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视点 >> 正文

电视剧:创新成为年度关键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31日15:33 来源:文艺报 曾庆瑞 李 瑾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数字,2012年的电视剧有效产量为17700集,比2011年多出2000集。按照央视将在第一季度举办的“2012 电视剧明星盛典”活动的现有相关信息,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新剧18部,电视剧频道播出新剧46部,部分省级卫视共播出新剧114部。可见,主要播出平台的电 视剧播出量远低于电视剧的年产量,而多达5400家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必然使得电视剧的产播矛盾在2012年度极其突出。于是,一方面,大家为生存而战,发 展快、劲道足,电视剧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另一方面,为降低风险,制作方观望、谨慎,一部分生产力发展停顿,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萎缩态势。

  各种迹象和数据、指标表明, 2012年是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自我调整的一年,其核心是电视剧作品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永葆艺术生命之树常青。

  内容创新:加深题材开掘

  创新首先在问题最多的谍战剧里展现出来。《誓言今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在展现间谍和反间谍的殊死搏杀的同时,折射出国家安全战线自新中国成立以 来数十年间的发展历程。该剧在具备了谍战剧的惊险、刺激等元素的同时,还融入了情感、家庭、生活等诸多元素,用一个新的高度来表现两岸情报战线的博弈。剧 作在展现间谍和反间谍殊死搏杀的时候,特别致力于对敌我阵营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同时,还别具艺术匠心地用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负载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信 息,就是海峡两岸反对国家分裂的中国人,回首往事,尽管过于曲折和漫长,却都可以捐弃前嫌坐到一起来笑谈过往的恩怨情仇,共享人生的安宁和幸福。该剧标志 着谍战题材电视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外,《悬崖》也在引领谍战题材电视剧走出困境的努力中发挥了作用。

  《生死依托》是一部“另类农村剧”。该剧选择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切入口,艺术化地阐释这个普通而又热门的社会话题。剧中的医生、护 士和所有的医务工作人员,用他们的追求和实践诠释了农民生命和健康的尊严。该剧还涉及到“留守人群”和“空心化”问题,充满了强烈的反思意识。《我的土地 我的家》抓住农民和土地与粮食的关系讲故事,抓住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根本,展示的是传统农民和新一代农民在土地上发展集约化的大农 业生产,描绘了当今中国农民农业农村理想的光辉前景。

  在现实题材方面,电视剧《焦裕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真实经历,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重拍一位家喻户晓的英模人物,就是为了呼唤 一种精神——焦裕禄精神。该剧没有拔高英模,立足其本质工作的点点滴滴,体现了党的领导干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当代价值。《阿丕书记》展现了陈丕显在湖 北主持工作5年间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事迹。全剧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完整的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却用生动的细节深刻展示了陈丕显的崇高境界、博大情怀和非凡的 人格魅力,在思想上给人以震撼,艺术上给人以感染。《温州一家人》用一群农民奋斗成功的历程真实且生动地展示了“温州精神”是怎样书写出“温州神话”的过 程,把农民放在故事舞台的中心,展示了他们站在改革开放历史大潮潮头弄潮的艺术形象。写警察故事的《便衣支队》并不以展示案件的侦破为意图和旨归,而是让 警察群体人物形象在生活化的戏剧矛盾中展示和发展各自的性格,描绘和演进各自的命运归宿。剧作塑造了一群刚刚走出警校大门的“80后”青年男女警察的形 象。军旅题材电视剧《火蓝刀锋》成功塑造了当代海军形象,观众从这些崭新的艺术形象中不仅看到了军人的铁骨,也看到了男人的本色,称他们是“军中之军,钢 中之钢”,被剧中的刀锋精神所感动。

  在反映都市生活方面,《北京青年》追求和践行的依旧是创作青年题材故事、塑造青春偶像形象、演绎青春主题价值。然而,正是艺术家追求心灵自由的 情结使得赵宝刚和他的创作团队,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有了自己的独特发现和感悟,激活了新的创作冲动和激情,讲述了一个“改变自己的故事”,将“重走青 春路,改变中前行”的理念贯穿其中,成就了一部美丽迷人的青春童话故事。都市生活的另一个聚焦点是商场和官场。这方面突出的是《青瓷》。电视剧虽然“弱化 了”小说权钱交易的内容,但在表现政商之间似友非友、若即若离的关系上去除脸谱化,而是通过大量写实的细节完成,犹如中国当下官商关系的微型浮世绘、中国 式人情关系的百科全书。

