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打捞斯坦尼的遗产——专访斯氏体系研究专家郑雪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1日09:55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成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圈里人喜欢称为斯坦尼。其表演理论体系则被称为斯氏体系。对于斯坦尼及其斯氏体系,美国表演方法派创始人李·斯特拉斯堡说,在戏剧领域,除了莎士比亚,没有别的名字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字更被经常传诵。

  我国著名翻译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雪来,从接触研究斯坦尼到去年12月份最后一次在北京电影学院授课讲斯坦尼,浸淫于斯氏体系一个甲子。中央编译出版社最近重新出版了由他翻译校对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中译本,还同时出版了他选编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导演与表演》及他撰写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论纲》 ,后者集结了郑雪来60年来研究斯坦尼的成果,每篇都有独到见解。本报记者近日请他谈了关于斯氏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

——编者

  时隔20多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再版,为读者和业界系统地打捞斯氏体系的遗产。

  梅耶荷德和斯坦尼的分手

  1905年,俄国革命时,梅耶荷德还在搞艺术形式实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在全国力量觉醒的今天,剧院不应该也没有权利为纯艺术服务,它应该响应社会的情绪,向社会说明这种情绪,成为革命的教师。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番讲话后,梅耶荷德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分手了。

  记者:有人只把斯氏体系当成方法论,但斯氏体系诞生一百余年,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源于它的思想性,您能否介绍一下斯氏体系的美学思想和形成背景?

  郑雪来:斯氏体系的美学思想具有四个特征,即真实性、思想性、人民性、科学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受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朴素唯物主义影响,并融合了巴甫洛夫学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样描述真实性:没有真实的美,没有美的真实,都不可能存在;没有真实的美,没有美的真实都不能算作艺术。这个观点基本上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谈到思想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强调戏剧的社会使命和教育作用。他经常讲,戏剧不能单纯为了娱乐消遣,戏剧应该告诉人们有益的东西,让人们的思想变得崇高、高尚起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非常器重梅耶荷德,梅耶荷德很有才华,他对艺术形式的实验比较重视,对思想性不那么重视。1905年,俄国革命时,梅耶荷德还在搞艺术形式实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在全国力量觉醒的今天,剧院不应该也没有权利为纯艺术服务,它应该响应社会的情绪,向社会说明这种情绪,成为革命的教师。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番讲话后,梅耶荷德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分手了。所谓的人民性与当时的文艺思潮分不开,当时俄国有一个流动画展派,以列宾为主。画家搞画展,不在展览馆里,而是去民间,音乐家也有类似的团体,以穆索尔斯基为代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受同时期的思潮影响,在1898年,莫斯科艺术剧院成立时,他讲到,我们的剧院要为贫苦阶级服务,给他们幸福美感的片刻,我们要建立一个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人民剧院,而且要为这个目标奋斗一生。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前期,全名不叫莫斯科艺术剧院,而叫做莫斯科大众艺术剧院或者莫斯科艺术通俗剧院。1905年到1915年间,好多艺术家都在搞象征主义、颓废主义,高尔基在1909年也迷恋过“造神运动” 。高尔基后来说,这十年是俄国知识界最屈辱,最可耻的十年。就在1911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帮助高尔基在工人区建立了工人剧院。至于科学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首先发现表演艺术的独特特征规律,并融合了巴甫洛夫的学说,使他的理论在自然科学的范畴带有一定的科学性。

  记者:创作欲强的演员与导演之间经常势同水火,那斯氏体系是怎样论述导演与演员的关系的?

  郑雪来:导演的个性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导演专制,一切导演说了算,演员只能算傀儡;第二阶段是导演跟演员共同研究角色,很多导演都是这样做的;第三阶段是导演扮演接生婆和助产士的角色,导演要“死”在演员身上,戏剧、电影毕竟都是通过演员创造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导演的风格、意图要融化在演员身上。很多人都认为著名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是典型的导演专制,认为他最重要的影片《奇遇》 《蚀》 《夜》 《红色沙漠》是导演的电影,对演员不怎么重视,主要表现他的导演风格。但我不这么认为,这四部影片的主要演员莫妮卡·维蒂,被评论为“浑身柔软得好像没有脊椎骨” ,假如不是莫妮卡·维蒂,他表现不出来他的思想、主题、意图。我怀疑安东尼奥尼也研究过斯氏体系。

  苏联有关斯氏体系的大讨论

  1950年至1951年,苏联有个大争论,引发斯氏全集的出版。争论的焦点在于:有人说,都不需要告诉演员剧本的名字是什么,只要按照形体动作方法,就能把戏演出来,形体动作方法不注重思想性,解除演员的思想武装。

  记者:斯氏学派的演员是怎样创造角色的呢?

  郑雪来:演员创造角色先要做案头工作,现在全世界的导演还在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包括案头分析,甚至写角色自传,是“智慧的探索”的阶段,然后案头分析过渡到形体动作方法。

  记者:有人认为斯氏体系只重方法,不讲情感,您能具体谈一下斯氏体系的形体动作方法吗?

  郑雪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形体动作方法并没有最后完成。1936年,他才写出来戏剧《钦差大臣》的导演计划, 1937年开始实验, 1938年他就去世了。

  形体动作方法应该叫做心理形体动作方法或心理形体言语动作方法。形体动作方法曾经引起过争论, 1950年至1951年,苏联有个大争论,引发斯氏全集的出版。参加大争论的人主要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直接的和间接的学生,他们都在不同的时期,就学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争论的焦点在于:有人说,都不需要告诉演员剧本的名字是什么,只要按照形体动作方法,就能把戏演出来,形体动作方法不注重思想性,解除演员的思想武装。经过争论,后来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有三点,第一点,形体动作方法有科学性,但并不是一切;第二点,形体动作方法跟巴甫洛夫的学说有很大联系;第三点,形体动作方法不排斥心理分析,也不排斥案头分析。经过这次讨论,苏联戏剧界认为,莫斯科艺术剧院,不能垄断斯氏的文稿,斯氏体系应该成为全民的财产,研究人员就把斯坦尼的文稿加以整理,后来出了8卷本斯氏文集。如果要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全部著作发表得整整20卷,估计有1000万字左右,他导演过200多部戏,包括莎士比亚、莫里哀、席勒、普希金、果戈理、高尔基、契诃夫、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相当高产的。

  记者:斯氏体系中的“有机天性”也争论颇多,可以理解为好演员是天生的吗?

  郑雪来: 《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序言中讲到,斯氏体系要论述的问题是如何自然地激起有机天性及下意识创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的是各时代、各民族具有演员气质的人的有机天性,并不是指所有人。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演员,更不一定成为好演员。电影学院、戏剧学院的考生成千上万,但是录取人员只是几十个人,我想,老师最重视的是考生有没有演员气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评价英国的欧文等人,“他们能够创造出那么卓越的舞台形象,因为他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来遵循着有机天性的自然规律,演员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作方法、创作途径。 ”“树木的成长、婴儿的出生、舞台形象的诞生都是有机的,自然而然形成的” ,很多人都认为有机天性的规律就是自然体验规律、有机动作规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自然”二字。章泯和郑君里两位先生翻译为有机自然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有机天性还不完全是有机动作规律,还要求演员创作精神天性和形体天性亦即有机体或有机体功能的高度集中。

  布莱希特如何评价斯氏体系

  布莱希特在其文章《应该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习什么? 》中提出了9条应该向斯坦尼学习的东西,唯独没提最重要的一条,即真情实感、以情动人,这恰恰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精神。

  记者: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与斯氏体系作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布莱希特是怎么评价斯氏体系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