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王海鸰新作关注80后情感 因儿子已到恋爱季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08日10:07 来源:北京晚报

《新恋爱时代》    王海鸰 著    作家出版社《新恋爱时代》   王海鸰 著   作家出版社

  著名作家王海鸰继《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后,首次聚焦80后的奋斗与爱情。长篇小说《新恋爱时代》围绕三个不同背景、个性不同的80后年轻女孩儿的情感故事展开。初入职场即面临事业和爱情的双重压力,既要坚守独立,又要追求幸福,她们该如何左突右冲,权衡取舍……

  本小说在剧本《非诚勿扰之新恋爱时代》基础上创作,但剧情完全不一样,该剧已于2012年7月拍摄完成。

  写恋爱

  是因为我儿子到了恋爱时节

  记者:您的几部作品中,其中《牵手》是60后的情感故事,《新结婚时代》是70后的情感,现在的《新恋爱时代》则关注80后的情感。您这样带有时代标签的写作,是刻意坚持的,还是一种随性的巧合?

  王海鸰:小说是讲故事,自己的故事或别人的故事,即使讲别人的故事,作者得对这故事有自己的人生体验。比如我写了不少婚恋题材作品,实际上的婚姻生活却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如果没有这几个月的婚姻生活,我断然写不了婚姻,硬写也只能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也许你会说,这如何验证?

  你肯定知道作者有创作枯竭期那么一说,创作枯竭是生活枯竭,我的那个枯竭期在三十岁时。单身,没恋爱对象,青春生活写尽,新的生活没有,直到35岁结婚36岁有了孩子。那年生活大悲大喜创作之河泛滥,却无暇创作,因有了孩子,因只我一人带他,女人有了孩子就有了一个身不由己的时刻表。我专心养孩子,累、痛并享受着,目睹了一个生命从无知到有知从幼弱到强大。

  绕这么大弯子想说的是,没有时代标签,没有刻意坚持,也不是随性的巧合,创作随着生活走——写《新恋爱时代》是因为我儿子到了恋爱时节,他24岁,有着一个好了五年的女朋友。

  记者:通常都是有好的小说为蓝本,才会改编成电视剧。《新恋爱时代》正相反,先有的剧本,才转变成的小说,这种思路您是如何转换的?

  王海鸰:写小说有了点成绩后,我被从海岛部队调到总政话剧团写剧本,刚开始很不适应,写小说和写剧本是两种思维:小说避免戏剧性,剧本依赖戏剧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王朔找我合作电视剧《爱你没商量》,说剧本出来后改小说——此前人们习惯的是小说改剧本——那是我的第一次逆向尝试。经验告诉我,这条路可行。当然难,小说改剧本一样难。这些年来,我在两种思维方式里穿越。写剧本前,找一堆口碑好的剧集中看;写小说前,找出所喜爱的小说反复读,进入所需创作的语境。

  记者:电视剧《新恋爱时代》既然是受江苏卫视之邀,内容要与“非诚勿扰”节目相关,这个主题的限定是否会影响您的创作?

  王海鸰:一,与江苏卫视谈合作时,他们说,剧中涉及“非诚勿扰”只是建议,能不能实现,还是要遵循创作规律。我认为能实现。“非诚勿扰”这节目影响不小,属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我要做的不过是按照生活描述。二,“非诚勿扰”并不是这个作品的主题,所以谈不上限定或影响。而且小说跟剧本的故事差异非常大,载体不同,承载的东西必然有所不同,否则,不是小说没法看就是剧集没法看。

  谈恋爱

  征求父母意见的年轻人很多

  记者:小说中小可和海潮的恋爱似乎不太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风格,只为确立恋爱关系就要见父母,您写作时候怎么考虑的?

  王海鸰:愿意征得父母对自己恋爱意见的年轻人其实还是很多的。如果是为婚姻而恋爱的话,越早呈报父母越好。具体到小说人物,小可就是那类与父母关系很好的年轻人,而海潮找她也以婚姻为目的,如此,不论从人物性格出发还是从常理出发,她希望海潮早一点见她的父母实属必然。与小可不同,书中的另外两个女孩儿沈画和山山,则是选择自己定下来之后再告诉父母。

  我理解当代年轻人的恋爱风格,是个性化包括行事方式的多元化。

  记者:您是否觉得,父母过早干预反对,反而会使“走走看”的年轻人绑到统一阵线?

  王海鸰:去年这时我和儿子在美国,有天沿着无尽头的I—40号公路赶往得克萨斯,途中儿子突然冒出一句:“娘,你说,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的恋爱对象确实有问题,应不应该管?”我没敢马上回答。这问题由儿子嘴里问出,对我是个考验更可能是试探。人都不愿别人过多干涉自己的私生活,不管这个“别人”是谁。但是,做娘的怎可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往火坑里跳不问不管?沉吟中儿子自问自答:“必须要管,否则父母就是失职。”我大大松了口气,接着他的话补充:“但是,管的方法如果不对,只能适得其反。”

  父母的干预反对不是使“年轻人绑到统一阵线”的原因,原因在干预反对的方法错误。个人认为,所谓年轻人的叛逆,根子是父母的教育管理方法存在问题。

  记者:在所有角色里,小可母亲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看到的很多长辈都是如此。她的困境是中国人大多数中老年女性都面对的,为丈夫和儿女牺牲自己的才华,最后反而容易被看轻……她们究竟应该怎么选择或者平衡呢?

  王海鸰:所谓女人们的无私牺牲大都是虚妄,她们不过是沿袭了“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是为了让她们的男人腾出工夫去做、做成那些能获取大利益的事情,尔后,封妻荫子夫贵妻荣皆大欢喜。所以,一旦事情没有沿着她们的希望轨迹实现,心里头肯定失衡。我这样说貌似无情,是因为同情怜悯只能催生出更多的怨妇。

  我对这类女性的建议几乎贯穿在我所有作品当中:不要试图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到别人身上,失去自我的人生没有希望。女人不管做什么,做职业妇女还是家庭妇女,不能丧失自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