  离开当下的现实生活,把镜头对准以往的岁月,2012年的电视剧也在不同题材的作品里表现出了浓烈的创新欲望和激情。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承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时间把故事往下讲,从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写起,直到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最后 的岁月,还原历史的真实性,是目前第一部同时演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后半生生活的电视剧。《国家命运》从聂荣臻的角度讲述了我国“两弹一星”的 研发历程。这两部电视剧的创新在于内容的解密性,让观众看到了闻所未闻的鲜活历史。《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则讲述了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邓小平、陈毅、 聂荣臻等共产党人,早年在法兰西留学期间,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将其带回中国的历史过程。

  和以往的知青题材电视剧不一样的是,《知青》书写一代“知青”人的“浴火重生”,书写那一代知青人特别是他们中的勇者和智者,如何在苦难煎熬中 大无畏而又冷峻地向着“文革”时代的中国和社会提出尖锐的历史质疑,发出他们的严峻拷问,有如“地火在运行”般进行他们的理性思考和理论阐释。这是该剧书 写知青岁月历史悲剧的最大亮点。

  在古代历史题材上,《木府风云》堪称这一年的上乘佳作。从文本看,这确实是一个阴谋与爱情的故事,用真善美的大爱化解仇恨的故事,让玉龙雪山见 证真善美的大爱的故事。只是这个阴谋与爱情的故事,演绎中却向我们展示和索引了历史的另一种真实,不是“斗”而是“和”,这同样可以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 前。纳西族木府里土司的继位与传承,虽说也有“斗”,最终却通过“和”予以实现。该剧还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丽江纳西族的文化和特有的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年代戏中,《向东是大海》是展现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部难得作品,该剧的可贵之处在于深入演绎了商道亦人道、为人为商的原则,对当下加强诚信为商 业之本的商道启示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金陵秘事》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期的南京和上海,通过一系列银行界、政界的角色,铺叙发生在当时的官商勾 结、权钱交易,以及巨大的政治阴谋,全景式地再现出蒋家王朝面临灭顶之灾的最后时刻,南京朝野上下各阶层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结。“没有影射只有反思。”

  艺术创新:追求多样叙事

  一流的故事总是要求有一流的表达,也一定会创造出一流的表达。2012年的中国电视剧在许多方面都适应了题材内容创新的需要,追求了表达艺术即叙事艺术的创新。

  在这方面,谍战题材电视剧《誓言今生》很有典型意义。该剧塑造的国家安全战线上的反间谍人员黄以轩无疑是一个“当代英雄”式的人物。在和国民党 特务香港站站长孙世安近50年的较量中,面对复杂时局,他审时度势,集机智和才能于一身,一生坚守信仰忠于职守、胸怀大爱赤胆忠心,表现了追随崇高、践行 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可贵人品,也充分表现了保卫国家安全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牺牲精神。该剧的另一个亮点是,用黄以轩表现出来的对于两岸同胞 血肉相连的思想和行为,带出了我们对于两岸关系的解读,也是这个人物形象的一种新意。全剧依然重视谍战戏元素,不过,适“度”而止。不追求从头到尾的悬 念,不追求从头到尾的强情节、高强度、快节奏。止于这个“度”,就留下了宝贵的叙事时空用在别处。

  这里表现的,首先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氛围这三个最基本的叙事元素如何进戏的艺术创新,其次是真实性这样一个基本的美学品格的艺术创新,再次是作品类型叙事的艺术创新,还有就是电视艺术叙事语言的艺术创新。

  就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氛围这三个最基本的叙事元素如何进戏的艺术创新而言,《我的土地我的家》有一种艺术策略别具新意。剧中的所有人物设 置,所有人物关系配置,所有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故事情节的编织,所有戏剧环境、戏剧氛围的描绘和渲染,全都围绕着土地和粮食展开,即:一是土地和粮食的 关系,二是对土地和粮食的态度,三是对土地和粮食的奉献。

  就真实性这样一个基本的美学品格的艺术创新而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的定位就是“29集大型纪实性主旋律革命史诗大片”,其特点就是强化纪 实性。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全剧以开国以来各大历史事件为节点,让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浮出水面。而在《温州一家人》一类艺术虚构的作品里,真实性特点体 现在坚持现实主义典型性的法则,坚持细节的真实。周万顺一家四口作为艺术典型的塑造是真实和丰满的,他们的奋斗合乎时代的发展,遵循了历史真实。

  值得关注的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国家命运》《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在真实性的美学品格上,还努力在“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的和谐 融汇上进行创新。它们都虚构了一些戏剧人物,围绕这些虚构的人物再虚构一些由相关的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演绎成的戏剧故事,以及这些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赖以发 生的戏剧场景和氛围。为了使这些虚构的人物、故事和场景具有真实的历史色彩,他们让这一切“历史化”,把所有的虚构人物、故事和场景都置放在曾经发生过的 历史事件中去,让这些戏剧人物、戏剧情节、戏剧环境全都跟出场的历史人物挂上钩,跟历史挂上钩。这其实是一种难度很高的叙事艺术。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当着 创作者们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人物故事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的和谐统一的时候,关键是把握住在历史的框架里实施真正的艺 术想象,展开真正的演剧艺术。

