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穆涛:说“气”与“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18日09:29 来源:光明日报 穆 涛 (西安)

  “气”

  “气”这个字,繁体的写法是“氣”,下边有个米字底,一个人的气象是要有米谷做基础的。

  米谷是主食。小孩子嘴馋,好吃零食,牙吃蛀了,身子吃瘦了,家里的老人要施行严厉的“嘴禁”。嘴禁就是正餐之外的食物一概免开尊口。吃主食是人活着的基本,穷人以主食填饱肚子,而富裕人家的餐桌上,无论怎么花样迭出,那几样主食也是固定的。主食宽胃,苏轼有著名的“三养”:“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我们中国人讲养生,养生就是养气,阴阳和合,六神充盈。气是养护调理出来的。

  养正气或浩然之气,仅靠宽胃是不够的。空洞地背诵理想信念,戴高帽子,更不行。养出大气需要磨砺。古代的人学射箭,除了练力道和准劲之外,还注重练气。记得读过一个轶文,是讲练气的具体步骤的,差不多是个偏方:每次射箭的时候,在拉弓的胳膊肘处放一个碗,开弓放箭,碗毫不动摇,是度过了初级阶段;之后往碗里注水,半碗,多半碗,渐次加入到水满且不外溢的程度,可取得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就悬了,是站在悬崖峭壁上,“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现在想想,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一个人的底气是大有益处的。一门心思只想赢,是赌徒的思路。在一个运动员训练基地,见到走廊上、场馆里,包括餐厅,到处挂着世界冠军的头像,这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养护是很不全面的。

  读书人怎么养护正气,我没有见识过这方面的偏方,倒是知道两句很流行的话:“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我觉得这两句话很一般,或者说是阶段性用语,对落后的村子或封闭的社会比较适用。开着航空母舰满世界转的美国人不会完全信奉“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套。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对“知识”也是持审慎态度的,“忘知守本”,“多知为败”,“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还有两句旧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第一句是嘲讽读死书的人。第二句听上去有点不太正经,却是大实话。今天不这么讲了,今天讲博览群书,讲学贯中西。谁能真正学贯中西?神明都做不到。这种思维方式和如今奢谈烹调的那句话出于一辙,“色香味俱全”,什么都讲了,就是不涉及营养。读书也要吃主食,把几本重要的书,几位重要的人物,读明白想透彻,并能在书中找到自我,一辈子去做事情就够用了。

  写文章写出正气是更难得的。一篇文章里,如果洋溢出了清正之气,就是入了文学的境界。

  “笨”

  “笨”,守本分,“竹其表曰笢,其里曰笨”,这是《广雅·释草》给“笨”的定位。

  战国时候有一个笨人,叫商丘开,不仅笨,而且穷,衣食住行皆忧,在荒郊野外搭个草棚混日子。一天,来了两个举止不凡的人借宿,半夜里听到两位高士激赏他们的领导人。领导人叫范子华,无官无职,但社会名望广播,用眼皮底下的术语讲叫“达人”。这位达人是晋国人,不仅有虚名,还有社会势力,“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穷,穷者富”,“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晋国黜之”。他看中的人,一路飙升,他不待见的人,在晋国没有容身之地。

  我们的科举取仕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在此之前,民间的人才是靠推荐脱颖而出的,老话叫“察举”。察举者就是这些达人,各种各样的“才俊”都投身到达人的门楣之下,这是达人成为显贵的基础。战国时期“门客”风气热行,到了东汉阶段,“门阀”之乱甚至动摇了国家的根本。

  商丘开所处的正是“门客”之风姹紫嫣红的时代,偷听了两位高士的夜话之后,他作出了一个决定,借粮借盘缠去投奔范子华。但范氏门庭广大,“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缓步阔视”,在这些人眼中,商丘开的形象是“年老力弱,面目黎黑,衣冠不检”,他最初得到的待遇是,“狎侮欺诒,挡挨抌,亡所不为”。在这样的礼遇面前,商丘开并无“愠容”,但他的心态不是忍辱,而是自知“不及”,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及”,这样的心态叫诚。一个人心里有了诚,就给做大事打好了底子。

  这里有两件门客取笑于他的事:

  第一件事是在一个高台之上,该有几层楼高吧,有人提议说,“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大家说好呀好呀,显然是事先商量好的。商丘开“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肌骨无毁”。

  第二件事是在一条河的急转弯之处,有人指着汹涌的漩涡说,“彼中有宝珠,泳者可得也。”“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

  商丘开的这两次表现引起了范子华的重视,“令豫肉食衣帛之次”,待遇被提高了。穿上了白领衣服,吃饭也坐到了有肉食的桌子上。真正改变商丘开命运的是一场火灾。“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若能入火取锦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商丘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浸,身不焦”。门客们都服气了,以为他是得道之人,纷纷向他道歉。商丘开说,我没有道,我是带着改变命运的想法来到这里的。你们说什么,我都觉着是真的,没怀疑过。“唯恐诚之不至,行之不及。”“心一而已。物亡迕者,如斯而已。”

  商丘开讲的话,用大白话说就是心诚则灵。笨是不设防,不设防有什么益处?醉鬼、睡熟的人,以及婴儿从高处摔下来,所伤大多是无大损的。笨还有一层内涵,就是肯下死力气。心诚,再加上一膀子死力气,只要不是航天飞船入太空那类特殊的事,世上很多难题都可以解开。当然,商丘开之所以能完成这三件事,也源于他在穷困潦倒、苟活于野外的生活中练就的一点基本功。

  商丘开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门客们的人生观,“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

  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视“诚”,“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诚和信是有区别的。宗教讲信,讲信心,“信则得救”。但要留神信的外围还有不信的那种阴影。信没有诚那么透亮。诚心是把自己的内心打扫得干干净净。太上老君手里的那把佛尘,是修诚心的法具。如今社会上号召讲“诚信”,这两个东西不好放一起讲。两手抓,两手就都不硬了。

  (作者为《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