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在国产片《泰囧》票房高歌猛进之时,法国影片《艺术家》在内地公映的票房却是一片惨淡。尽管顶着“2012奥斯卡大赢家”的头衔,还有无数好评“撑腰”,但《艺术家》上映8天319万的票房还不及国产小成本恐怖片。这也并非奥斯卡获奖影片首次在国内遭遇“票房滑铁卢”,去年上半年引进的《一次别离》处境同样尴尬,匆匆上映几天就因票房不佳而下档。而据观众和院线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回应,引进时间晚、艺术片卖相不讨好是奥斯卡获奖艺术片在国内“钱途”惨淡的主要原因。
“奥斯卡”标签也不是票房灵药
除了热门的商业大片,被国内引进的最多就是奥斯卡获奖影片。原本国内观众就有浓重的“奥斯卡情结”,而奖项的光环也让引进方在票房上有了更多的期待和信心。但从目前来看,在近年引进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却少有“票房宠儿”。除了2010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奥斯卡大热后在内地获得5千多万的票房,其他在奥斯卡颁奖过后引进的影片都少有好票房。《艺术家》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收获多项重量级大奖,以黑白默片完胜开创3D技术潮流的《阿凡达》,成为最大赢家。如潮的好评也助推了该片在欧美的票房,不仅进入北美票房排行前十,在法国更一度成为票房冠军。但在本月内地上映一周后,票房却连400万人民币都没有突破,实在让人遗憾。2012年奥斯卡获奖影片中,除了《艺术家》,《雨果》和《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也同样在票房上表现不佳。《雨果》有3D效果保障票房稍好,《一次别离》上映两天就开始从大部分影院消失,只在少数艺术影院还有小规模的上映。
获奖艺术片内地难有好出路?
看《阿凡达》在内地创造的13亿票房纪录就知道,对于商业大片来说,获不获奥斯卡并不重要。而且商业片和动画片通常在北美上映不久后就会被作为分账大片引进国内或者同步上映,完全没有必要等到奥斯卡之后。因而,在奥斯卡之后引进的大多以艺术片为主,而且以批片的形式(一次性出资买断版权)。同是奥斯卡大热影片,斯皮尔伯格的《战马》就要比《艺术家》好多了,本身斯皮尔伯格的金字招牌就很管用,通俗的故事和大片的制作气质让普通观众都十分买账。
事实上《艺术家》在北美上映时一开始票房也不抢眼,但奥斯卡之后还是为它的票房添了“一把火”。但这次在内地上映,除了其艺术片气质很难吸引观众之外,档期几乎是很大的问题。2011年奥斯卡热门影片《国王的演讲》被引进时,距离奥斯卡颁奖不到一月,奥斯卡的余热让其在票房上小有所获。而目前距《艺术家》获奖已经接近一年,此时才公映已经很难受奥斯卡话题热度的“荫蔽”。而且该片距离其公映在欧美上映时间也已很久。有网友就表示:“网上高清版早已经有了,而且《艺术家》也没有什么特效,没必要再去影院看一遍。”“艺术片不论是国产还是引进,除了话题多的作品,都很难有好的票房。即使是奥斯卡获奖影片也不会例外,因为大多数观众还是更青睐选择看商业大片作为娱乐放松的方式。”省城一位影院宣传负责人李先生这样告诉记者。“如果有明星或者名导,还可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但像《艺术家》这样的影片即使演员都是绝对实力派,但普通观众并不熟悉,也很难有票房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