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白描:刀郎的魅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1月05日10:27 来源:国家电网报 白描

  新疆阿瓦提县是刀郎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原始淳朴的刀郎文化景象,粗犷沉凝的刀郎木卡姆,憨态可掬的刀郎农民画,酣畅淋漓的慕萨莱思美酒等等,历经多种文化的影响和交融,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提起刀郎,我们立即会联想到麦西来甫(歌舞聚会),联想到刀郎人手中的卡龙琴、手鼓、刀郎艾捷克、刀郎热瓦普,会联想到刀郎十二木卡姆。叶尔羌河养育的刀郎人,有着天生的艺术气质,中央电视台几届“青歌赛”,由麦盖提农民艺术家组成的参赛队伍,都毫无悬念地摘取了团体赛的冠军。看他们演出,你会觉得是在面对一团火,一股热浪,你会被点燃,灵魂会深深地被激荡。

  刀郎人的艺术才华,并不止于音乐歌舞,在刀郎文化的中心麦盖提县,农民画已有50多年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麦盖提农民画已经闻名全国,成为著名的农民画画乡。这些农民画,延续着刀郎艺术的血脉,朴实、生动、绚丽、抒情,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尽收于他们的画笔里,从而构成了刀郎艺术的另一枝奇葩。

  一个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物质媒介主要有两大类:一个是以书写文字文本的方式传承下来,另一个是以雕塑、绘图、表演、仪式等造型艺术符号的方式传承下来。20世纪后期以来,现代文化人类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即从书写文本到图像文本、从文字叙事到图像叙事的重心转移。学者们把这种转移叫做“图像转向”。图像文本或者说图像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更直观地认识一个民族繁衍生息历史的信息通道。在大众文化方面,图像传媒也越来越表现出强大的活力,以至有人把今天的时代叫做“图像时代”,读图、读屏的热潮,正在排挤着读书、读文的时间和空间。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越来越倚重于图像。

  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看到了《“民生新疆”双语画丛》,麦盖提刀郎农民连环画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这些农民画,以典型的“图像叙事”方式,撷取新疆民生建设22项重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故事为素材,表现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崭新生活的不同侧面。这是农民为自己画像,画自己生活的新变化,表达着他们内心的喜悦。这种“图像叙事”,是新疆民生新貌的生动写照,是新疆社会发展进步的宝贵图录。

  农民画、连环画,本是两个不同的艺术概念,现在两者有机结合,让农民画呈现出多幅组合,带上情节的连续性、阅读的观赏性、视觉的趣味性,同时也让连环画创作吸纳了农民画的滋养和妙趣,是绘画艺术的一次创新。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将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融会于一体,既具备积极的思想意义,又为大众喜闻乐见。农民画家们在专家的鼓励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用麦盖提刀郎农民画特有的风格进行创作,纵情恣意地挥洒,完全保持了农民画的原汁原味。他们在形式上自由随意,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农民画家具备的一些优势,是很多专业画家不具备的,他们熟悉脚下的土地,熟悉身边的一草一木,他们熟悉笔下所要表现的一切,他们不需要像专业画家那样去采风,去写生,去深入生活,他们就是生活的亲历者、创造者,那生活本身就是一座富矿,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因此,他们的画自有一种内在的独特气质品格,他们的画接着地气,他们的创作是有根的创作。他们不是用手在画画,而是用心在画。这些画既写实,又具有夸张和奇妙的想象力,呈现出单纯的美和丰满的意象,传递出巨大的信息量。

  白描 评论家、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兼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国轻工联合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等500余万字,担任电视连续剧《中华魂》《特区女记者》等编剧多部。主要著作:《写给远去的路遥》《一颗遗落在荒原的种子》等,文学之外,致力于中国玉文化研究,并应邀参与国宝级大型翡翠巨雕《炎黄之根》等多项玉雕文化项目的创意策划。

  □点评

  白描是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大家,作为中国文学几大奖的评委,他熟悉中国作家的创作状况,把握中国文学的走向。作为鲁迅文学院主持工作的领导,为中国文学的推进作出了贡献。白描除精通文学外,更对玉文化的研究颇有建树。

  从白描这篇《刀郎的魅力》中可以看到,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有着深刻的了解,他认为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也构成了一个巨大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源宝库,如果能建立起一种自觉意识,从其中汲取营养,提取素材,开阔眼界,获得灵感,那么,中国艺术的文化价值张力和文化生命活力,将会大大得以强化。

  ——萧立军 《中国作家》杂志社副主编、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