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出版人访谈 >> 正文

在故事中感知传统——访《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主编黄永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06日09:43 来源:光明日报 谭 华 杜 羽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  汉声杂志社编写、绘图 江苏美术出版社《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 汉声杂志社编写、绘图 江苏美术出版社
 《制陶图》 图片选自《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

  1982年,由《汉声》杂志社编绘的《中国童话》在台北出版。这套书,依照中国的传统历法,每天讲述一个故事,囊括了各种节令掌故、历史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在逐日读完一年的故事之后,孩子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生发兴趣。很多看惯了“米老鼠”、“白雪公主”的台湾孩子,经由这套书,开始走近中国历史,了解传统文化。日前,《中国童话》的大陆版——《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本报记者采访了该书主编黄永松。

  记者:最近,莫言在一次演讲中讲述了少年时代聆听历史传奇、逸闻趣事,对他日后写作人生的影响。在您看来,孩子从小听故事、读故事的意义何在?

  黄永松:文学也好,艺术也好,最终还是要跟人衔接,跟生命衔接。

  19世纪的德国,在普法战争后,国势正由衰弱逐渐复兴。那时有格林兄弟俩,他们从民俗神话研究开始,进一步采撷德国民间故事,并提升了故事的想象力及意义,撰写成包含280多则故事的《格林童话全集》。据学者说,这套书对近代德国的教育和文化有极大的影响。格林童话使德国的孩童从小便受到德国文化的启蒙,使他们从民族情感的维系中,奋发求进。

  中国过去很多故事,原本是在农村恬静无事的夜晚,由家中父老闲闲摇扇,讲述给孩子们听的。这些故事不只打开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展开了孩子辽阔的心胸,无形中,自然建立起了中国伦常的亲情。我记得艺术家吕胜中告诉我,他小时候听爷爷讲故事最多的就是全家人在剥玉米粒的时候。白天玉米收了,晚上要把它剥成一粒一粒的。大家围着灯火剥玉米,爷爷的任务就是讲故事。这些故事影响了他一辈子。

  我们的《中国童话》出版30年,依然被大家认可,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文化故事的滋润,对人的心灵影响非常大。有一些刚考上大学的孩子,就背着这部书回到台北汉声巷来找我们,告诉我们,这些故事在他们要考试的时候,压力很大的时候,和父母意见相左的时候……都会去偷偷地看,阅读喜欢的故事,来度过阴霾的时光,然后让他们可以走得更好,还有些孩子是看《中国童话》长大的,等他们有了子女之后,就把这套书作为“传家宝”,讲给他们的孩子听。

  记者:除了希望用文学滋润孩子的心灵,30年前汉声编辑《中国童话》,与当时台湾社会的文化环境有什么关系?

  黄永松:在当时,编这套书是一种文化的寻根,为了弥补中国童话、中国文化流失的缺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正处在激烈的西化过程中,新生一代的孩子多半阅读翻译自欧美、日本的儿童书籍,很少能看到图文优美的中国读物,这令我们十分忧心。甚至我们自己搜肠刮肚想给孩子讲故事,最后却发现,记忆中的故事怎么都是西方的?这种情况使我意识到,我们被西化得太严重了。

  于是,我们就着手做《中国童话》,开始搜集民间故事资料,特意拜访了当时还健在的民俗学家钟敬文老师,还做过多年的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的材料。除了文献资料,我们还有一个活的素材来源——台湾各地同乡会和养老院的老先生们,这是我们调研最方便的两个渠道。比如要讲黑龙江的故事,就去找黑龙江同乡会,要讲苗族的故事,我们就去找湖南或贵州的同乡会。这些老先生最喜欢跟我们讲他们家乡的故事传说,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新的第一手材料。

  访问那些老先生,听他们讲故事,每次收获到好故事,我们都非常兴奋。从汗牛充栋的资料中,披沙拣金,发现好故事,也充满了乐趣。

  记者:《中国童话》已经出版30年,是否能继续帮助更年轻的一代理解、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黄永松:现在的科技更为发达,小孩子都会玩电脑、玩iPad。但这个电子化的世界缺少口耳相传的亲情传递,没有沟通,更重要的是没有信息的过滤。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采取的“童话”定义是广义的,有神话、传说,还有历史、科技故事,比如“忠贞不屈的文天祥”、“落难好汉林冲”、“三个王子捡柴”、“芦笙吹起来了”。严格说起来,这套丛书应该叫做“中国儿童故事”才对。妈妈可以每天晚上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孩子天天听妈妈讲故事,更可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我们的童话故事跟着岁时走,等于把农业社会的一套生活方式都提到了,这可以让孩童体会出整个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奠定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给启蒙阶段的孩子构建一个健康的新世界。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这套书想要带进家庭中的,是文化的传承、伦理亲情的维系,或是信心的建立,这些都是不会过时的。

  记者:《中国童话》的插图风格多样,年画、皮影、刺绣、剪纸等很多传统艺术的元素都有所涉及,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

  黄永松:对小孩来说,也许配图比文字还来的重要。为了让《中国童话》更具民族的风格,我们除参照杂志社搜集的美术资料外,还从故宫、大英博物馆申请了许多珍贵的幻灯片。另外,我们走访了很多民间刺绣、剪纸和木刻世家,实地取材。我们可以运用的传统美术素材真是太丰富了,就拿处处都有的民间庙宇来说,只要你肯走进一座庙宇,里面就有十种不同的素材,可供十个人画出十种不同的插画来。

  我们希望用最适合的美术元素来表达一个故事。比如桃花源的故事,我们觉得桃花源是桃红柳绿的,用蔚县的染色剪纸去表达比较贴切,那我们就会专门去染色、剪纸。有些适合用刺绣表达,那我们就专门去找刺绣,还有年画、皮影、木刻等各种形式。如果这个古老的故事是汉代的,我们就用汉代的背景来画;是明代的,我们就用明代的版画系统来画。用这些经典的传统美术配图,给孩子最纯正的中国美术熏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