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苗勇力作《曾溪口》获四川文学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11日11:13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粗犷直露的“背二哥”、出神入化的彩龙舞、隆重的过年祭祖仪式、落马川的木耳传奇,龙城寨、刀背梁、七里砭、锦被坡……日前,反映大巴山的地域传奇小说《曾溪口》获得第七届四川文学奖。大巴山,这片厚重淳朴的热土再一次成为人们的焦点。而本书的作者,著名职工作家苗勇也再一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2008年底,一次朋友们聚会中, 有人无意间谈到了大巴山的神奥迷人,中央电视台记者建军遗憾地说:"大巴山有太多传奇,就是缺像《边城》、《尘埃落定》这样一部文学作品,更没有像《红高粱》、《走西口》、《闯关东》这样的电视剧(电影),外人了解不多,真可惜。"这直接催生了我们为家乡的风物立传的想法。”谈起最初的写作动机,苗勇对记者如是说。想法有了,但真正开始了创作,他才发现眼前的道路并不平坦。“真要动笔了,才发现手里拥有的资料少得可怜,我们立即分头寻找,四处采风,跑图书馆、文化馆,央求文友搜集第一手资料。最终找到大巴山一些县(市、区)志书。最初,小说取名《巴山背二哥》,最后定为《曾溪口》,虽然故事是放在整个大巴山背景下展开,但曾溪口却占用了较大的篇幅,用它比较合适,好在以地名为书名,很多前辈都使用过。”

  相比时下文坛浮躁的文风,《曾溪口》却充满了平实隽永的气息。它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在军阀盘踞的大巴山地区,中共四川省特委委派苟学鄣从成都秘密返回家乡,建立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将一支袍哥队伍改编成红军的故事。故事以社会底层背二哥为载体,通过他们的生活轨迹:驮运、寻宝、入狱、劫狱、情仇、杀戮、忠义……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广阔生活画卷:既有寻宝戏的迭宕悬念,又有侠义剧的神秘豪放;既有家族戏的错综情仇与恩怨,又有情感剧的浪漫与迷茫。

  在苗勇的《曾溪口》中,我们还感受到了作家笔下那一份深沉厚重的故土情怀。正如著名作家、《钟山》主编赵本夫所言:“有了沈从文诗意的湘西描绘,才有了中国现代文学中泽被后世的湘西叙事;有了莫言念念不忘的故乡情怀,才有了《红高粱》系列小说。任何时代,"本土言说"都是文学的富矿,作家的使命任重道远。大巴山风情的文学描述,虽经众多作家的个性张扬,远没有写透写活。彪炳大巴山文学独特风貌的圭臬尚待时日。《曾溪口》的问世是个良好的开端。”

  苗勇告诉记者,目前这部小说已经由国家广电总局立项改编,正抓紧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而他还要再接再厉,创作出一本讴歌当代工人的小说或者电影电视剧。

  本报记者 谢海欣/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谢海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