  就作品的类型叙事而言,可以特别关注《儿女情更长》《母亲,母亲》《木府风云》在家族叙事上取得的新成就。特别是《母亲,母亲》,可以说是电视 剧家族叙事的一次成功突围。以往这类戏以家族和个人命运对历史做折射,表现出来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一些作品在家族兴衰枯荣的演绎上,有意无意背离了和 社会风云变幻相融合的叙事原则,“家族史”只是“社会史”的符号,“社会史”只是“家族史”的点缀,相当多的作品演绎的都是情场、商场、官场,多少繁华销 魂事;情人、商人、官人,爱恨一生俱白头。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母亲》进行了家族叙事电视剧的成功突围。该剧以辛亥革命以来的38年的中国时代风云为历 史背景,从一个女人的视角为我们阐述了一个先有国后有家的感人故事,摒弃了“宅斗”的旧套路,并没有什么家族内部的典型反派来掀起戏剧冲突,没有把戏剧矛 盾、故事情节集中于主角和反派来来回回的斗争上。它赋予每个人物使命感,那些豪门少爷千金不再是整日无所事事,爱恨情仇。剧中的热血青年们冲出锦衣玉食的 豪门深宅,加入中国共产党,怀揣着信仰毅然决然地走向抗日战场。为了抗日,为了国家,为了情义,为了家庭,每个人都甘愿奉献自己,成就他人。每一个人物都 闪耀着性格的光彩和信仰的力量。这既是一个女性半生的励志传奇,又是历史上共产党人的群像描绘。

  就电视艺术叙事语言的艺术创新而言,《圣天门口》是个典型。该剧在用画面描绘人物的精神世界、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方面,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可以补 充使用的画面语言。该剧依旧是现实主义作品,只不过,这里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开放的现实主义,它广为吸纳了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心理分析等等艺术流派的一 些有用的艺术元素,为己所用而已。这样的“所用”,十分有益于该剧完成充满浪漫情怀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叙事。

  创新质量有待提升

  “艺术贵在创新”,这是2012年电视剧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虽然在创新的氛围里,电视剧创作发展迅猛,但是创作质量依然有待提升。

  就作品题材、内容而言,还有深入开掘的空间。比如,今天的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将近一个亿的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问题,“打工子弟学 校”的问题,“都市农庄”、新农业、新农民的问题,“城镇化”的问题等,都应该有而且完全可以有电视剧作品加以表现。就表达方式而言,无论在叙事元素、叙 事模式、类型叙事、叙事风格,尤其是叙事语言等方面,创新之路也无疑是非常宽广的。

  当然,我们提倡创新,也要注意和所有的文学艺术创作一样,文学艺术家的创作具有他律和自律的特性,总是要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的,创新也如此。如 《浮沉》借用“国企改革”的舞台搬演一班白领的情感故事和纠葛,特别是搬演了一个50岁的厂长大叔和20来岁的女郎的老少婚恋故事,说明编剧和导演对这种 题材的非同一般的陌生。遗憾的是,导演甚至不相信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惟一源泉,公开说他“从来不相信必须有类似生活经历的人才能写作……更重要 的是想象力”。如此这般,他们的作品自然会陷入荒唐,何来“创新”?《民兵葛二蛋》原本也是为了追求抗战题材的创新,但在把握“笑”的尺度上值得再推敲。 为了笑,画面上,用广角镜头挤压过度导致人物头脸变形怪异,就过犹不及了。

  近几年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在寻求创新的时候,表现出来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些作品,把武侠、功夫元素叠加在抗日英雄身上,显得怪诞可笑之至。中 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场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电视剧表现它,不应该搞邪门歪道。此外,偶像化倾向也值得注意。2012年热播的《向着炮火前进》《战旗》 《彼岸1945》《战火西北狼》分别请来偶像明星饰演抗战剧的主角,这种现象引发了专家和观众的质疑。战争剧,特别是革命时期的战争剧,不仅要有敬畏革命 历史的责任感,更要有精心打造的毅力。品质不高的偶像剧自身架空真实时空,靠偶然巧机推动情节的发展,制造幼稚和做作的浪漫桥段,这些偶像剧特色如果移植 到抗战文本中,铺展民族精神的底色就难免会让人诟病,被冠之为粗制滥造的伪战争剧、伪革命剧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