是今年吧。”

    提及广大书迷对于电影改编的关注,姚海军说,《三体》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和压力,大家都期待从这部电影看到国产科幻电影的突破,不过他提醒大家,“《三体》改编是一次努力的尝试,希望都能客观、冷静来看待。”

链接:

小说《三体》销量过百万

讲述宇宙的黑暗真相

    出生于1963年的刘慈欣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但作家只是他的业余身份,他的主要职业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计算机工程师。《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为其代表作品,并多次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

    《三体》系列三部曲是刘慈欣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昨日,姚海军在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三体》: “证明中国人的想象力能达到多远,与外国经典科幻作品相比毫不逊色。”记者从姚海军处获悉,《三体》到去年底已卖出近40万套,单册销量过百万。

    小说《三体》呈现了一个在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下经历了百余次重生与毁灭的“三体世界”,这个远在半人马座的星球接收到了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信息,决定进军地球,而地球人在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中,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

注:本文原发表于2013年2月4日《重庆晚报》第020版“文娱”,采写记者:周裕昶,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