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登高知几重 太白连太乙

——散文理论家、作家柏峰访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17日16:43 来源:陕西日报 杨小玲

  柏峰是学者,也是作家,除研究古典哲学和西方哲学以及教育教学理论之外,在写作散文的同时还把注意力集中在散文理论的研究上,曾经出版过好几部颇有分量的专著和散文集,获得过全国冰心散文奖和第三届柳青文学散文奖以及文艺理论奖。近日,记者就散文理论研究和他的散文写作对柏峰进行了专访。

  记者:柏峰先生,您曾经获得过全国冰心散文奖,这次又获得柳青散文奖,同属获奖,而不同的是前者乃散文理论,后者乃散文创作。由此来看,您对散文这种文体很有研究,能谈谈您的一些看法吗?

  柏峰:谢谢您的关注。散文,就我国而言,这种文体确实是源远流长。应该说从古文字的诞生那时起,就同时诞生了散文。我曾经有这样的推想:人类最初互相交流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有了声音,这是人类文化的一大进步,而具有记载声音功能的物质手段是文字,是语言——有了文字,有了语言,便产生了文体,这个原始的文体应该就是散文。当然,从文字到语言,再由语言到记录语言的文体,期间还是有很漫长的时间距离的。不过,时间距离再长,毕竟有结束的时候,散文终于等来了自己的诞生。

  记者:记得您好像在自己的文章中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我国散文一经诞生便是成熟的文体。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柏峰:是说过这样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国的散文没有经历过文体探索这样的阶段,文体一经形成就异常成熟。譬如说,古典诗歌这种文体,大致经历了两言、三言到四言如此这般的艺术探索,再到五言、七言,才逐渐成熟起来,而散文却不是这样,以《尚书》为例:其中的情态、对话描写和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地步,即使现在读来依然感觉到生机盎然;尤其是发达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无论是议论、策对、辩论还是记叙、状物、抒情都开拓了散文文体的疆界,并为以后的散文立下了艺术的标杆,此后,鲜有超出者。只是在散文走入歧途末路的时候,为了重新倡扬这一文体不至于沦落下去,一些学者和文人便群体呼唤那种张扬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原初散文精神,从而再振散文雄风——以此观之,我国的散文几乎几千年来文体形式未曾有多少变化,甚至连文章结构也雷同,再加之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价值观为圭臬,故,除过一些写景抒情的散文篇什,诸如政论和思想论辩方面的散文如同一个范式,看不来变化着的社会特征和时代气息——其实,成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丧失了进取精神,丧失了生命的创造力。散文艺术也是一样。

  记者:事实也是如此。假如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为了倡扬自家的学说和思想写就的那些文采飞扬、精彩纷呈的散文乐章为历史的黄金时代,那么,以后散文文体范式几乎没有多少改变。试问,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盛起来的新的散文热潮,您是如何看的呢?

  柏峰:时代发展到了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时代,到了走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散文这种古老的文体最先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为当代文学奉上了一片葳蕤的绿色——不但散文的题材范围更为宽泛,而且文体界限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题材方面,除过延续“文以载道”以及范山模水写景抒情这固有的题材之外,还出现了回溯历史和以充满文化色彩为特征的新散文,给散文这个古老的文体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使得这一文体前所未有地没有借着复活诸子散文或者唐宋八大家散文艺术的旗号,来进行自我更生,甚至出现了和小说、戏剧、互联网、电视以及绘画、书法联姻的新的散文文体——例如:长篇纪实散文、戏剧散文、电视散文、绘画散文和书法散文、博文、微博等等形式,而表现在题材上,其范围就更广阔了,可以这样说,散文这种文体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普遍、寻常但又审美境界越来越高的文体形式。

  记者:以这次柳青文学奖为例,长篇小说获奖3部,中篇2篇,短篇2篇,而散文却有5部之多,这也可以印证您以上的观点。不过,您既是一个散文理论研究者,同时也搞散文创作,请问,您近期的散文写作偏重于什么题材?

  柏峰:呵呵,任何创作都没有一个事先设置好的东西,但却有一个大致努力的方向——就我而言,已经在文学的道路上摸索了这么多年,也愈来愈知道了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是自己容易找到的矿藏,什么是自己终生也难以寻找得到的东西。就当下的散文而言,有人写历史,有人写文化,有人写山水,有人写人物,有人写民俗,有人写风情,他们才华横溢,笔下生辉。而我呢,只好另找一条路。好在喜欢读书,古典的,现代的,西方的,特别是对经学和外国现当代哲学兴趣浓厚,于是,就把散文写作的题材放在这个上面,最近,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星垂平野阔》,意在就我国古典哲学和外国哲学做点学术随笔,不知道这个道能否走得通,探索而已。有位当代诗人写过这样两句诗,我以为放在这里很恰当:“登高知几重,太白连太乙”。散文艺术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