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徐芳:“故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24日09:18 来源:解放日报 徐芳

 

    到大理了。在发鬓捋一片缠绕于苍山洱海间的薄雾,证明我确实到大理了。那被指尖轻轻捋下的雾,很真实,微凉即化,却内含一种凝固了千年的宁静。

 

    清晨,就是这大片、非零碎化的阳光和实在辽阔无边的寂静,才把我彻底惊醒。

 

    一个“静”字,仿佛在召唤着什么,在召唤着“动”吗?思绪果真就飘到了某种律动之中,我想起了昆德拉所写,1968年在巴黎大学墙上刻下的一句话,一种“动”:生活在别处。明明现实的身体在巴黎,在巴黎大学。他却说:生活在别处,莫非现实的身体所演绎所进行的生活不是生活?还是说一种理想,一种牵系灵魂的生活其实不在当下,不在现实的身体所寄寓的嘈杂市声之中?

 

    “别处”又是何处呢?这别处或许不叫他乡,不叫异乡,而就是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发现它就是我们日思夜想、梦牵魂绕的“故乡”。

 

    从大理古城,到巍山、剑川、鹤庆,仿佛才巴掌大,积木一般的小城镇间,一站又一站的去来,从容聆听茶马古道上的马铃儿声诉说着千百种层次分明的“静”。而从朝阳东升到夕阳西落之后,许多不应该缺少描写的如画美景,已被我一笔带过。可我真心以为若不就此“带过”,却反而可能失之于造作。

 

    晨钟暮鼓、更漏时分的晕眩,也许既来自于洱海结撰出的根根颤抖的绿波,也同时来自苍山深处,也像从历史的云烟里吹来的悠悠长风……而这一切都已让我们充分感知。这种宁静,并没有让外物挤压,简单而言,它只意味着单纯、澄澈、透明。也许我什么都没看见,这才可能做到什么都看见。

 

    久违了,在飞掠的鹤翅于内心的重重倒影之间,似乎感悟到了另一些东西。一个历史学家或许会把我感悟到的,称之为“复活的历史感”;而一个文化学者,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认同感的苏醒:自然山水,传统文化与民俗……它们既亲切得像每日端上餐桌的家常菜,可又遥远得像一个太过飘渺的梦。那梦里该有我们真正美丽的家,有我们永远不会放弃的生活以及同样也不会放弃我们的生活——那应该才是最终能让我们心安的世界。

 

    在沙溪古镇,无论是风雨桥,还是寺登街,或者就是那一盏风灯高擎在门柱上,供马锅头们打尖的“古道”客栈的木门前……再看一眼,多看一眼,你一定不会觉出距离。而厨间见到的那个细眉细眼的女孩儿,倒像是戏曲舞台上西厢房的一片半透不透的竹帘子,轻轻掀开一角,没等你朝里面看个仔细,她倒先静悄悄地合上了。

 

    哪里都是一条条干干净净的碎石路,就像每一个清晨都用清水用力洗刷过似的,湿漉漉、亮晶晶,让脚印也如同马踏飞燕,一径走向云天;人在路上,仿佛散之又散,随风飘散,走过算过,似雁过无痕。

 

    而乡愁,却很自然、感伤、惆怅地涌上了心际:何谓故乡?出生地?表格上籍贯一栏?文化记忆中张翰的鲈鱼、莼菜?陆放翁伤心桥下的绿波?又或是福克纳邮票大小的故乡小镇杰弗生镇?莫言的高密东北乡?

 

    “故乡”之“故”,我倒是宁愿把它视作一个表达时间状态的语词,一个被凝固了,但又固化着被称作为“时间”的存在物的语词。这样,我也就可以在时间的永恒绵延之中,一次次寻求梦中“故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循着唐代刘禹锡这首《乌衣巷》,我曾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诗中的“王谢”(分别指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的家,都安在秦淮河岸边的乌衣巷。乌衣巷名称依旧,也依旧繁华鼎盛,但眼前却是一片崭新的鼎盛繁华。那一刻,我只能像另一位作家那样,发出无可奈何的一声喟叹:“回归的路永远迷失”,这也许是一个“他乡”、“异乡”无处不在的年代?

 

    王尔德曾在他类似小说的文章《W.H.先生的画像》中,以他惯用的睿智笔锋写出苦涩的感叹:“影响乃是不折不扣的个性转让,是抛弃自我之最珍贵物的一种形式。影响的作用会产生失落感。 ”正是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统”、“一体化”、“大同”、“世界性”的口号才甚嚣尘上、于今为烈,才愈发使得“故乡”难回,而“乡愁”已然受到了城市和乡村的双面抵抗。

 

    需要提及的是大理作为“远方中的远方”,更像一个“老人中的老人”,一路向我絮叨着那些有根、有枝、有叶的文化传承:银器、木雕、扎染、刺绣、沱茶、枣红马等。一个朋友的朋友的孩子(说来绕口),在那里的一条僻静古街上,开了一家小咖啡馆。那夜,他秉烛相邀我们一行去小院里昏暗的一角,察看云南本土咖啡树披着月光的枝叶。听见他喃喃呓语的是:种子从何处来,土性,传统品种与现代环境如何结合的问题……就像是在说一个人现在究竟该如何生活。

 

    还记得那是在1925年昏暗的油灯下,鲁迅恍惚看到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这种种的“好”中包括了:乌桕,新秋,野花,塔,伽蓝,蓑,笠,天,云,竹,萍,藻,游鱼……归纳起来,那不就是乡土中国的理想世界吗?

 

    当我在沙溪兴教寺经千百年地震也不倒的巍峨殿堂里,听本地的专家如数家珍般一一说及古道、古街、古寺、古宅、古戏台、古井、古墓、古集市……却不免心虚:也许等我们都老了,大理却永远年轻——你看,你看这不变的东方的脸!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