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王忠范:小镇灯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6日09: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王忠范

  有一种美妙而欢快的记忆,经历几十度春风秋雨,依然挥之不去,且历历在目。这便是:小镇灯节。

  已有百年历史的小镇名叫孤山镇,坐落在二龙眼河畔,是我的乡间老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家乡人称为灯节的正月十五的夜晚每每来临时,小镇好像比除夕之夜还喜气、热闹。除夕之夜人们都在各自的家里守岁,灯节之夜大人小孩全都涌上街头共同欢度,那氛围自然热烈轰然了。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和街头巷尾的商铺店家、机关单位早早把灯挂出来,有冰灯、纸灯、木架灯、秫秸灯、铁丝网灯……林林总总,红红火火,把大街小巷辉映得一派通明,真的是“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我们这些孩子都提着纸糊的灯笼成帮成伙地跑来跑去,看花灯猜灯谜玩追灯争春的游戏,你呼我叫,兴高采烈。大人们陆陆续续上街了,一家一伙的,说说笑笑,还不时与相遇的人抱拳问好。满街是人,确如古诗所云:“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调皮的孩子常常点燃小花炮扔到路上,逗得大人们左闪右躲,溅起一片笑声。

  月亮渐渐升高时,先是开始舞狮。喧闹的锣鼓声中,龙灯、鱼灯、走马灯同时闪光吐焰,那雄伟的彩色狮子有节奏地立头、摆尾、亮身、盘旋、腾跃,一系列的套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接着是一支支秧歌队来了,或肩挑灯担,或手擎花灯,编蒜辫、剪子股、大回旋、舞彩绸……多姿多彩,吸引一群群人跟在秧歌队后面,边走边看。这时候,街上每隔不远就有一个文娱活动的场子,有蹦蹦戏班唱单出头、演二人转的,有杂耍班表演钻火圈、蹬坛子、翻跟头、变戏法的,有说评书、唱大鼓的……每个场子的观众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在皎洁的月色里不停地响亮。小孩子都爱看杂耍,挤来挤去,常常把灯笼挤倒了,蜡头一栽歪,就将灯笼纸全烧了。因此吵吵闹闹,却总被大人喝斥住:“正月十五打架,月亮会怪罪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里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和女诗人朱淑真的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都是写正月十五之夜情人相约的。我们那边远的乡间小镇,也有灯节谈情说爱的习俗。那些姑娘小伙成双成对地牵手游逛,看了秧歌看节目,看着看着就都悄悄离开了。戴着狗皮帽子的老三爷说,有情人都到二龙眼河会月亮去了,还要同吃一块河冰,表示冷冷热热心相连,脆脆生生最平安。我和几个小伙伴觉得好玩,就拎着灯笼想到二龙眼河偷看,还没走到河边,碰见桂香姑姑,她掏出一把水果糖就把我们给哄回来了。

  正月十五的夜晚是新一年第一个月圆的夜晚,所以午夜时分每个家庭都要一起吃顿饭,一个人都不能少。老辈人说,这叫月圆、家圆、人圆,顺心顺意,一切圆满完美。那时候老家那地方没有汤圆,就蘸着白糖吃圆豆糕、圆面饼、圆饭团,吃得孩子们高兴地喊叫:圆圆圆,甜甜甜……

  如今我已是耳顺之年的老人了,可念念不忘的还是小镇的灯节,那灯笼的光焰始终在心里闪闪烁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